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过年那些事】追寻年味之侠客风云传破解 闹元宵


更新日期:2018-10-22 18:52:09来源:网络点击:306134

“正月十五闹元宵”。在正月十五这天。我国许多地方都有逛庙会、赏花灯、猜谜语、放烟火等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而我的家乡——民和三川地区。一个远离现代都市的地方。一个又与黄河母亲最为亲近的小村庄。

这里的人们闹元宵就显得比较单一了。主要是以吃“红通”和跳“火堆”为主。但也仍然不缺乏喜庆和热闹的元素。这种独特的庆祝元宵节的方式。一直伴随我度过了那段人生当中最难忘的童年时光。给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无尽的怀念。

元宵节这天。母亲和姐姐自然是最为忙碌的了。因为要准备晚上我们一家吃的特别的晚餐——元宵节“大红通”。“红通”类似与我们现在吃的“元宵”。或者说是“水饺”更恰当些。但比元宵和水饺要大许多。

做法跟包“饺子”是一样的。味道也差不多。只是里面所用的“馅”跟饺子可大不一样。这也就是“红通”的特别之处。元宵节晚上吃“红通”的含义。根据我的理解。大概就是红红火火的年快要过完了。但红红火火的希望仍在。祝愿来年仍旧在各方面取得红红火火的成就之意。

吃过午饭以后。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全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母亲和姐姐就开始制作晚上吃的“大红通”。母亲的主要任务是烧热水、和面和擀皮。而姐姐的主要任务是准备“红通”里面所包的陷。什么葱、精肉、白馒头沫沫等之类的。而父亲、哥哥、弟弟和我则开始忙碌着绑“火把”了。所谓“火把”。就是主要用玉米秆和麦草做成的。形状类似于现在开各种运动会是传递的火炬。只是比火炬做得还要长一些。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延长燃烧的时间。

“火把”一般分上下两段。上段为燃烧的部分。主要是用一些易燃的东西做成的;下端为把手。是用双手来抓的。主要是用一根粗木棒当把手。要制作一根像样的“火把”。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它不仅是个细活。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当时还未成人的哥哥。加上还有年幼的我和弟弟的智慧。要把一根“火把”做得既要美观漂亮。又要经久耐烧。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参与是万万不行的。

在父亲的指挥下。哥哥、我和弟弟开始准备绑“火把”的材料。主要是寻找一些干树枝、玉米秆、干木棒和麦草、胡麻杆之类的东西。等材料准备就绪后。父亲就开始行动了。只见父亲首先将几根玉米秆平铺在地上。然后把那些干树枝和麦草均匀地铺在玉米秆上。接着再在干树枝和麦草上放几根玉米秆。最后用胡麻杆拧成绳将玉米秆分段一下一下的捆紧。这样“火把”的上段部分就做好了。

接下来父亲就开始做“火把”的下端部分。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根粗木棒的一头。用斧头削得尖尖的。然后将削尖的一段塞进“火把”的上端部分。塞到合适的位置就行了。衡量的方法是下端能承受着上端的重量。能将上端稳稳地举起来就行了。这样一根“火把”就终于完工了。“火把”做好以后。父亲把它稳稳地停靠在靠近大门边的庒廓的墙上。然后我们全家人开始耐心地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重要时刻的来临。此时真是“万事大吉。只欠东风”。

暮色快要降临的时候。母亲和姐姐已将热气腾腾的冒着香气的“红通”。盛进家里专门为过年所准备的新碗里端了上桌来。此时闻着碗里飘散出来的“红通”那独有的味道。我和弟弟都快要流出口水来了。也顾不上什么了。向饿虎扑食一样扑向了炕桌。占住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碗“红通”。一面迫不及待地用小嘴大口大口地吹着碗里飘出来的热气。想要使冒着热气的滚烫的“红通”尽快地凉下来。一面手忙脚乱地用筷子歪歪扭扭地捡起个人碗里的一个大“红通”。

小心翼翼地往自己的嘴边送。迫不及待地用小舌头试探着去尝试“红通”是否凉了下来。当我的小舌头接触“红通”的一刹那。“红通”那诱人的香味早已在舌头上蔓延开来。并迅速地通过条条传感神经传送到了我的大脑。传遍了我的全身的各个器官。此时吃“红通”的那种奇妙的感觉无法再用言语来进行描述了……

等匆匆地吃完一年当中最美味可口的“红通”之后。跳“火堆”的时刻就来临了。我们全家人将手中的碗筷放下。开始准备跳“火堆”了。此时。父亲已在大门外边的空地上。一溜儿整齐地堆放了七小堆麦草。然后父亲将靠在大门墙上的“火把”用双手举着进了灶房。郑重的把“火把”在厨房里点燃了。此时父亲将窜着火苗的“火把”斜着举起来。一面口中念念有词。说着驱赶一起不干净东西的之类的话。

让“火把”传遍了家里的每一间屋子。意思是把家里每一间房子里的不干净的东西都用“圣火”赶了出去。接着就举着“火把”跑到大门外边。用燃烧的“火把”逐一点燃了每一小堆麦草。并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领着哥哥快速地跨过了“火堆”。一遍。两遍。三遍。最后把“火把”传递给了哥哥。叫哥哥把“火把”举过头顶。疾速地朝着我们我们庄子后边的小山所在的方向跑去。

此时。姐姐、我和弟弟也在母亲的带领下。叫喊着。打闹着。欢快地依次从“火堆”上跳过。还是要跳三遍。此时红红的火光的映衬着我们大家的笑脸。仿佛将所有的霉运和不幸从我们的身上一一驱赶出来。全都烧死在红红的大火里了。这时我们全家一年当中最为高兴、最为喜悦和最为兴奋的时刻。因为所有的霉运和不幸都付之一炬了。来年我们全家一定会鸿运当头、好事连连、万事大吉和事事顺心的!

跳过了“火堆”。接下来就是“看火”了。在父母亲的带领下。我们一家人搭着梯子登上了房顶。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庄子上各家各户都跳完了“火堆”。都跟我们一样。登上了自家的房顶。开始“看火”了。这时候。空气里到处都充斥着燃烧过的麦草的味道。偶尔也能传来一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我想那肯定是那些调皮的小孩子们的“珍藏品”了。因为一直是舍不得放。就专等着到正月十五的晚上才放呢?

在父母亲的指引下。我们大家向四周的山上望去。起初只是看见几朵零零星星的火光而已。这些人都跟我哥哥一样是送“火把”上山的。但就在一眨眼的功夫。“火把”立马就多了起来。红红的、艳艳的火光布满了整个山头。它们在闪烁着。跳跃着。移动着。好似一条条长龙在慢慢地舞动着庞大的身躯。又好似一支行军打仗的队伍在黑夜里急匆匆的行走。这些火光照亮了远处的天边。

沉寂的夜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头上的火把越来越多了。四周的小山都快连成一片火海了。人们的欢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且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不知什么时候。圆圆的月亮已经高高地挂在树梢上了。正睁大了圆圆的大眼睛。带着满脸的笑容。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俯视着今夜大地上发生的一切。这时一个奇怪的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它也不会是为元宵节来呐喊助威的吧!

此时。父亲和母亲正在大声讨论着关于“火”多“火”少的问题。父亲说今年的火多。看来今年的庄稼就丰收在望了。而母亲则说东面的“火”比西面的“火”多。预示着东面的庄稼要好于西面了。在父亲和母亲关于“火”多“火”少问题的探讨中。四周山上的火光开始渐渐的模糊起来。直至彻底的消失了。此时一切又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不同的是刚才跳“火堆”时麦草燃烧所产生的气味。还依旧在空气中弥漫着。好像还没有立马散去的意思。

QQ:441004244


相关:

中华瑰宝一中医中草药之一 谁说百草难医病。 代代先人草药生。 枸杞当归何首好。 国公白药板蓝灵。 之二 患者愁眉仁者心。 擦言观色手间寻。 望闻把脉原因晓。 药到病除天上神。 指南针。纸。火药。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但我..

心,在这儿;梦,便不远我心依旧。依旧坚定、执着;梦想永恒。依然高远。清晰。 我愿以我平凡的血肉之躯去造就一个独特、深邃的梦想。人们都说。梦想她在远方。可望而不可即。但我却想。梦想她就在这儿。因为心在这儿。梦不会远。 小时候..

上一篇: 抚眉只因你曾经说它很美(2)
下一篇: 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