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傅雷serenge 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记录爱的点滴


更新日期:2018-10-12 06:13:45来源:网络点击:267487

傅雷是我著名的文艺评论家。翻译家。他是一个睿智、博学的正直学者。而他的《傅雷家书》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篇篇家书。片片真情。相信看过的人。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不仅带来感动。更值得永远回味。

篇一、《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篇二、《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

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其实我早就受了毛泽东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篇三、《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

傅雷与儿子的书信往来过程是十分高兴的。虽然他自己工作很繁忙(翻译家。文艺批评家。着作等身;还有很多社会职务。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但从未觉得写信是一份耗时的差事。

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傅雷写信不仅是言教。同时也是身教。他经常以自我批判来教育身在千里之外留学欧洲的儿子。

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你过去承认我“在高山上看事情”。也许我是近视眼。看出来的形势都不准确。但至少你得用你不近视的眼睛。来检查我看到的是否不准确。果然不准确的话。你当然不用。也不该听我的。

等到有一天。我发觉你处处比我看得清楚。我第一个会佩服你。非但不来和你“缠夹二”乱提意见。而且还要遇事来请教你呢!

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

有一次。儿子的来信给邮局弄丢了。傅雷误解了儿子。显示出了内心的不高兴:

转往苏联学习一节。你从来没和我们谈过。老实说。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为这反映你对我还是不放心。大概我对你从小的不得当。不合理的教育。后果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傅雷的出发点还是让儿子心领了的。

孩子。以后随时来信把苦闷告诉我。我相信还能凭一些经验安慰你呢。爸爸受的痛苦不能为儿女减除一些危险。那末爸爸的痛苦也是白受了。

父母的缺点与坏脾气应该不断的作为孩子的戒鉴。不然的话。人的性格就没有改善的指望了。家里嘱咐你的话就多听一些。在外就不必只受别人批评。

一个人的发泄是要求心里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对自己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只要用时分析一下弱点。把别人没说出而自己感觉到的短处也一齐告诉我们。

傅雷甚至这样劝儿子勤于写家信。真是太可爱的父亲啊:

想到你们俩的忙碌。不忍心要求多动笔。但除了在外演出。平时你们该反过来想一想:假定我们也住在伦敦。难道每两星期不得上你们家吃一顿饭。你们也得花费一二小时陪我们谈谈话吗?

篇四、《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

《傅雷家书》。创作于9~9经历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聪去波兰留学。此后与父亲傅雷常常书信来往。文革时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聪的书信只剩下残余的几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为傅雷对傅聪写的书信。故名“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

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连上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并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跑到自己的调上了。父亲察觉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忙回到谱子上去。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傅聪。反而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刚才的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时。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当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后。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信念与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走自己正当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篇五、《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是爱。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尤为重要。

《傅雷家书》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本书。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是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使我非常的感动。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样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成为一名理智父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的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给儿子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胀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力。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抓紧时间”。“最是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我觉得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说道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孩子。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里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必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所以《傅雷家书》拉近了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篇六、《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经典作品。具有最永恒的魅力。它们像谦谦的智者。谆谆教导的老师。欣赏它们的灵魂。这不但有助于我们认识与了解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人士观。世界观。而且还提高个人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读完《傅雷家书》。感于它的“谆谆人生语。悠悠父子情”。它让我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先生的家庭教育看似严格。但在我仔细研读后。才深深地体味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傅雷先生对他的儿子的爱虽看似平淡。却包含着伟大而无私的真挚情感。从他谆谆的教诲中。我读出了一位家长。特别是一位父亲的崇高的责任感。虽然傅聪远在国外。但父子通过书信相互交流。虽然信中所提的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许在他人的眼中。这些事都不值得一提。但是在这父子俩之间却是连接彼此心灵的纽带。

在这本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与惊天动地的壮语。但它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真情。却使它在众多的着作中熠熠闪光。它充满这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在一封封的书信。我们看到了父子俩之间的默契与真挚的情感。这使得双方在精神上可以相互为各自的依靠。纵然国内家庭遭遇残酷的恶运。但傅聪始终没有背离他的祖国。他不受祖国敌对势力者多方的威协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种信赖祖国。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先生在数万里外给他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有时侯。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苦于家庭教育的严格。限制了自己的个性发展。有的人因此而怀恨于父母。从而导致了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有人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像傅累先生那样的严格施教。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残酷”。但是更深刻的体会他。培养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所应该尽了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在傅聪的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先生所灌注的心血。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看到傅雷先生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

《傅雷家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跟随它。我们不会失去希望。也不会迷失方向。

篇七、《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00字》

暑假。读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书摘编《傅雷家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也受了很大的启发。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教子读物。傅雷夫妇是中国所有父母的典范。他们呕心沥血培养着两个孩子。在他们苦心孤诣地培养下。两个成功者出现了:傅雷成为了着名钢琴大师。傅敏则成为了英语特级教师。家书中傅雷傅雷夫妇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孩子真诚地将心路历程与父母交流。浓重的亲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让读者不由对那份和谐的关系心生羡慕。

读完本书。我联想到了当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只顾严厉地教育孩子甚至是经常训斥孩子。却忽略了同孩子培养的良好关系。他们不理解同孩子成为朋友的重要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他们没有正确看待教育子女的问题。往往在走着极端:一些家长盲目效仿傅雷的“棍棒出孝子”。错误地认为只要令子女畏惧他们就会懂事、成才。可是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比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只有自己真正成为子女的榜样。子女才会顺着父母预期的轨迹前进。当然。也不乏一些家长成功地学习了傅雷的教子方法。成功地教育了子女。傅雷成为了亲自教育的典范。

另一方面。傅雷作为两名孩子的父亲。浓浓的爱意与关怀在家书中体现地淋漓透支。这不由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虽然。我的父亲和天下大多父亲一般普通、平凡。但他也如傅雷对儿子一般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虽然。傅雷是鼎鼎大名的翻译家。对孩子有着独到、卓越的教育方式。我的父亲不可能与之相比。但是我的父亲同样是在尽心尽力的养育着我。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总会不厌其烦地帮助着我。

夜深了。只要我还在书桌前奋笔疾书。我的身影就不会孤独:父亲会坚持陪我。直到我酣酣的进入梦乡。他才能放心地休息。可是想到这次的成绩。我总会忍不住鼻头一酸。因为我觉得我不仅对不起自己。更愧对与父亲的付出。虽然。父亲没有责备我。只是不断地安慰、鼓励着我。但我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失落。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我的父亲。

我坚信。篇篇家书。片片深情。一定也会触碰到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虽然很轻、很轻。但给予你的感动却永远值得回味。


相关: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100字_一年级作文在荒芜的小岛上。曾经有要这样一个人。度过了人生中盛年的一段时光。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鲁滨逊。 让我们一同说出心中那个鲁滨逊吧。他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呢?从他的身上。相信我们能学到不少知识。 1、《鲁滨..

流恋把自己封闭在天黑的尽头 寂寞的灯在演绎和谁的最后 一杯酒后 散落两头 你说可不可以不要长大 倔强地眼神让我痛了好久 晚风拂袖。醉才方休 你走后 白色墙上你画的笑脸 紫葳树下你刻的字眼 吞噬了悲哀 凝聚了思念 天..

上一篇: 这一世我与你相逢,今生已无怨无悔
下一篇: 夜晚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