首页 > 美文 > 正文

《焦虑的大人和不世界和平英文 被看见的孩子》——向内探索,直视恐惧


更新日期:2021-04-13 18:10:28来源:网络点击:742061

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存在危机。

直至今日人们除了不死这个神话还没有实现,好像已经无所不能,但是这样的伟大好像并不能让人们更加的快乐、自在。物质无法满足的灵魂、药物无法治愈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感成为销毁人们的最大威胁。

为什么会是这样?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自恋”的危机

人之所以在万物的竞争当中胜出,成为今天的状态,其背后根本的动力是源于资源的匮乏、环境的危险、面对疾病和天灾的无力感所带来的恐惧。要战胜这种外在和内在的恐惧活下来,人们发动智慧不断的创造机械、科技、医学。在这些文明产物的保护下,人们现实的恐惧越来越少,能够即刻满足的机会越来越多,对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幻觉也更加快速膨胀的在内心中确定。作为人存在的“自恋”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物质追逐的唯一性

在物质成为人们追逐的焦点的生活中,大部分成年人都在为能够快速的创造物质而拼搏,都在用资本主义的价值标准来完成对人生价值的唯一定义。不仅仅是成年人自己,就算成年人的孩子们也成为物质实现的渠道。赚更多钱、出更大的名、学霸、明星、名人成为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期待。这当然没有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获得尊重和舒适。问题不是对物质创造的急切与渴望,问题在于在物质追逐成为了家庭当中唯一的主题。对爱的关注,对孩子内在的看见,对自己内心很多孤独、无力的无视统统都被物质的五光十色所覆盖、替代。家庭情感的重心在物质的创建上,而不再分配给创造物质的人,这样的发展,让人们内心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只能够通过物质满足来实现,人们也越来越远离自己的内心。而物质的可消失特质导致它是无法真正的填满人们内心安全感,物质的交换特质也导致它无法满足人们被爱的需求,当物质成为家庭、人们追逐的唯一时,人们注定要坠入焦虑的漩涡。

对于爱的理想化期待

人总是缺什么就想要什么的。一个自恋已经被膨胀到一个巨大状态的人,会觉得自己理应拥有自己认为最完美的期待;一个物质已经无法满足内心需求的人,对完美情感、精神满足会产生贪婪的渴望;习惯了物质能够满足一切的人们会用物质来获取情感、价值感和安全感。于是控制、压抑、理想化这些想象就会更多的出现在纠缠的家庭关系和自我关系当中,人们渴望远离痛苦的方式就是向外求索。渴望有一个对象或者一个事情能够实现远离自己内心莫名的焦虑和空虚,人们忘记了我们最初从万物中胜出战胜恐惧的根本力量是在自己内心挖掘智慧和勇气,而不是对被爱的理想化期待

《焦虑的大人和不被看见的孩子》这本书试图解析人们焦虑的本质,解析爱在自我建构中的价值,呈现人们内心被忽略、远离的内在状态对自我健康和爱的关系的破坏性影响,以及呈现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拥有拯救自己的能力。

走近黑暗当中才能看清自己内心黑暗中隐藏的恐惧,才能看到黑暗中的光和希望。这本书不是要灌输什么思想给读者,而是和读者内心原本就有的,或许意识得到、或许还没有意识化的智慧、勇气产生共鸣。

没有人能够点燃你内心没有的那盏灯,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这盏勇气、智慧之灯。


相关:

菲利普·津巴多如何回忆充满争议的监狱实验?在心理学史上,由菲利普·津巴多设计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可能是最为著名的实验之一,几乎所有的主流心理学教科书都对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它也让津巴多成为心理学家中明星式的人物。斯坦福监狱是津巴多打造的一个模拟..

七百年后,我们为什么还在读《神曲》?至2021年,但丁去世已700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社会巨变,文学艺术经历了数不清的革新、乃至革命,各种主义和潮流引领不同的时代。但时至今日,作为世界性经典,《神曲》依然被阅读,被讨论,就像莎士比亚的《哈..

上一篇: 张恨水的一生中,有三十七年是在北京度过
下一篇: 文学故地应当被开发吗?勃朗特姐妹的书迷提出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