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番龙眼 温情也伤情的黄土地


更新日期:2018-12-05 05:27:28来源:网络点击:522147

▼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千百年来。黄河从黄土高原挟着大量泥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黄河下游地区。填海造陆。汇聚沃野。改造良田。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基本土壤。

记得很久以前。在某部文学作品里看到了这样的黄河风俗——“穿沙土”。每当黄河流域有新生儿的降临之时。他们的母亲便会拿出早早为孩子们准备的沙土裤。实际上这是一个带着领口的布袋。领口两边是肩部。可以打开。把选来的黄河细沙炒熟。待放凉变温后。把宝宝轻柔放进去。让他躺在温热的沙土上。母亲一手抓领口。一手托底。来回上下地摇匀。整个裤内就温热起来。这时的小宝宝只把头露出在外边。在里面自由自在。既暖和又快乐。

当时看到这样的描写的时候。就很是令人动容。想来。黄河不仅给了流域周围人们的灌溉粮食的水源。更是养育每一个新生儿的土壤。给我了温热的黄土味道。虽然我不曾亲眼见过黄河的声威。但是它的一切。包括泥沙都是我神往的所在。那一定、一定是很踏实很华夏的味道。是我以后去异国求学时最亲切的母河。

这次所看的电影《黄土地》。也是真真切切与黄土相关的。但却又并不是给予养育的温暖那么简单。《黄土地》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陕北农村贫苦女孩翠巧在受到新思想的启发下。逃离强迫下的婚姻。却最终走向了死亡的故事。导演也许只是在千里走陕北之后想讲述一个见闻:在一种残酷生存之道下。梦想是如何被唤醒、又是如何死亡的。让人情感上难以接受的是:杀死梦想的。正是养育你的黄土地。它在养育你的同时;它也禁锢着你。甚至杀害了你。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宿命式的深沉悲哀。

故事进行之中。有一个新思想的载体。那就是革命者顾青。而在黄土地深深扎根的封建旧思想。与之相比。新的显得那么的脆弱。他一面鼓励着少女追求自由自主。另一面。他却不敢承担责任。以免对她父亲和对组织交代的麻烦。从这一点看。他又是十分懦弱的。虽然故事的最后。翠巧之死。给人绝望的沉重。但是她的弟弟憨憨的“反常”之举又给人了新的希望。旧的挣扎虽以失败告终。但新生力量绝不会轻易被阻断。

电影之中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镜头。就是占据了镜头四分之三的地面。而人的头是不见的了。这仿佛是在告诉人们。父亲、翠巧、憨憨这样的典型人物永远是黄土的小小一角。他们被压迫着。亦是被迫着向生活妥协。结尾之时。画面构图又有了改变。黄土地仅是画面的四分之一。天空占据了它别的部分。在我们看来。天空往往给人以舒心的希望。这正是在说别新事物入侵的黄土地也有所改变了。这样不规则的构图确实给人带来了新鲜之感。突破了传统陈规。却不免缺少了些美感。显得有些刻意和僵硬。但这创新之举确是值得赞赏。

原来。黄土地不仅再是那给予新生儿的温床。更是扼杀新思想之地。愿我们能好好珍惜她的好。也让她真正成为我们的希望之地。


相关:

观荷花记▼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西湖六月中。荷叶映花红。 白鱼戏青莲。柳映湖水青。

你觉得你用英语做笔记比用汉语记得快

上一篇: 有多久
下一篇: 左手缘聚右手缘散 第三十七章 胡老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