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聆听讲诚信的故事,留守一中国高清网 份温情


更新日期:2018-10-15 15:33:31来源:网络点击:285075

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墨子老人家也说:言不信者。行不果。由此可以看出诚信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那么他无疑是一个失败的人。因为。古今中外。但凡有成就、有作为的人都拥有一颗诚信的心。

那么。就让我们从关于诚信的小故事中去看看吧!

小故事一、《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小故事二、《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小故事三、《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

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

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小故事四、《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小故事五、《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小故事六、《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短文学网 www.duanwenxue.com)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

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小故事七、《汽车维修店》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

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

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我今后常来!”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小故事八、《因失信而丧生》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小故事九、《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小故事十、《皇甫绩守信求责》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小故事十一、《李勉葬银》

李勉是唐朝人。从小喜欢读书。并且注意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培养出了诚信儒雅的君子风度。

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从不贪取不义之财。

有一次。他出外学习。住在一家旅馆里。正好遇到一个准备进京赶考的书生。也住在那里。两人一见如故。于是经常在一起谈论古今。讨论学问。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这位书生突然生病。卧床不起。李勉连忙为他请来郎中。并且按照郎中的吩咐帮他煎药。照看着他按时服药。一连好多天。李勉都细心照顾着病人的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可是。那位书生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恶化下去了。看着日渐虚弱的朋友。李勉非常着急。经常到附近的百姓家里寻找民间药方。并且常常一个人跑到山上去挖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

一天傍晚。李勉挖药回来。先到朋友的房间。看见书生气色似乎好了一些。他心中一阵欢喜。关切地凑到床前问:“哥哥。感觉可好一些?”

书生说:“我想。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可能是回光返照。临终前兄弟还有一事相求。”

李勉连忙安慰道:“哥哥别胡思乱想。今天你的气色不是好多了么?只要静心休养。不久就会好的。哥哥不必客气。有事请讲。”

书生说:“把我床下的小木箱拿出来。帮我打开。”

李勉按照吩咐做了。

书生指着里面一个包袱说:“这些日子。多亏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是一百两银子。本是赶考用的盘缠。现在用不着了。我死后。麻烦你用部分银子替我筹办棺木。将我安葬。其余的都奉送给你。算我的一点心意。请千万要收下。不然的话兄弟我到九泉之下也不会安宁的。”

李勉为了使书生安心。只好答应收下银子。

第二天清晨。书生真的去世了。李勉遵照他的遗愿。买来棺木。精心为他料理后事。剩下了许多银子。李勉一点也没有动用。而是仔细包好。悄悄地坦在棺木下面。

不久。书生的家属接下李勉报丧的书信后赶到客栈。他们移出棺木后。发现了陪葬的银子。都很吃惊。了解到银子的来历后。大家都被李勉的诚实守信不贪财的高尚品行所感动。

后来李勉在朝廷做了大官。他仍然廉洁自律。诚信自守。深受百姓的爱戴。在文武百官中也是德高望重。

小故事十二、《梁国志教子》

梁国志是清朝乾隆年间人。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可是他家里很穷。父亲想让他放弃学业。做些小生意来养家糊口。梁国志为此苦苦哀求父亲。让他再读几年书。街坊邻居见了。也觉得梁国志不读书太可惜了。就帮着说情。有的还愿意帮他出学费。父亲也盼着将来儿子能有些出息。家里日子就好过了。于是就答应让他继续学习。

村子里的乡亲们都是忠厚老实的人。心肠很好;虽然都不富裕。还是经常帮助贫困的梁家。全村的人都盼望着梁国志将来能出息。好给他们村子争争光。小国志知道。自己一定不能幸负乡亲们的期望。学习也就更加努力了。

由于梁国志从小就在这样一个和谐友好的环境下成长。他从小就形成了善良、诚实、正直的品格。

公元1741年。年仅十七岁的梁国志就中了举人;二十四岁那年。他又中了头名的状元。梁国志在朝廷当了官以后。不忘家乡父老。经常用自己的俸银为乡亲们办事。无论在哪里当官司。他都替老百姓着想。受到老百姓的好评。

梁国志不但学问高。人品好。而且还擅长书画。谁要是得到的书画作品。都当做宝贝收藏起来。他的儿子受他的感染。很小的时候就对书画产生了兴趣。吵着让梁国志教他画画儿。

一天。儿子又拿着画笔来找父亲。还弄得满脸都是墨汁。梁国志见了就想笑。帮儿子擦了擦脸。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学作画之前。要先学会做人。没有人格的永远也不会成为优秀的书画家。”

儿子抬起幼稚的小脸。很疑惑地问爸爸:“画画儿就画画儿呗。和做人有什么关系?”

梁国志说:“一个真正的画家。是用心在画。而不是用笔在画。如果你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君子。你的画也就会充满正气。让人一看就觉得充满灵气。”

儿子眨眨眼睛。好像还不是很懂。于是梁国志就讲了宋朝有大奸臣秦桧的例子。他说:“秦桧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书法相当好。可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品行十分恶劣。他死了以后。人们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咬牙切齿地骂他。没有人愿意收藏他当时留下的书法作品。都认为留着他的字会带来灾难。他的作品不是被撕毁后扔到粪坑里就是让人用火烧掉。他的字现在留下的已经很少了。人们讨厌他的字其实是讨厌他这个人。”

儿子点点头。好像听明白。梁国志又说:“诚信是做人的第一步。不说谎话、讲信用的人。才会挺起胸脯光明磊落地做人。”

儿子听了。牢记父亲的教导。一生坚守诚信的品格。后来他真的成了当时很受人尊敬的著名画家。


相关:

哀爱眺望日落西山。 凄凉孤寂长影。 梦破笑痛独饮。 哀叹往事不忆。

人的生命力终究和树是不可言语的人的生命力终究和树是不可言语的。或许。我们本该顽强的活着。不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无论时光给予我们的是甜蜜。疼痛。或是风雨。都应该接受它。咀嚼它。消化它。让它成为人生的阅历伴随自己的成长。如同这树皮..

上一篇: 累觉
下一篇: 书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