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shallwetalk


更新日期:2018-10-12 06:01:33来源:网络点击:267422

(“清风明月”一下班就走进中国交友在线。打开读不懂为她设计的交友小屋。同时打开QQ聊天在线)

清风明月:你好!你给我设计的、并亲手用板子搭建的小屋太漂亮了。我刚在里面小憩一下。打开音响《回家》。吃上几口你放上的冰淇淋。外面有绿树、蓝天和风的陪伴。舒适而又惬意。

读不懂:哈哈!太客气了。我只是按照我的理解和审美观为你建造的。肯定有不符合你自己的审美要求之处。你自己改造好了。

清:只是插图用蓝天白云我感觉太淡了。我较喜欢生活气息、象征意味浓一些的自然装饰。比如花草、树叶等等。

读:那你改一改好了。花草是有的。树叶也是有的。(“清风明月”将蓝天白云改为一串树叶)

清:你看这好吗。漂亮吗?

读:我是这样认为的:漂亮既是一种自然的给予。又是一种主观的认可。说到底。是个“美”和“审美”的问题。你天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美的世界里。你心目中的“美”是什么?

清:“美”是个高级学问。像你我这样的平庸之辈。甚至连“附庸风雅”的能力都没有。是没有资格对美的问题说三道四的话;然而另方面。我们面对的这个“美的世界”比鲍母加顿那个时代面对的一点也不窄狭。我们没学问也不代表我们没看法。应该是他有他的高论。我有我的俗论:美在我看来就是自然、舒服。审美就是享受愉悦、陶冶性情。

读:能举些例子吗?

清:太能了:比如我换上去的这幅插图。枝叶映晖含露。绿意渐梢渐嫩。给人以生机无限的感觉。很美;街上那个小交通志愿者。正在搀扶老人过街。给人以文明和谐的感觉。也很美……并且“美”不光是“物”的东西。也广泛存在于意识领域。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就是一种美;“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美——前者是凄美;后者是坚强。

读:那么。你是怎样看待美的存在呢?

清:前边你说过。美既是客观存在。又是主观认可。我认为除此之外。美更与时代环境紧密相关:古代美的现在可能不美;此地美的彼地可能是丑。有次看电视。看到一个黑得让人难以接受的“女郎”正扭腰摆臀地跳拉丁舞。心想这无非一个平平常常“班图尼格罗”而已。可哪知道。她竟是一个洲际选美冠军!

读:呵呵。你的补充非常精道!我们再讨论一个话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是怎样看待美的实现形式的?

清:我想。实现美是要外表和内涵相结合。只有外表的美是没有魅力的。

读:试举例。

清:比如有好多时尚的女孩看上去很美。但一说话就露馅了。没有修养、没有文化;有的人外表平平。但言谈举止透露出高雅气质和所受教育。得体大方、不做作。让人感觉很舒服。想接近……

读:是的。女人喜欢张显美。并有许多人把“张显美的个性”与“张显项链口红”混为一谈。实际是大错而特错的!装扮。仅仅补充了“美的外延”。而“内在的味道”可能需要读很多书、经过很多社会生活的历练。甚至如此也还是不行——因为唐代丰腴为美。清代寸莲为美。现代唯瘦为美。一句话。不同地点、不同时代对美有不同的标准。要完善“这样的美”。可想甚至是不可能的。

清:如此看来。美的“难度”是那样的大!

读:是的。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美”这一命题的形成可能是最早的。而这一命题的“完美答案”甚至至今还没有——当然。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究。

清:是的。“美”是一个麻烦透顶的问题。我有切身体会:一个人去商店买裙子。10分钟就成交了;两个人去。得挑大约90分钟;如果三个人以上去。那只能是“乘兴而去。扫兴而归”了。

读:正是。乌鸦认为自己丑。曾乞求上帝:“我愿用我身上一切的美德来换取一副美丽的外表。”上帝回答说:“我给你的。确实是最美的。只是我忘了教会人类什么是美!”

清:呵呵!

读:这。对于人类来说。对于那些一天到晚标榜深深理解什么是“美”。或不顾四下、整天盯住时髦、时尚的人。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清:是的。既然没有任何人给我们面前摆放出一个准确的“美”。我们是否可以借鉴数论中的“筛法”。以“涉及美”而“逼近美”呢?

读:当然可以!比如。我们知道世界上至今还没发现“天衣无缝”的美。那么我们可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样的“美中不足”就是一种“美”。而恰恰是这种“美”的存在。“美”才显得更加迷人!

清:这我信。美需要“不美”来衬托。据说十九世纪古典主义盛行欧洲的左拉、毕加索时代。法国非常流行“陪衬人”:一个阔太太出行。花大钱雇佣一个最丑的人挎上胳膊。招摇过市。煞是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

读:之后我们汉语中就诞生了“另类”。呵呵!因此。没有“不美”的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谈美的!

清:是的!

读:前面说的“反差”是美。其实对称也是美。而且我认为是生活的主基调:瞎子和瞎子谈恋爱。他们都不觉得对方瞎。哑巴也是这样;一个将军是不情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一个普通士兵的。总想把她嫁到贵族家中去。所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道理。

清:呵呵。直白而有道理。

读:另外。美的表现风格也是复杂多样的:阿斯美拉达是美的。卡西莫多也是美的。一个美在外表。一个美在内心……有坚强的美、悲壮的美、柔弱的美等等。

清:是的!面对美的如此复杂。我们只能用多种多样的审美视角。去应付这些莫衷一是的“美的存在”。对吗?

读:是的。然而承受美具体到一个个体也是有尺度的:我不情愿接受阿斯美拉达不美的内心。也不情愿接受卡西莫多不美的外表。社会活动。人和人都希望和谐交往。“美感”是为基础。而感受“美”又因人而大不相同。无需把我的审美感觉与你的审美感觉对换过来。那也是不现实的。我感到。与其说美是一种和谐。宁可说是一种对于各自审美要求的认可更好。你不是也说“美就是自然、舒服”吗。网上交流。尽管见不到真人。相信你很不情愿面对一个虽然很有学问。介绍的样子是一个歪嘴、瘸腿、并且眼一只大一只小的人。

清:你说的似乎绝对点了。美有视觉感受。也有心灵感受。只有合二为一才会让人觉得没有遗憾。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多见。正如美人脸上的痣。“缺憾”也是美的。

读:这也正如我们议论美:光有名人、权威在那儿高谈阔论。看不出谁比谁更加高深;而由我们这样一来。那些大家的形像立刻显得无比威严和高大!

清:是的。我们的“这样一来”还有一比: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题。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9+9)。我们进一步运算的结果是9+9=18;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2+1)。我们直接脱口的答案是3。厉害吗。哈哈!

初稿2003年夏于河北衡水


相关:

风尘雨雪,又是一个春秋——记大学回望的流年那高考最后一次敲响的铃声还回当在耳间 十二年寒窗苦读先告一段 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 当我战胜心理最高点填上专科自愿 便一路向西去寻找我梦的源泉 那西上的列车载这许多庄浪儿女的梦去往河西 为的就是三年..

我在诗歌中寻找脚下路是有几条 我俯身寻找熟悉的印脚 那上面却满是马蹄奔跑 雨滴是被人洒下来的吧 远方你一袭白衣 一顶油纸伞 我看见你是再熟悉不过的背影 你背对我是不想看到我的伤心 还是不想被看到你的哭泣 雾起消失没有你 我..

上一篇: 赠一个写着茉莉花一样的文章的女孩
下一篇: 谷底蒺藜(77——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