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very 从近处出发—灵深处


更新日期:2018-10-12 00:19:54来源:网络点击:265731

佛说“悠然。随心。随性。随缘。”纠结着一场从近处出发的旅行。踏上了异国的土地——过了界碑便是有千佛之国之称的老挝了。中国新修的柏油路从国门这边嘎然而止。车辆颠簸着在树林中的土路上穿行。时而驶入了繁茂的森林中间。时而又到了一个开阔的田野地带。眼前展开的是一个又一个平缓而开阔的坝子和零星的杆栏式茅屋。此时正值秋天。天高云淡。田野一片金黄。路边低矮的草屋前跑出一群群欢乐的小孩。羞涩的少女躲在门后露出半边姣好的面容张望。妇人们长发搭在肩上。双手提纱笼到胸。在路边的水槽上若无其事的冲着凉。男人们大约都上山去。所见不多。

因要换签手续等。绕道进入老挝南部省城丰沙里。据说丰沙里是老挝少有的避暑山地城市。而越往北地势就平缓。气候会越是炎热。丰沙里说是一个省城。不如说是一个建在山地上的宁静小镇。旅店房间简约整洁。电视里播放的是中国或泰国的电视剧。只是习惯了国内宾馆旅店白色的床单。对丰沙里旅店耀眼的红色床单心生畏惧。就一间间的跑去看其他房间床单。有红色、绿色、兰色。就是没有白色的。

第一次在异国他乡住宿。第一次睡在红色的床单上。整夜辗转反侧。清晨阳光从窗外落在红色的床单上。洒出一种晕红的彩金色。一点点撕开我的眼皮。朦胧中似自己高高挽起发髻。着月白上装。金红色筒裙坐在红毯上。似那如水般纯净的老挝少女。静等佳音!就让我当一次老挝女孩_——让一生纯净如水。

早餐。一对西人情侣坐在旁边人低低在交谈着。女子眼睫一闪一闪的。低头一缕淡黄色的长卷发从额头掉了下来。男子伸手将发稍拨到她的耳后。顺着手势我发现她的眼神梦幻而空洞。女子笑了。又继续谈论着他们自己的话题。

简单的餐点上来。男子将女子的右手放在餐具上。左手扶在盘子上。看女子摸索吃完早餐起来。拉好女子米色的连衣长裙。相携着走了。餐店老板用半熟的华语告诉我。俩人是法裔。女子眼睛失明。俩人住最廉价的旅店。吃最简单的饭食。男子每天都带着女子到处游玩。无需评价他们的爱情。仅这一趟的旅行便诠释了意义所在。“亲爱的!用我的眼睛看。用你的心和耳朵旅行!”

继续北行路过一个不知名的小集市。车辆停下来休整。天气太热。摆摊的妇人微笑双手合拢请我进屋。铺开凉席。拿来用瓦罐装的清水。一把香蕉。自顾摊子去了。好象我就是那个邻家来玩的女孩。里面的大黄狗也摇动尾巴表示欢迎。胶泥舂就的土地板平整阴凉。看看休整还要时间。干脆躺在凉席上迷迷糊糊。似回到了幼时在午后的阳光下抱一只猫咪。卷缩在泥地板的凉席上。时不时睁开看一眼织布的外婆的时光!妇人的房屋有着与外婆房屋一样的温度和光线。竟舍不得起来随车辆继续颠簸。屋不用太大。有所便安好!

赶到琅勃拉邦已是傍晚。其曾经是老挝国都和上世纪的法租地。具备了老挝传统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城市风格和生活理念。——法式的建筑和佛寺交相辉映。欧式夜店的狂欢和无缘与见的琅勃拉邦僧人清晨化缘的古老仪式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夜市上老挝手工和西洋风格工艺品相媲并美。家织的筒帕、织锦、木雕佛像、杯子、水粉纸画册、纸、竹节灯等摆满一条街。语言不通不是问题。计算器敲过来打去。达成相互认可的价格便做成一单生意。你买到了心仪的物品。我卖出一合适的价位。两两欢喜。此时的我买了一条黑白相间的织锦。斜披在肩挽了发髻站在夜市人来人往中。也极象了老挝女孩。

我不知道曾踏上的是琅勃拉邦香通寺的“金色台阶”。感觉寺院精雕细琢。金碧辉煌。脱鞋进殿也小心翼翼。但对院落里国王雕像印象很深。让人感觉到是在威严一直守护着寺院和他曾经的国家。老挝友人曾很诚恳的说“请不要破坏我们资源”!老挝风土人情纯朴。自然环境原始生态。低污染无噪音。幼时生活的环境尤比今天的老挝。寄语爱一个相通之地。保持它的原真!

没有刻意规划出行的景点线路。旅行以一种界定时间惯性奔跑。老挝首都万象。红色的屋顶、金色塔銮在阳光闪闪发光。白天街道的安静让你可以从从容容散步。而夜晚又可以坐船上隔岸观火-湄公河对面的泰国灯火辉煌。

而我极想在万象住个十天半月。早晨在街边的小吃摊里吃一碗米线。或一个糯米团。夜晚在湄公河边走走停停。或者在塔銮、香昆寺、四千岛中度守。将佛像公园的人间、地狱、天堂走个来回。期待下一个轮回的幸运。

璨蓝/文


相关:

不要重新开始曾经的错过隐藏多年的心事 她殷勤的一杯酒 拉开了帷幕 只是那些成堆的往事 酒的劝说下酐畅淋漓 她的眼湿润了 有一点风有一点雨 第二杯酒微醉 他发觉不能再喝了 借口到外面抽支烟 把刚才无法控制的情绪 抽掉 回到座位后 他突..

巨大财富事实上。这句话百年前的世界第一富翁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就说过了。我看到太多的人进入高等学府。听到我的老师说我必须努力学习。记住些基本课文。将来成为“某些人”。然后我不禁想到了辍学的比尔·盖..

上一篇: 书之恋人
下一篇: 此时一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