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高中作文: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月下绮谭 字


更新日期:2018-10-16 11:04:37来源:网络点击:290864

一把辛酸泪。是千红一哭。一面是卖官鬻爵的朱门酒肉。一边是花魂鸟梦的清秀深闺。这两者之前巨大的反差。更让人为那个社会的黑暗叹一口气。

总览全书。总留下许多感叹于心中。那就用文字记录下这心中这一段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吧!

《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说起《红楼梦》就让我想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泪是为谁落的?为何是辛酸泪?一本《红楼梦》写尽了悲欢离合。道尽了女性的悲惨命运。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她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她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一边赞叹她的才情。一边为她的命运担忧。就这样我读完了《红楼梦》。林黛玉成为了我最喜爱的红楼女性。

在大观园里可称得上是美女如云。可她自有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美。清秀。优雅。还有些许孤傲。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论文学修养这自然不输给众姊妹。其实林妹妹也是个热心肠的姑娘。只是她很少把她的热心。和善摆在桌子上供大家赞赏罢了。

我一直很佩服她的文学修养。先暂且不说她的诗作。单是平时说话那一语双关的词句就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么含蓄又丝毫不减语言的效力妙语也就只有她才能说的这般动人。她的《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联想丰富自然。堪称是佳句。她的诗总给人一种风流别致的美感。但也有深沉悲伤的。《葬花吟》中“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道出了人生青春的短暂。对未来时光无限的忧愁。“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唱出了高洁的志向。不屈的性情。每每读到这总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瘦弱的女子独自站在树旁轻声叹息。落花纷纷扬扬的和着她的泪花一起飘落。这落花的命运和她的命运竟如此的相似!她的见解是高于这个社会的。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可惜没有人去重视。只有一个宝玉和自己是知己。在这样的社会里又怎能让这个高洁的姑娘得到幸福呢?而这一切又岂是她能够改变的呢?所以她的一生注定是悲剧。可悲!可叹!

林黛玉算是曹雪芹塑造十分成功的人物。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心。没有人能否认她的美貌。很少有人不折服于她的才情。但总有一些人说起她的性格就用小心眼儿、刻薄、娇气来形容。我认为这有一些不公平。人们总会忽略她的身世。她现在所处的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一个孤儿。这是对她最真实地评价。

我们还能要求她做到毫不设防的去关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吗?权势之争、家中亲人之间的争吵、主子和仆人之间微妙难言的关系等等。谁能保证这一切没有给她原本敏感的心带来负担呢?想想那个乐于教香菱学诗的黛玉。那个待紫鹃如同姐妹的黛玉。那个性情率真的黛玉。她的坚强让人感动。她的爱情和结局让人心痛。不是吗?

距离第一次读《红楼梦》时间已过了很久。这次重温的故事。重逢的主人公都给我带来了新的感悟。唯一不变的是:我依然喜欢那冰雪聪明。充满灵气的林黛玉。

2、《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茶。就是这一片简简单单、淡雅清新的树叶。却惹得中国这座温婉的古国荡起了层层涟漪。“碾深罗细。琼蕊冷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烦。”黄庭坚在《满庭芳》对茶持这样态度;“红纱绿。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佳人却恨。等闲分破。缥缈双鸾影。一瓯月露心魂醒。”党怀英把对茶的情谊寄托在这首《青玉案》中;“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杜毓在《礼赋》中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祖国山区孕育的奇产茶叶。描绘品评新茶的特殊感受;“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杯。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怀》也有过精彩的描绘。

而《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巨着、世界文学的瑰宝的作者就是一个白居易所期望的“爱茶人”。

一些雅士做过这样的考证: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中有273处写到了茶。全书提到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其中。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茶安茶、老君眉、普洱茶、龙井茶、枫露茶、女儿茶、漱口茶等多种。更有小厮名唤“焙茗”。不夸张地说。在读每回章节中都能闻到茶的清香。尝到茶的甘醇。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所以。民间有谚语说:“读了红楼想喝茶”。这样的描写一点都不为过。

另外。《红楼梦》中对茶的用水、烹茶的艺术、精美的茶具和茶礼习俗的描述也都非常详细。而且。从作者对茶用墨的多少和对茶文化的了解来看。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绝不是一人所写。

除了茶。《红楼梦》拥有繁盛的花草世界。充满灵性的它们不仅是各个场景的点缀。也衬托了人物的性情——薛宝钗所居住的蘅芜苑。多以香草遍植。虽整体造型朴素淡雅。但浓郁的香气暗暗将宝钗寓于俗世中的富贵妩媚。同样。“孤标傲世”的林黛玉所住潇湘馆。为苍翠的湘妃竹所环绕。既表明黛玉拥有竹子一般的气节。也点出她为爱情归还斑斑血泪。木讷懦弱的贾迎春配以“不胜愁”的“蓼花菱叶”。“槛外人”妙玉配以寒冬中苦苦修行的红梅。娇憨豁达的史湘云配以明媚鲜艳的海棠……更有宝玉生日宴上的行酒令、海棠诗社的由来。因海棠花而起;芒种节祭花神。黛玉有《葬花吟》;中秋题咏菊花诗。一共吟咏菊花韵事十二种;香菱与芳官等人斗草。一连数出观音柳、罗汉松、君子竹、美人蕉等花草名……

浩瀚红学。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丰富多彩的知识。更了解到艺术家从事创作。缺少生活不行。缺乏艺术修养也不行。在一个安静的下午。听雨打屋檐的脆响。品一口清茶。翻一页红楼。贪婪的嗅着空气中弥漫的雏菊花的味道。不得不感叹时光荏苒。岁月静好。

3、《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读罢红楼。心头不是滋味儿。他们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他们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欧洲。”他们说:“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还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说不尽的红楼。说不尽的悲剧!

是的。红楼是一部含笑的悲剧。时而高兴。时而惊喜。时而悲哀。时而伤感。要品真正韵味的红楼。首先应看看曹公。

曹公生性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人们说他“有大才不亚于李白。有画才不输于阎立本”。郭成更是称赞他“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以上种种。不难想象《红楼梦》问世的根源——揭露封建社会的腐败。无能。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也寄托了曹公的满腔愤怒!

再来说《红楼梦》。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非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

黛玉卓尔不群。犹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至始至终执着着她的清纯可人。不仅有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怜的画意。还有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她无奈着“无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时“一缕香魂随风飘。三更不曾入梦来”。

如此天仙的佳人。是怎样的人才能与之相配?其实不用问也知道。非宝玉不二。宝玉说不得笨。说不得蠢。说不得聪明。说不得庸俗。只是喜欢标新立异——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却钟情于《牡丹亭》与《西厢记》。“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一首《终身误》。风流痴情儿道尽千般怨!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如果红楼梦真是曹公亲身经历的描述。难以想象失去了挚爱的男人的痛苦。血泪撒尽的他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又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慨!

再来说的应该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黛玉的郁郁而终。更让我可怜起了宝钗。整日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没有什么金玉良缘。她到底坚持着什么?不就是包二奶奶的宝座吗?我不禁想问难道这世上真有喜欢孤独的女子吗?

她的一生的的确确是个悲剧。宝玉出家。是她悲剧的高潮。我开始为她惋惜。为她不值!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拥有了一份真挚的感情。宝钗“愚昧而不自知”。面对虚情假意。她注定是红楼数不清的悲剧中的一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的情情。宝钗的冷情。让多少人为之感叹!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

4、《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一曲《红楼梦》。将人世间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无尽落红悲声唱完。悲哉。叹千古幽情终虚化;泣哉。怜痴情儿女尽成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又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得一朵奇葩。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并且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长卷。

曹雪芹所写的贾府繁花似锦的日子。有可能反应康熙盛世的意思。但是作者亲身经历了家族巨变。深深地感悟到福祸相依的道理。所以。全书揭露了统治阶级繁荣景象背后腐败的根源。揭露了封建制度腐败和必然没落的道理。在书中。作者读宝黛爱情给予支持和赞美。对不幸结局给予同情。另外。曹雪芹还是一个经济学家。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物的介绍与描写。反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就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一次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本回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再次描写了贵族生活的浮华、浪费和奢靡。

刘姥姥在《红楼梦》这部巨着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但在《红楼梦》作者的妙笔下。刘姥姥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作者笔下。刘姥姥是一个事故圆通的老妇。还是一个摇尾取怜的老妇。向来各家说法不一。

单拿一双老年四愣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心中并不羡慕贾家的生活。反而只一心一意计算着平实的居家生活。刘姥姥一再地叹息。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实的老农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提出沉重的谴谪。

本回事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刘姥姥对大观园的描述。侧面描写了大观园的奢侈及浮华;通过刘姥姥的逗笑。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是那么的大相径。

妮紫嫣红的大观园。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小小一园不可能避免悲剧的上演。十二女怜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还洁去”吧。“一枉净土掩风流”。何处是香丘?手捧一卷空余满腹惆怅。唯有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

5、《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缘起缘灭。终觉梦一场。拾笔写一纸荒唐言。痴人我解其中味。道不尽三千红楼泪。赎不回一世苦命缘。曹先生拂尘写下惊世揄扬之作。不过是求大千一人能懂其中辛酸罢?

这本就是一场荒唐可悲的梦。且让后人在梦中解其味。且让人我掀开风月宝鉴的书帘。翻阅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叫绝于王熙凤风骚泼辣的鲜明性格。伤感于宝黛爱情的悲惨终局。沉湎于昏暗封建的社会现实。

混沌乱世。是容不下世间空灵凄美的爱情吗?如若不是。那苍天何苦折磨了一双薄命儿女?一个宝玉口中神仙似的妹妹。在贾府中寄人篱下。步步为营。诚然。起初我眼中的林黛玉是个高傲敏感。说话尖酸刻薄的纤弱女子。只是只是。黛玉该是一幅绝美的画。待你慢慢品味。才会惊觉在她纤弱细致的外表下多么善良灵慧。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多么孤傲。总会有一双手卸下她心中的保护色。触及其内心的脆弱。这个人。便是宝玉。

他懂她。他爱她。他们对诗寻乐。他们在树下互吐衷肠。他们嬉戏玩耍。他们感情交织缠绵。问世间情为何物。宝黛之恋即是正解。只怪命运红尘太残忍。这一边宝玉宝钗大婚。那一边林黛玉卧病在床。凄凉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那一刻的他们。仿佛隔了一世那么遥远。怨天怨地怨宿命。念花念树念黛玉。无奈宝玉再怎么后悔苦恼。也终是阴阳相隔。最后为僧以了尘缘。

纵使命运薄如蝉翼。这世间的真情却高比山。深似海。我常说。生活有遗憾。总是好的。也许这样的红楼梦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怀念。但是这一切。怕是比残酷命运更可怕更昏暗的封建社会所导致。高高在上的权贵。一成不变的制度。岂容你偏僻叛逆?这冷暖自知的大观园。哪一个人不是小心翼翼。步履维艰?那精明强干的王熙凤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计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又何况其他呢?雪芹先生笔下的红楼。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而那让世人品味的不只是它错综复杂的感情。还有就是那百变不离其宗的社会现实。那金陵贵族从鼎盛走向衰亡。而扼杀掉人性的封建社会也终在穷途末路中走向灭亡。

春光芊绵也叹世态炎凉。白云苍狗只道岁月无常。几百年前的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当初残酷的命运。冷漠的人性。昏暗的社会。在如今难道也只是一个梦吗?一个强大繁荣的家族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一个社会的灭亡只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当代的我们不再受封建的束缚。却摆脱不了社会的现实。我们敢恨敢恨。我们在情与理中交织。我们处事不惊。我们总会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只希望。这是一个美梦。

三生河畔的林黛玉还在等待着什么。而世人已读完这一世红楼。流过多少辛酸泪。梦中已解千百味。缘分天注定。命运总多情。我知道的。在漫漫人生路。总会再品一品其中滋味。梦一梦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6、《红楼梦》读书笔记1000字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

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

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相关:

22岁,遇见好哥,才知道一个人的工资能到一万那么高22岁。遇见好哥。才知道一个人的工资能到一万那么高。25岁。认识微姐。才知道这个世界你能想多大就能多精彩。27岁。遇见张爸。才知道做领导不需要什么都是第一。但你要让同事们都信任你。31岁。做了更多的挑战。才..

这几年,有朋友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这几年。有朋友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有朋友与有家庭暴力的丈夫离了婚。有朋友卖了房子环球旅行。有朋友半工半读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有朋友与多年的男友分了手。有朋友离开父母开始一个人漂泊。有朋友出了自己的画册..

上一篇: 小学作文:老人与海读后感300字
下一篇: 精选《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200字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