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_初中百喜草 作文


更新日期:2018-10-11 07:44:08来源:网络点击:260356

《傅雷家书》享有“思想修养读物”、“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等美誉之称。而傅雷夫妻对于孩子的淳淳教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无不成为当今父母的典范榜样!

常人都道:“孩子是父母上辈子欠下的债!”小编却更愿意相信:“孩子都是父母甜蜜的负担!”也许在读完《傅雷家书》后。你将会明白。在每个父母的心中。孩子都是手心上的宝。

那些谏言。那些忠告只是在说明着:父母的爱是那么的深沉。那么热烈。

1、《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傅雷夫妇不愧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究竟是哪一股力量推动傅雷写下万字家书?我想是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吧。不错。如果没有他的苦心指点。对大儿子的应材施教。那也就不会有如今让中国引以自豪的钢琴巨星。

子承父业是中国旧社会有史以来的规矩。傅雷明明可以逼迫傅聪做翻译。然而他不仅没有让傅聪继承他业。反而对儿子的音乐前途甚为重视。在他留学波兰。英国时。他不管自己身体的衰竭。同样废寝忘食的写信指点傅聪去拜访某一位音乐家。以及去参观博物馆。

甚至连傅聪欣赏的每一个音乐会。他都会从钢琴家到曲子做一番详细的评论。就连演奏家的小小动作。他都会为此引出相当于一封信的篇幅的讨论。傅雷不仅是儿子的良师益友。更是以一个令人啧啧称赞的好父亲的形象留在世人心中的。

在傅聪出国的十二年间。他一共写就了两百三十五封信。平均十八天就写一封。其频率也算高的。更令人敬佩的是。傅雷在书中精选的一百三十二封信中。每一封信对自己以及家中的事都是草草了之。而对傅聪及家庭却无微不至。特别是对待傅聪的健康问题。几乎有十来封信中提到让傅聪出去多接近大自然。简直不厌其烦。我想这也就是父爱的力量吧。

在傅雷身上。不仅能看到伟大的父爱。在1957至1958年间。傅雷被划上了右派分子。且已被捕入狱。为了不影响傅聪留学时的心情。傅雷夫妇始终不告诉儿子实情。单单从这一件事中就不难发现傅雷还具有强烈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精神。

如果他告诉傅聪事实。那么傅聪的心情一定会有波动。也就不能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学习。如此将来甚至可能会影响事业。辜负国人的期望。在傅聪看来。父亲说的这些话只是唠叨。乃至当成耳旁风。

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我看来。傅雷说的句句是珍言。比如他建议的理财方法:把每一天的开销记录下。月底统计对账。到年底在对账。然后制定出一个新的预算。这种方案不只可以减少比必要的开支。更能提高对未来的规划能力。

总的来说。这本《傅雷家书》给我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如如何理财。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2、《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陆游著名的诗句。的确。无论是在战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书都是无比珍贵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那一行行用亲情凝成的字。更是难以丈量的。比天还高比地更厚的爱。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中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父母不仅仅是父母。他们还是我们的老师。医生。厨师。工人。顾问……在摔倒时。我们有父母;在肚子饿时。我们有父母;在数学题不会做时。我们有父母;在青春期时。我们有父母……

父母的高尚无私。领着我们上前;父母的教导鼓励。给予我们动力。他们是动力的源泉。惟有这种动力。才给予我们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当人感到无奈迷惘的时候。首先想起的当然是最亲。最信任的人。而这。莫过于是父母亲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极星的引导。树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极星。是树木。是月亮。在你最无助。最无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时候。给你雪中送炭让你发泄。送你安慰。

无论你身处异国还是异在他乡。父母的这种安慰。问候都是你心中萌发的种子。平日觉得父母的唠叨是最厌烦的。可你在这时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乐。是超越界限。超越国界的。因为这种唠叨是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无论是英语。俄语。德语。日语……无论它如何地千变万化。可都不离其中。

就像文中一样。当儿子消沉苦闷时。父亲的劝慰。是一种莫大的帮助。这种劝慰。对于平时的我们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语言教育。可对于一个远在他乡。面对困难而无从入手的人来说。是最珍贵的教导。是最深刻的体悟。这种指导。领导是百听不厌的。因为它充满爱。令你不禁泪流满面;也因为它语句深奥。令你从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为它是父母的话语。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万物复苏是因为土壤的呵护。泉水的滋润。薄雾的笼罩以及阳光的爱抚。远在他乡的人们之所以幸福快乐也是因为家里人信中。邮件中。QQ中的问候。安慰。帮助。更因为有永远都传递不完。永远都说不尽的爱。

3、《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我们先说说傅雷先生。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以为他是外国人。可他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和和艺术评论家。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这么著名人的我都不知道!

一开始听说《傅雷家书》的时候。就特别想看。就买了一本。可是里面的内容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只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孩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而已。没有什么吸引人眼球的部分。但是只要你仔细看傅雷先生及夫人所写的书信内容你会发现书信中包含着傅雷先生及夫人对两个孩子深厚的爱。

傅雷先生的教子方法独特。用书信的方式教育远方的儿子。当然中间透露出傅雷先生对自己孩子的牵挂和爱。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傅雷先生总是耐心在书信的指导孩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

或许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唠叨。这不是唠叨。这是爱。是无私的父爱。是不求会好的父爱。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父爱在无形中教你如何坚强、自立。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先生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

傅雷先生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诲。是许多家长的好榜样。但我不希望家长不要只学傅雷先生的一个“打”字。那样光打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要是“打”会有乐观的结果。那么孩子们还有什么生活的余地。我只希望家长能用平和的口气和的口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

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父爱是一座灯塔。远航时指引我们冲破迷雾找到正确的道路。父爱犹如母爱。是无言的付出。他默默的关注孩子的的一切。防止孩子迷失在远方。傅雷先生就是父爱的代表。濯洗我们的心灵。

4、《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每每翻开《傅雷家书》。我的心中总会掀起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情:对“家书”的喜爱。对傅雷先生的缅怀和尊敬。它是唯一一部让我读后淆然泪下的书。读罢。我的心中百感交集。但在我心中址强烈的情感是—感激。因为它让我懂得了如何成为真正的“人”。让我理解了一个父亲的心。

我敬仰傅雷先生。首先敬佩他的学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经历了十年浩劫。在当代中国还有几个像傅雷先生一样的“学者‘?而傅雷先生的学识仅仅用”渊博“二字是无法准确形容的。他精通中、英、法三国文字。音乐、美术、古今文学造诣颇深。

对于我而言。”家书“不仅是传递亲情的载体。更像傅敏所说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阅读家书。使人感到这不像是相距千里的父与子之间一味的亲情倾诉。更像是两位学者在热烈讨论。

对自己的孩子。傅雷先生心中所想的不是作为父母仅仅关心他的生活琐事。而是像朋友、老师一样与孩子探讨学问、修养。时刻在孩子的精神文化生活上做向导。我想这就是“学者”和普通人的区别吧!

初读《傅雷家书》时。我无意中翻看了傅雷夫妇弃世前的遗书。不禁为他们对人的关爱而感动。傅雷夫妇至死都没有抱怨过任何人。遗书中大半也是为别人而着想。在上百封家书中。傅雷教导子女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世人所敬仰的学者的风范。

虽然傅雷先生离开我们已近四十个年头。但在许多人的心中。他从未离去。因为他留下T-颗蓄满大爱的心。这颗热情洋溢的心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始终抚慰着人们的心灵。

更重要的是。当我读完《傅雷家书》后。内心涌动起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当我读到傅雷先生为了儿子忍着伤痛伏案整理书稿直至双眼流泪再也看不清时。因一封信未及时到达而万分焦急时。我似乎看到了他远距千里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热切等待的目光。

而我的父亲呢?在我为书中的父爱而动情时。我不能忽视我自己的父亲对我的爱!我开始回忆起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惊异父亲并不比傅雷先生差。我知道天下父亲的心是一样的。

读罢《傅雷家书》。我想说的是:普天下父亲的心都是伟大的。

5、《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读这本书。我感受到。是那满载亲情的一封封家信。如一次次温暖的谈心。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那些家信。拉近了我与笔者的的距离。我静静地聆听着。用心。体会着。

傅雷乃傅聪、傅敏之父。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个博学。睿智。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且极富个性的学者。其母梅馥是一个经东西方文明洗礼。善良且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他培养出了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教子有方的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绝不只是“手艺”。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写在纸上的也都是些家常话。他用笔。无拘无地书写着心中的一切。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

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不带半点虚伪。不用半点装腔做势。《傅雷家书》的意义。也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

如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6、《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短文学网 www.duanwenxue.com)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7、《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

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8、《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

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9、《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取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

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10、《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题记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化出所得。了明心间。

先生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

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

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相关: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他的成功是用正的数字来表示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他的成功是用正的数字来表示。为成功而付出的辛劳用负的数字来表示的话。那么我想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零。一个人他得到的福和带来的祸。如果福是正值。祸是负值。那么他最后一生算下来也还是零。所..

【让你善于交际的技巧】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让你善于交际的技巧】1不要说尖酸刻薄的话;2牢记他人的名字;养成翻看名片簿、电话本的习惯;3尝试着跟你讨厌的人交往;4一定要尊重对方的隐私。不管是朋友还是夫妻;5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当你与其中某个人交..

上一篇: 搁置的思念
下一篇: 桃风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