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娄底二手房


更新日期:2018-10-28 21:27:34来源:网络点击:347683

紫阳先生(朱熹)把读书喻为往水塘里注水。有诗为证: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深刻恰当。人之所学。好比一个水塘。如果没有活水的注入。不但会腐。而且会有干涸的一天。也说明读书的重要。

喜欢写文字的人。应该没有几人不喜欢读文学的书。读书不仅是为了积累知识。也是为了找寻灵感。更是为了陶冶性情。读书也是为了缔造我们的精神家园。人只有在一个温暖舒适的精神家园里。心灵才会有了依托。人才会有归属感。

读书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借。可以租。也可以买。然而。我所在的城市没有图书馆。周围喜欢文学的朋友也寥寥无几。所以。借书和租书也就无法兑现。唯一的办法只能去买书。

记得在老家时。高中暑假期间。我会到乡里去租书。一家不算大的图书出租屋。十平米左右。只有一面墙的书柜。书被人传阅的有些发旧。好在租费并不贵。十几元就能租到十几本书。一个暑假便足不出户。成了十足的书呆子。就是在那时。读了鲁迅的小说。杂文;读了《简爱》。《儒林外史》;读了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很怀念当时读书如痴如醉的感觉。

如今。再也看不见那样的图书出租屋。或许现在的人对于蝇头小利已不屑一顾。趁着周末。坐上公交车到县城里去买书。试寻囊中羞涩。没有多少余裕的钱。也只好打算买几本廉价的书先读着。

公交车行驶在柏油路上。宽阔的四车道笔直平坦。道路两旁的树木向后奔跑着。四十分钟的车程很快就到了。虽然城里有房子。却很少居住。所以。都哪里卖书还真不太清楚。就知道唯一的新华书店在哪里。

心里想着先去别处转转。整洁的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店铺繁多。车流如水。人头攒动。如今的县城。经济发展迅速。建了外环车道。街道绿化到位。绿荫匝地。环境优美。而且。每条街上都设了公厕。充分体现了人文的理念。听说县里正在争取省级卫生城市。看到家乡的城市发展如此之快。心里也感到些许的自豪。

从公交车站一路打听。除了新华书店哪里能买到书。被问的人只是摇头。最后有人说:你到一中所在的那条街看一看。那里应该还有书店。如人所言。这条街上真的有两家书店。门脸斜对着。一名教育书店。一名育人书店。终于找到了卖书的地方。迫不及待的迈进了教育书店。此书店分为上下层。询问店主有没有关于文学方面的书籍。你到二楼吧。那里有;听到店主的话。只好又到二楼。一处书柜里果然存放着关于文学的书。有席慕蓉等名家的小说和散文。还有一些古典名著。名著都有所了解。那就买几本散文。小说之类的吧。看到定价傻眼了。每本都在五十左右。带的钱恐怕买不了几本书。看后。就会弃之不用。是一种金钱的浪费。问店主能不能打折。店主冷冰冰的回答:不能!失望之余。只好走了出来。

再去育人书店转一转吧。此书店只一间大屋。四面墙壁的书橱上摆满了书。屋子中间的柜台上也满是书籍。店主正在低头整理着什么。请问有没有文学的书;店主听到我的问话。抬起头。

只有一本朱自清散文集;

心想。朱自清散文集已经有了一本。就问:

那这满墙的都是什么书?

都是高中学生用的学习资料。课外辅导书。

那。学生没有读文学书的吗?

现在的学生学习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心去读文学书!

听到店主的话。我对现在的学生有了一丝的同情。心里又多了几分心酸。那些名牌大学。不是靠熟读文学书能够进得去的。心里对现代社会的应试教育。有了更多的心痛。

伤心失落溢满了思绪。还是去新华书店碰碰运气吧!说不定能买到既便宜又是我所需的书。新华书店也是二层楼。书橱上都标明了各种书的分类。农业的。科技的。哲学的。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转了几圈。就是没有发现文学类的书籍。还是去二楼吧!终于。在墙角一处。一米见方的橱柜上。标着文学历史类。仔细翻阅。不是有看过的散文集。就是有几本都已开裂的小说集。没有再问图书售货员。有没有已经一目了然。

我的心情已经失望到了极点。半天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寻书上。最终却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坐在返回的公交车上。望着车外林立的高楼。整洁的街道。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现在的人到底怎么了?把我们居住的家园建得富丽堂皇。而心灵居住的精神家园。却荒废了。变得破败不堪。

物质上是富有的。而精神上却是贫穷的。这种贫穷或许更可怕。


相关:

真实的你哪个是真实的你 嘘寒问暖的你 冷漠无视的你 醉意迷茫的你 清醒深沉的你 如痴如狂的你 始终如一的你 多情的你 无情的你 神秘的你 单一的你 爱人的你 伤人的你 就是这样一个你 成就了 当初 如痴如醉的我 无可自拔的..

只因多看了你一眼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世界便变得不一样 仿佛 那一眼 传送了魔力 让心跳也变得不寻常 那一刻 让人如此眷恋 那一刻 值得以身相许 那一刻 感恩生命的美妙 那一刻 注定不属于真实 那一刻 只是用来回忆 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上一篇: 人只有学会放手,才真正长大。学会放弃,落泪以前转身
下一篇: 人生,看透不如看淡。人生很多人事,不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