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活得狼狈,于是我世界红十字日 们重新读书


更新日期:2021-04-13 18:10:16来源:网络点击:742059

生活狼狈,焦虑迷茫,许多人早已对“心灵鸡汤”免疫,却不知还能用什么安抚不安的情绪。

面对巨变时代里的各种困局,也有许多人选择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曾经同样面对着巨变与不安的时代——古希腊。他们从中发现,许多困境,千百年前人们便已遇到过;同样地,有些解困的智慧,或许千百年后也仍然受用。

正是因为不够优雅,审视才有了意义。

由徐贲主讲的《世界经典通读计划·第三季》迎来完结篇。节目中,徐贲力图穿破人们对古希腊温柔、美妙、优雅文明图景的迷思,呈现除辉煌文明外,充满暴力、战争、野心的另一面。唯有呈现真实,才能理解真实。

2000多年后,我们再读古希腊经典,除了透过它们理解西方外,更能透过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探讨,从过往人们的遭遇、经验和教训中,拾得对当下的启发。

讲述 | 徐贲

01.

自捆手脚的奥德修斯

——徐贲《西方的起源》解读《荷马史诗》

奥德修斯的故事,或许大家都很熟悉——

船长奥德修斯从女神克尔柯(Circe)那里知道了靠近塞壬的歌声会使水手们误入歧途,但他自己还是非常想听听这歌声到底有多美妙。所以,奥德修斯就用白蜡封住了水手们的耳朵,同时让他们把自己捆绑在大船的桅杆上,以免自己说出错误的命令,做出危险的事情。

奥德修斯最大的优点,主要在于他知道该怎么管住自己,不让自己的弱点破坏自己返回家园的终极目标。管住自己,其实体现的是人的终极自由。

他睿智、有远见、有判断力,在自已还有能力和意识跟诱惑保持安全距离的时候,就预先设计了在未来管住自己的办法,并安排好了执行管制的人,对他们也采取了稳妥的防范措施。

如果放到政治上来说,自捆手脚就是权力的监督和平衡的机制,那些对付专断权力的笼子不仅仅是用来关别人的,也是关自己的。这样的制度同样是先承认了人的弱点,然后设计出不让这些弱点冒出来捣蛋的办法。

根据这种观点,人基本上是自私自利的、在道德上不可靠的。

这种看法对于人性有一种切实的现实感。站在这个立场上,美国的建国之父之一,汉密尔顿也同样说过:“我们应该假定每个人都是做事马虎、不负责任的瘪三,他的每一个行为,除了自私自利,别无目的。”

所以,美国宪法设计的民主制度,更多是针对人性的有限性,针对人的弱点而构想的,而不是为了实现高尚的道德理想。

02.

劳动,到底是光荣还是惩罚

——徐贲《西方的起源》解读《工作与时日》

从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中,可以看出,与今天的人们不同的是,在古希腊,农民付出辛苦的劳动让小麦增收,并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土地上运用某种耕种技术,也不觉得自己是在从事某种职业,而是深信自己是在服从一种严格的人和神的关系法则。

对古希腊人而言,劳动是精神生活的形式,也是一种为了祈求正义而履行的宗教体验。这种体验不是在节日的盛典中激发起来的,并没有热烈的场面,而是通过竭尽日常劳动来渗透到整个生活中的。

这种看待工作的方式,是我们今天无法做到的,甚至难以想象的。因为,只有在当时的宗教背景下,农业劳动才有特殊的意义。不过,这样的劳动观对我们今天理解劳动,尤其是繁重的农业劳动,依然很重要。

从古希腊反观今天,我们发现,农业劳动一旦失去了宗教特性,就丧失了它特别的尊贵地位,不再被视为善和美德。一旦变成这样,农作也就容易被污名成一种奴役性的低下劳动,甚至沦落为一种人身操控的政治手段。

农业劳动所要求的是消耗体力,农民们付出极大的劳动,但是最后得到的只是少得可怜的酬劳。因为这样,农民总会被贴上“贫穷”的标签,这进而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没有办法通过知识、技能来改善生存处境,所以不得不在卖苦力和贫穷之间一代又一代地循环。

更吊诡的是,到了今天,劳动甚至还会成为一种惩罚手段。比如,关押在“劳动改造营”里的罪犯需要进行一定量的奴役劳动。我们在电影《辛德勒名单》,或者是小说《集中营里的一日》(又名《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和《古拉格群岛》里都可以看到对这种残忍劳动惩罚的描绘,非常恐怖,触目惊心。

电影《辛德勒名单》

再加上看管人员的体罚和打骂,这样高压下的劳动改造完全可以摧毁任何一个人的自尊和道德感,训练人的奴性。这样的劳动,是完全不会让人获得善行和美德的。

在我们生活的现代世界,人们对劳动的观念是极其分裂的,一方面我们赞美劳动的光荣,另一方面我们心里其实看不起劳动,尤其是那种吃苦流汗,但是报酬很少的辛苦劳动,更不用说那种作为惩罚手段的“改造”劳动了。

在现代社会,劳动的组织化和条理化已经十分发达了,也被看作是人类活动的唯一形式。但不管在哪个社会,都仍然存在着一些事实上的下等群体,就算人们对他们没有直接地表现出歧视,也还是会在心底里瞧不起他们从事的劳动类型。

在有的国家里,甚至从古到今,农民从事的劳动从来都是被人瞧不起的,他们从来没有机会成为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所说的农民。

在统治者眼里,他们只是那种和马、牛、骡子、毛驴一样的生产力资源。他们总是被欺骗利用,予取予求,但是从来没有被当作真正的人一样受到尊重。

虽然赫西俄德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劳动神圣的概念也缺乏现实的宗教土壤,但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敬,仍然是我们今天的社会要向古希腊学习的内容。

03.

互联网时代的历史可能性

——徐贲《西方的起源》解读《历史》

今天,人们之所以重新重视希罗多德的《历史》,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长期以来一直被我们忽视的历史叙述,或者说历史记录方式。

他所说的历史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信史”,那种真实可信、没有修饰的史书,而是“调查发现”的意思。

这么一来,读他的“历史”,符不符合现代新闻报道要求的那种“真实”、“证实”也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发生了有人这么认为、这么传说、这么相信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本身就值得历史学家去记录下来,这正是希罗多德的纪事特征。

他说,“我有责任按照我听说的,把事情记录下来,虽然我并不要求自己去相信这样的事情”。他还说,“谁要是觉得这样的事情可信,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解释关于埃及的故事,在我的整个叙述里,我只是按照我从信息来源处听到的记录下来,就这么简单”。

希罗多德的历史叙述可以给今天的我们不少启发。比如,2019年开始的新冠肺炎,已经让不少人提出了如何记录、记忆这次全球的大灾难的问题,相信这个问题还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网络时代的这种记忆形式肯定和只发展到书面文字的时代不一样,如果有人想要记录这次的疫情,或许可以用一种类似于希罗多德《历史》的方法,有闻必录、记载人事。

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因新冠疫情去世患者的名字

像是疫病期间,有人说得病是因为喝了蝙蝠汤,还有人说是因为美国军人偷偷带进来病毒。这种种说法本身的真实性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人这么说,还有这么多人跟着相信,跟着发狂。

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因为有人信,有人不信,所以在朋友圈里,甚至在家庭里发生了空前的撕裂。肺炎可能让2%到4%染病的人去世,但是却能让全球超过20%或40%的人感染上仇恨和敌对的病毒。这些都可以成为将来被历史学家记录下来的东西。

结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现实状况的感受,这和一个人在特定时代和环境中的特殊体验和感受是分不开的,每个人能提出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心,一定可以从古希腊的经典中找到一些有用的答案,虽然不完整或者有时代的隔阂,但总比自己在纯粹的黑暗中摸索要好得多。


相关:

丁孟:金沙的崛起,说明三星堆文明没有突然消失铜人顶尊、青铜瑗、圆口方体铜尊……时隔三十五年,举世瞩目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启发掘工作。在这次发掘中,祭祀坑内出土的各式造型独特夸张的青铜器照旧引来了诸多关注。这并不是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器的第一次..

唐诺:书写者过得太好,文学可能就不太好了在新书《声誉》中,“专业读者”唐诺进行了一场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思索之旅。他从本雅明之死开始,涉及汉娜·阿伦特、契诃夫、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旁征博引,繁富多彩。这场旅程末尾,他讨论的是“书写者该..

上一篇: 突然火爆的博物学,是时候来聊一聊了
下一篇: 张恨水的一生中,有三十七年是在北京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