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永修天气 盛满成长记忆的木屋


更新日期:2018-10-16 21:13:27来源:网络点击:29356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曾看过一部古华小说改编的《爬满青藤的木屋》的同名电影。岁月远去。故事情节已然模糊。好象是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青春励志片。不过这个颇有诗味的片名。却永远定格成了自己青春期的一个美好记忆了。那时刚二十出头的自己。内心好像盛满着许多的梦想和迷惘。就宛如被几根青藤无序地缠绕着自己。

想起这个片名。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怀想起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居住过的老木屋。因为那里盛满着自己成长过程中许多美好的记忆。我家的老木屋。与电影中的木屋只是场景的环境不同而已。它是在一个有山有水有林场的农村。而我生活成长的老木屋。却座落在一个叫毕节的县城小街上。街巷边只有一条从文笔山脚下“猫猫城”流淌下来的小溪。滋养着自己童年的情趣。

晚饭后的暮色黄昏。奶奶总喜欢牵着我的手。从家里岀门。沿小较场、南关桥、沙石牌坊至人民剧场一段游逛。那时毕节城很小很雅静。好象全城只有这一段路比较热闹。就成为我们唯一的去处。一路上。奶奶总会给我们口述一些毕节的历史和家族的往事。走着走着。时常有街坊邻里迎面走来。向奶奶问候:“龚大奶。还住易家龙门吧!”那时。邻里之间总是那样的和谐和亲切。

我家的老木屋就在这个叫易家龙门的宅院里。它就是今天解放路和松山路合围之处。现已变成一家银行的大楼。从县革委对面的小巷进入。绕过如“几”字型的宅院。穿过六个天井的院坝石板小巷。就到了最深处的我家老木屋。建筑二公司的一堵土墙使宅院到了尽头。落日的黄昏总让木屋瓦房透出几分沧桑的陈旧。褪色的木质墙柱和纸糊窗户。让土质地面的屋里显得十分的潮湿和昏暗。木板的墙缝根本就抵挡不住蚊虫的入侵。十五瓦纸灯罩下有“扑灯蛾”飞舞着。锯木面做的蚊香缭绕着。穿过竹子和报纸糊贴的隔断。飘进自己蚊帐。常把眼睛醺得难受难耐。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眼力自然就早早近视了。如今的人们很难想像。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个窝居中如秋水般平静地度过的。日子随季节循环和更替着。年轻时光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流逝了。

从解放前过渡而来的大杂院。始终住着几十户不变的邻居。从童年记事起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才开始陆续搬离这里。在我难忘的青春留痕中。许多成长的往事和烦恼始终没有走出记忆。从青石板光滑的院坝到雕龙画凤的板壁。从上辈漫漫消逝的背影到渐渐老去的同辈。从老屋瓦上滴落的雨声到邻居婴儿的啼哭声。从邻里不隔音的闹腾声到每天清晨公鸡的打鸣声。从搓衣板的劳作声到生火做饭的咳嗽声。从夫妻的打闹声到孩子的打骂声。一切的一切。仿佛都还在述说着岁月的悲情。曾经流逝的岁月。往事已萦绕成今天的一种愁绪。时光浓缩不眠的意境。凝重成自己灰朦朦的暮年人生。然而思绪始终走不出浓烈的怀旧情结。

几十年后回望成长的经历。长期居住在一个亘古不变的环境中。自己便与毕节这座简陋的大杂院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现实中。曾经的易家龙门早已消失在毕节的旧城改造之中。我那“青涩的小屋”早已灰飞烟灭。可童年的往事却是自己怀旧心态中不变的情结!再次怀念起从小居住生活的青涩小屋。时光早已定格成岁月无法磨灭的印记。如今。听见别人谈起儿时的往事。我总会情随事迁地怀想起老毕节。那拥有悠久龙门文化的黔西北韵味的“院落天井式民居”。透过对这种龙门宅院的记忆。隐约中我宛若聆听到光阴那远去的渐渐模糊的脚步声。也有一些岁月的回声。仿佛依旧还在寄托着祖辈对家族子孙的殷切厚望。

翻开自己青春的记事本。怀想总会追思起太多不眠的记忆。我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好用这些只言片语的遐思。留住生命最初成长的一些记忆和感动。把它珍藏在往事不倦的回望里。让盛满成长记忆的木屋站成生命的另一种永恒。也许若干年后。当老毕节的身影在岁月的风中完全消失褪尽。未来的人们还能从我的文字里。打捞起一些城市文化传承的元素。便感足矣!


相关:

因为有理由想遇见最好的自己。所以去完美自己。 想去看遍天下处处环行。所以努力赚钱。 想自己努力养活自己。所以努力打工。 想赚自己的钱买自己的包。所以坚持。 ……因为想。所以努力。 因为有理由。所以去坚持。 累了困了..

情感大叔龙门我遇到了你。心中的情感大叔。普通的装束。不凡的谈吐。淡淡地微笑。浅浅的诗理。情感大叔我们来了。 走过商家的繁华。走过热情的人群。你依然释放爱的能量。不为别的。只为了那众多人守候的青春岁月。只为了..

上一篇: 今年的秋天很饱满
下一篇: 织金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