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疫情作文800字


更新日期:2018-10-17 07:04:34来源:网络点击:295473

在丽江旅游时。听说永胜县六德乡有一处他留碑林。非常有名。接丽江旅游之后。我们便到了这个地方。他留碑林就坐落在他留山上。眼前的一切使我们为之一振。苍松翠柏的他留山上有几千座墓碑。豪华大方。青石雕刻。楷书立字。碑上华表神兽各异。碑额和边框的内容尽显浓厚儒家色彩。如“英气留片石。仁风著千秋”等。如果我们不是预先知道是他留人的墓区。肯定认为是汉族某处坟地。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已被云南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当地他留人介绍。目前他留人也不过5000人。远远少于碑中去世之先人。散落在22个村子。分布在重叠的山坡之中。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根本没有他留这个族。他们这个小部落被归划入彝族。但他们又不同于彝族。这两年他留人的生态歌曲唱到了北京。走出了国门。引起了各界人士之关注。真是奇中之奇!

我们参观他留人的展览馆。却有种是曾相似的感觉。炕桌。大襟衣。祭祀、碑林仍是馆中重中之重的内容。多数的他留人是双人墓碑。有极个别的三人墓。这充分说明他留人的婚姻是固定的。如汉族稳定的家庭、重视丧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在祖国的边垂之地看见这样的场景。也是极为少见的。

过去的汉族妇女结婚出嫁会穿着大襟的上衣。下套摆裙。家家都有一个小炕桌。到了冬天。一家人坐在小炕桌旁边吃饭。那种暖融融的气氛。让人永远都会感觉到家的温暖。不管屋外的冷风雪雨。只要坐在炕桌边上。就如春天般温暖。

他留人的展览馆有一张长长的案桌。和我们小时候见过堂屋的桌子形状是一样的。他留人在举行的祭祖议式。每家做12个饵块粑粑。放在盘子里垒成塔形和汉族人用点心祭祖很相似。种种迹象都影射着汉族的影子。他留人是汉族的后代吗?

答案“是的”。因为他留人敬奉的祖先是汉族和土族。应该说他们有汉族的血统。但他留人为什么不归于汉族这个大家庭呢。而要自立“门户”呢?他们跳笙歌舞。语言却有别于彝族。说的是独立的一种语言。他们自己创造了60多个象形文字。所写的象形符号和与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近似。

他留人的碑林出自几个大姓氏。王姓在中部。程、海、蓝姓在南部。但祭祖活动却是全他留人集中祭拜。场面隆重。声势浩大。严肅而奔放。他们是否同出一撤。还是证明彼此间的亲密。却是一个迷团?这种文化传承具有独自一家的含意。

他留人有一种风俗。家家都盖青春棚。供自家的姑娘便于与男青年接触。未婚男女结婚前都要过七关。女孩子要分别和七个男孩子在青春栅度过七个晚上。也可以是多个。男的也是一样。抱着孩子完婚。是他留人的习俗。

“他留”是译音字。他们从哪儿来。又怎样独成一族。却让人费解。难道他们真是天外来客吗?

如今。他们在附近发现了十九世纪中叶被毁“古城”和一座寺庙的遗址。虽然已是断墙。残瓦。但依稀可以看出他们祖先遗留下的一些痕迹。

他留人说。他们的祖上是明初湖广调卫时迁居永胜。祖籍为湖南长沙府湘乡县、麻林县或江西吉安府。有的老人甚至能清楚地说出祖籍为湖南长沙府湘乡县具体村落的名字。他们在这儿居住有几百年了。可能有别于祖上的遗风。但追思先人的愿望一直没有改变。因此他留碑林得到了重视和完整的保存。

更具体的传闻是。最早的他留人是沿永北镇河迁徙。一天。迁徙队伍到六德塘时。天色太晚。过了河。便在他留河畔宿营。烧火煮饭。其中有的人发觉在这儿生活非常容易。枯枝干柴到处都是。河里的鱼煮出来又非常鲜美。在河里搯一瓢水。瓢里便有鱼。第二天。迁徙队伍出发时。他留人的先民说:“要走你们走吧。我们不再走了。这个地方好。有柴有鱼。这么好的地方。哪里去找?第二天。队伍出发了。有一部分人就留在了这里。便成了他留人的先祖。

这是明朝的实边政策。内省的移民外迁。湖南、江西的一部分人在此安家落户。与当地民族长时间接触融合。繁诞生息。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生存方式和民族风俗。我们看到了群峰的山坡中。大大小小的村子里住着这样的一群人。虽然他们说起他留话我们听不懂。唱起他留歌我们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我们依稀从他们的讲解中。从大片的碑林中。看到了明朝的移民事件。

但碑林中的古人为什么比活人多呢?我们却难以说清此类问题。 他留人这个专题已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兴趣。他们正在探究其历史源远。不久的将来。这层封闭的面纱将被揭开。这块未开垦的土地将会迎来新的热潮。他留碑林的知名度也会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相信他留人这朵小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4年12月15日


相关:

落叶尘埃秋风扫松柏。溪水依山流。 黄花惜落叶。原野无蝶飞。 夕阳空释暖。炊烟漫乡村。 儿女思归客。雁游终南山。 高楼灯万盏。星海一流星。 夜市花看人。街灯照天明。 岁岁晨曦起。静静尘埃行。 何处是海角?事事岂由人..

回顾2014光阴似箭。岁月如流。一年四季。复而更替。恍惚间。2015年的挂历已悬挂于墙壁。这使处于忙碌中的我意识到2014即将的流去。蓦然回首。时光的大指针在我的年岁里又划圆一圈。而立之年了。对时光的飞驰。青春的褪色。..

上一篇: 续不死情
下一篇: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