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作文大全:《苏东坡传》读后感押运人 8篇


更新日期:2018-10-18 04:49:05来源:网络点击:299499

苏东坡何许人也——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最高成就的代表。一生心系国家。黎明百姓。纵使官场不得志。依旧没有浇灭那一刻火热的心。

也许。对于东坡先生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文人的阶段。停留在背诵几首耳熟能详的诗。那么。就让我们借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去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一番!

1、《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哀思。这种苦涩的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的相思。浅浅的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的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的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的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的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的永恒!

2、《苏东坡传》读后感——650字

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

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

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

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guǎnlǐ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转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

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

3、《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

他让语言和文笔中永远没有隔阂: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的华彩;他让生命因为语言而夺目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的旋律他让宋氏笔调源远流长……——题记

一提到苏东坡。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可亲、可敬的小老头。仿佛他就是自己身边的长辈一样。《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的诗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达观。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楚。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还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

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还有他的书法。他的画作。在当时也是无人能比。就这么一个天才级的人物却是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乐。轼以他坦荡的胸怀。尽情的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顺。反而让他的才气显露出来。上天将他的一扇窗紧闭。也必将把他的才气之门流传千古。他即使被贬官。但是他依旧会用他的精神感动世间万物。王安石的变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没有将整个宋朝有一个转变。纵使苏东坡奋力反抗。遭到迫害。历史也会还给他一个光明的春天。

周国平评价苏东坡说:“读所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

同时他也把这种豪放之风吹入了词中。大大扩宽了词的题材。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人生之中难免会有些风风雨雨。当他遇到暗礁时。早已用阔达的胸襟将其粉碎。好一个旷古奇才。

4、《苏东坡传》读后感——700字

谁说的和原话都记不得了。大意是传播中国文化就要像林语堂一样。他是能用英文写作的少数中国作家。此前我只读过林语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书这是第一次读。选了他的《苏东坡传》。看了前言他对苏东坡的喜爱。我就完全可以确信。这是一本一等的书。毕竟作者的全部热情都在其中。

说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个大多是苏轼。从流传的民间小故事里。可以看出李白和苏轼这两个天才的些许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骑鲸飞升。或是粲花之论。或是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无不带有浓浓的仙气和浪漫色彩。

人们心中。李白是学不来的。他的浩荡才气和仙气绝无可复制性。五千年。只出了一个李白。而苏轼则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苏堤。研究出的做猪肉的法子叫东坡肉。还有个了杜撰的妹妹苏小妹。还常常和佛印调笑嬉闹。是如果说李白是活在天上。那么苏轼就活在人间。他更真实。更可亲。

李白那样的仙气不能复制。东坡那样的魅力同样是无法复制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诠释着宋代文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趋势。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东坡的是他的真旷放。他不像陶潜一样把出世作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末选。也不像辛弃疾一样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苏轼的眼中。世上没有坏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还是牢狱。似乎都不能成为击倒他的箭矢。谪居黄州。没钱买别的肉。就买当地最便宜的猪肉。专心研究怎么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发配到岭南。一片蛮荒之地。也能因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读完后对照林语堂的一些事迹。不免觉得两个人有很多相通之处。我想林语堂为苏东坡作传。大概也是因为苏东坡是他希望达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励后人吧。

5、《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

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6、《苏东坡传》读后感——1200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一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让我认识了苏东坡。但确切的说。是在看完林语堂老师的《苏东坡传》之后。才对这位不朽的传奇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但连林老先生都说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详尽的语言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说他是自己“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苏东破是一位人格完整。可以驾驭自己心灵的高士。再加上他旷古无今的文学造诣。敢做敢为的正直作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一个浩然不朽的伟大生命。

从出生到架鹤西去。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他每到一处。都会给当地人带去他所独有的深远影响。他忧天下之忧。尝黎民百姓之苦。在艰苦的环境依然生活惬意;他在官场沉浮。受尽小人排诽。依然洁漱一生;他敢于尝试。勇于实践。做工程。学瑜伽。炼仙丹。“伸手摘星。未能如愿。但它不会弄脏你的手。”同样。他嗜酒成瘾。还喜欢月下漫步。他一生都在实践他的理想。他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体。

受其乐观的性格影响。苏东破的文学作品可以在精神上取悦于人。他最在意自己文章的“自然与真醇”。他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说他最快乐就是写作之时。“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苏东破的一生饱经忧患。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中国有一句谚语。就是说一个人如何。要“盖棺定论”。人生如梦。一出戏演得如何。只有在落幕之时才可以下断语。

苏东坡的一生充满希望和浩然之气。人的生活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像他在一处碑文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这本书。我前后共读了六个月。每每沉浸其中。好像我有一双翅膀。就飞翔在苏东坡的上空。注视着他。与他同乐同悲。但在我心中。却始终无法呈现出他清晰的容貌。只有一个高大概直的影像。在我视线的下方游走。

正如作者所言。在读《苏东破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和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呈现。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一颗沙里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短文学网 www.duanwenxue.com)

7、《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

合上厚厚的《苏东坡传》。心中感慨万端。种种杂绪像被书页搅动的灰尘萦绕着我。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命运。

世界瞬息万变。人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既然渺小。就无需去争夺。去奔波劳碌。争取虚幻的浮名。同时。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让这珍贵的生命做了奸诈小人。受人唾骂。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谓“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更何况人呢?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是坚持自我的一生。林语堂称她为“大自然的顽童”。我认为很贴切。儿童最真。率性而为。而“顽”又带着倔。正是这股率性和倔劲。让他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拥有一颗快乐、平静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党与旧党斗争、政权的更迭中起起落落。于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装在木箱里。抛到海上。随海浪起起伏伏。官场似海。他的性格决定了必然被抛之于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调侃讽刺。让政敌们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从来没有人外方贬谪的足迹有遍布这么广的。也从来没有人在贬谪期间过得这么安然恬淡的。连政敌都嫉妒了。我觉得除了耳熟能详的儒释道完满融合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第一。是文学的支持。在穷乡僻壤。写作是他的重要内容。有诗、有词、有信件、有墓志铭、有经典注疏。这时。他写东西已经没有什么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发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当文学回到了写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价值。第二。是众多的朋友。苏东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个地方。也广交朋友。寻访奇人异士。他对朋友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为知己。

他像一株散发着特殊气质的君子兰。吸引着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记得初中看到一句话。谓之“人不痴。不可与之交”。大概有痴气的人一旦与之相交。便可长久。这些朋友给予苏东坡极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励。第三。则是情趣广泛。脑中总有这么一个印象。

凡是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充满活力。百折不饶。民间有很多苏东坡的传奇佳话。有很多是关于他的兴趣爱好。像东坡肉。研制药方。听说曾经还配了制墨秘方。差点把房子烧毁。这时。他更像一个顽童了。兴趣广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鱿鱼。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乐乎。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荒漠化。人们抱怨、烦躁。也许我们没有那时免费的无限风光可以游览排遣。也没有妙笔生花的文笔抒写。但可以拥有苏东坡式的心态。坦然达观。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伪装。

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用英文写的。有多个译本。我看的是张振玉的译本。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传记。

首先。林并没有将苏东坡奉若神明。而是如实叙写。娓娓道来。偶尔还加以调侃。如苏的长子出生时。他说。幸亏晚了一年。不然在丁母忧期间可就落人把柄了。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形象。其次。本传旁征博引。除了苏的生平文字资料。还引用了大量的文史知识。让读者清楚。苏是处于怎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他的行为是处于什么考虑的。

另外本书的趣味性也很强。作者尽量还原历史。把当时的情景描得绘声绘色。特别是苏在杭州的生活。无论是干劲十足地为百姓谋福利。还是惬意的游山玩水。都令人心向往之。还有很多历史故事。苏与奇人异事往来的趣事。还常常穿插有哲理性的语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语堂先生理解为“水没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远不会对之生厌”。很形象。也加深了对苏的了解。

但也有不足之处。像对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的个人评价上。很多人认为是本传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我觉得有失偏颇、对这个影响苏至深的事件。花了三个章节叙写。但几乎都是贬义。我觉得对这件事。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他甚至直接说王安石为国家一大害。我听过性不可以善恶论也。更何况有点历史常识的都知道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也有可取之处。这里作者的主观意识太浓。

读一本好书。有如品一杯茗。很多美妙的感觉一瞬即逝。不可一一而述。但心充盈了。

8、《苏东坡传》读后感——1500字

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

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庄。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苏轼的文才更博。词、文、诗、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就连烹饪也很有一套。苏轼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风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约哀伤的词里。使得词的地位能跟诗相比肩。在诗被唐人写尽后。开辟了文学的一块新天地。而苏轼自己的词刚柔兼济。气象万千。境界高远。单拿词的成就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文字。无论是史论。还是奏折。都写的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

他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苏轼的身上。体现出了读书人的天性。学而优则仕。又因为书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贬谪。值得庆幸的是。对读书人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没有因为文字的缘故杀过一个读书人。几千年的中国。还没有哪个政府心胸有这么博大。虽然苏东坡命运坎坷。几次被贬至荒域。他自己也曾发牢骚:“人生糊涂识字始”。但总的说来。北宋的读书人还是幸运的。也是敢说话的。人文之盛。春秋战国以来就数这个年代。

苏轼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却又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无论是反对派当权派。还是自己的党人得势。他过得都很“失败”。一任一任的皇帝私下都很喜欢他。一任一任的太后都成为他的朋友。可是他却遭到贬官、逮捕。一辈子几乎没能在一个地方住上三年。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然而。他以天真无邪的心灵到处捕捉这在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诗意的片刻。化为永恒。使我们大家都充实不少。苏东坡最好的文章都是在被贬谪时写就的。却丝毫没有怨气。相反却表现出极其超远的视野和极其阔大的心胸。

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他的诗词书画。还有名动天下的苏堤。甚至人人喜欢的东坡肉。苏东坡是个幽默的人。他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我不想讨论这里面的哲学意味。因为我相信。苏轼是出自真性情。而不是假道学。否则他就不会得罪理学家程颐。苏东坡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地线。并始终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

整个苏东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故事。他从不收敛他的幽默才能。他的充满机智的谈话让禅宗大师也难以应对;他从不掩饰他对于鬼神世界的好奇。他祈求天神并与魔鬼争辩。偶尔还占取上风;他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他追求长生不老。几乎到死还兴致勃勃地寻找不朽的仙丹。半受挫败。却含着笑死去。……今天我们读苏东坡的传记时。就是在追随这样一颗纯正无邪、真实不欺的伟大心灵。

林语堂是这样结尾的:“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成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东坡的一生。

全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东坡的喜爱和崇敬。但对王安石的贬低或许过分了点。王安石的人品和才华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只是政见不同而已。书中对王安石变法贬到一无是处。这个还是需要论证的。

总之。这本出自语言大师之手的传记的确不同于其他传记作品。除倾注了作者太多情感。文字平实刘畅。真切自然。读来欲罢不能!

感觉稍微遗憾的是若能把东坡的经典作品柔和到他的不同经历中就更好了。当然其中也引用了很多。但多是不为人所熟知的。这只能怪自己见识少了。


相关:

生活是一种教育,但总不至于让生活成为一种重复的教训生活是一种教育。但总不至于让生活成为一种重复的教训。生活的高低起伏是生活的客观存在。有句古诗这么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一种平静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现在的发生。和未来的未知。抱定一种从容和洒脱。..

人生的沉浮,生活的拷问,每一次面对,都是一场考验人生的沉浮。生活的拷问。每一次面对。都是一场考验。人生需要一种轻松和明朗。勇气化解懦弱。勤奋改变苟安。淡然治愈苦闷。苏东坡有几句教化人生的忠告。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些所有的改变成..

上一篇: 拼搏与迈进,运动会加油口号
下一篇: 精选10篇《爸爸的花儿落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