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赢荡


更新日期:2018-10-16 22:27:36来源:网络点击:293933

从我记事起。我的生活就没有离开过红薯。在记忆中。红薯饭真的很难吃!

幼时家里人多。奶奶、双亲、加上我们兄弟四个有七张口要吃饭。尤其我父亲是“臭老九”。家里属于“四属户”。挣工分的就只有母亲和十多岁的哥哥了。母亲挣三分工一天。哥哥挣一分工一天。一年下来所挣的工分比有劳动力的人家少了一大半。总是最少的。

队里每年分口粮是按工分的多少来分。所以每年我们家分的口粮也总是最少的。最差的。记得那时一年大约分给我家的稻谷只有六百斤左右。自然是不可能让一家人吃到第二年的双抢时节。父亲母亲为了让我们吃饱。只能在自留地里多种红薯。作为口粮的补充。

每天早上。母亲小心的用米升量小半升米出来。仔细的淘洗。那怕掉一粒米都会捡起来。淘洗干净后把米煮开。然后将米和米汤舀起来用竹簸萁盛着搁在饭桶上沥尽。把洗净切好的红薯下到锅里。加上一瓢水后在把米饭盖在上面烧煮。

饭熟了。薯饭的清香诱得我和两个弟弟口水直流。可是等到吃饭时。锅里的米饭仅有可以数清的几粒——都被母亲刨去收起来了。只剩下红薯。我竭力地想在红薯缝隙里扒拉出一些白白胖胖的香气诱人的饭粒。但总是收效甚微。

最后只得无可奈何地盛满一碗夹着可怜的几粒米饭的红薯去填满肚子。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吃着母亲做的红薯饭。虽然是没有被饿着。虽然身体越来越结实。但我对红薯饭是越来越厌恶了。对米饭的渴望成了我最奢侈的梦想。

1983年。这年的春天特别温暖。一股春风在早春三月吹遍了大江南北。吹绿了我的家乡。吹暖了老百姓的心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到了我们的村子。我家也承包了队里的四亩三分稻田!父亲虽然是个教书匠。但是他有文化。他买来了农技书仔细钻研。在队长的讥笑声中学会了稻谷的科学发芽、播种、学会了怎么施肥、撒药。这一年的早稻。我家的四亩三分稻田打了三千多斤稻谷。望着那堆满谷仓的黄澄澄的谷子。父亲的脸上漾开了无法抑制的笑容。而我的梦想终于不再是奢侈的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家里的餐桌上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咸菜、梅菜已是远离了我们的餐桌。取而代之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鸡鸭鱼肉;家里的电器也由当年父亲视若珍宝的收音机换成了一台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未几又换成了彩电。

而我由一个农村娃变成了城里人。我心底里从小对红薯产生的厌恶使我再也没有吃过红薯和红薯饭了。我的交通工具也由自行车到摩托到小车经过了三次换代。生活富裕了。活动量也减少了。体内的脂肪堆积的越来越多。身体也总感觉不如以前。

偶尔看一篇文章《红薯的功效》。里面介绍说红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不但营养均衡。而且具有鲜为人知的防止亚健康、减肥、健美和抗癌等作用。

原来被我厌恶的红薯竟然是一个宝!想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毅然抛弃了对红薯的个人偏见来到菜市场。一问红薯价格。摊主说六块。我吓了一跳。这红薯怎么比稻谷贵了六七倍?!我不敢相信。于是驱车回到老家。

一问母亲。果然如此。母亲说现在红薯虽然贵但是还是很走俏。村里有好几户承包了大片的山地种红薯。而且都发财了。想起红薯的功效。我怀念起母亲做的红薯饭来。便对母亲说我今天是专门回来吃红薯饭的。母亲便匆匆到厨房忙碌去了。

吃着母亲做的散发着诱人清香的薯饭。品味着它的甘甜。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些艰苦的岁月。是红薯饭帮我度过了那个饥饿的年代!是红薯饭使我有了结实的身体!是红薯饭使我对生活充满了梦想!

幽幽的薯香飘散在农家的小楼。飘散在生机勃勃的崭新的乡村。沁人心田。一如这美好的生活!


相关:

诗句大全:关于茶的诗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茶在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常言道“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对我们而言是多重要。 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品味茶的诗句。体验那身临其境般的奥妙。 1..

偶联疏钟远落斜阳外。暮鼓依稀绿水前 芷露松风荷叶伞。枫霜雁影菊花台 秋凉四野湖山老。月挂长空天地悠 卷珠帘。月下寒霜青玉案。听金漏。鹤鸣碧水忆江南 分泉煮月色。开宴借星光 山林寂静唯泉响。松月无声待我来 悬腕..

上一篇: 情向阳光,心自暖
下一篇: 过快的生活节奏仿佛让我们人情变得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