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周庄,一个时莫斯科将全面隔离 代的甜美记忆


更新日期:2018-09-29 15:40:40来源:网络点击:201546

初到周庄。觉得一切都是陈旧斑驳的。那浸淫在水边的古老民居是斑驳的。那横架于河上的小桥是斑驳的。那河边的石板是斑驳的。甚至那悠游于水上的一些乌篷船也是斑驳的。这一座斑驳的古镇。就像一个世纪老人。用喑咽的声调。缓缓地向我们述说着逝去的岁月。述说着人类历史的童年。悠游中。我恍然觉得我不是在旅游。而是在访古。是在温习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时代。

上午八时许。景点的大门刚刚打开。我便急匆匆地扑了进来。一座“中国第一水乡”的巨型匾牌迎面竖立。我知道。这座因水而建。缘水而兴的古镇。早已做尽了水的文章。展开游览图。一个井字形的环形水系构成了全镇的骨架。我“按图索骥”。沿着由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的石驳岸一路走来。观赏有名的双桥、富安桥和贞丰桥。参观名人故居张厅、沈厅。悠游繁华的中市街。饱览了古镇古色古香的异样风光。古镇的水。古镇的桥。古镇民居和街市。都像刀刻一样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四通八达的水系。是周庄最主要的特色。周庄的河通到每一条街巷。甚至通到每一户人家。张厅有一副对联“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就是生动的写照。我在富安桥头的一座二层小楼上品尝周庄名吃“万三猪蹄”时。特意观看了桥下悠长的南北市河和河上往来的船只。静心地领略了这第一水乡的诗情画意。这条与周庄人共生共荣的市河。优雅娴静、碧绿如缎。既无波涛汹涌的喧嚣。亦无小溪叮咚的幽咽。自从1086年周庄人在这里开凿渠道。缘水而居。九百多年过去了。无论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战争的烟云如何蔓延。她依旧这样静静地淌着。供沿河居住的人们洗衣淘米和舟楫通行。陪伴着一代一代人起居劳作、生老病死。岁月沧桑在这里留下了斑斑印痕。市河的石驳岸上。石拱桥上。水边的河埠和石阶上。有的已被人们踩踏成光滑洼陷的凹槽。有的则布满了绿色苔藓或者爬满了青藤。可是细细品赏。这水依然浸透着灵性。我向北眺望。一幕幕奇景扑面而来。你看。那伏在桥栏上或走在渠边上的游人。那两岸的垂柳、沿河的建筑。古老的、现代的。黑白的、彩色的。男人、女人。妍的、丑的。倒映在平静的水里。依然显得多彩多姿。层次分明。似乎那水底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那头戴斗笠身着印花布衫的船娘。唱着小曲撑着乌篷船过来了。她们点动篙橹徐徐前行。那水中一切影像立刻变得生动起来。由分明到模糊、分散。再到聚合、分明。显出变幻之美。朦胧之美。到了傍晚。水上起了雾。那水上的船只、桥梁。两岸的房和树。都涂上了一层迷离之色。霎时绘成了一幅水墨画。勾起我对美的无限想象空间。恍惚间觉得到了一处美妙的梦幻世界。此时。我竟觉得这碧绿的水成了画家笔下的五彩池。周庄成为一块平展的画布。各种异样的美景正在这里迤逦展开。

缘水而居的周庄人。与桥结下了不解之缘。周庄大大小小的桥梁星罗棋布。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寄托他们美好愿望的吉祥名字。诸如贞丰桥、富安桥、太平桥、永安桥、怀德桥、福洪桥、通秀桥等等。这些桥大多为石拱桥。用欣赏的目光看。每一座桥又都是一幅画。一幅人与自然、与历史交汇的风景画。这些古桥。传承着已往的历史。沉淀着古人的智慧。中国古拱桥的造型之优美、隐含力学之科学。实为造桥史上之绝唱。在那个一无钢筋、二无水泥的时代。造作拱桥。利用石质之坚硬。巧妙地将上下垂直压力转移成平行挤压。恐怕是最经济、最科学、最实用的路径了。其造型宛如圆月。自然而不生硬。线条圆润柔和。给人以舒适感。拱桥两端皆住有人家并栽植垂柳、桂树等。傍桥临水。水、房、树、桥自然组合。意蕴深深。如诗如画。每至小桥边。有两个字就会在我眼前显现。就是“凝固”。这每一座小桥。都凝固着数百年的历史。凝固着一代一代人的智慧、才能和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这里大大小小几十座桥中。也有个别的为石梁桥。那双桥中的永安桥就是其中之一。双桥位于北市河与银子浜交汇处。由横架北市河的拱桥---世德桥和这座横架银子浜的石梁桥---永安桥组成。两桥首尾相连。成丁字形。这一横一竖。一拱一平。形成了一个极美的钥匙图案。所以人们俗称其为“钥匙桥”。就是这把“钥匙桥”。开启了周庄通向世界的大门。这是周庄最美的桥。我站在双桥东南面的石板路上仔细审看。世德桥半圆形的桥涵倒映在水中。一虚一实。恰成圆形。犹如古代大户人家通向后花园的月门;而永安桥的方形桥洞。则显得规整通达。似乎从这里可以通向远方另一个世界。而且更衬托出拱桥圆润之美。二者一圆一方。重合起来。就是一枚外圆内方的古钱币。给人以无限的遐象空间。这两座桥分别为明代两个周庄人投资修建。他们在有意无意中创造了一个水上桥梁的绝配。绘出了一幅绝美的图画造型。上世纪以来。就是这座双桥。以他娇美的身姿成为国内外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之源。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双桥为原型创作的《故乡的回忆》震惊了世界。成为惊世名画。上了联合国的首日封。在2012年举行的中国旅游工艺品设计大赛“周庄记忆”中。获金奖的也是一副以双桥为原型的《如影随形》吊坠:吊坠一半为桥。一半为影。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象征着恋人如影随形的亲密关系。可见双桥之美。在游人的记忆中占有何等位置!

周庄的建筑。大都建于明清时代。一些名人故居。大多庄重古朴。庭院深深。具有代表性的是由明朝大将军徐达后裔始建的张厅和江南巨富沈万三后人所建的沈厅。都是几进几出的深宅大院。门前有临水河埠。进门有门楼、茶厅、正厅、后厅、大堂楼、小堂楼和后花园等。每户宅院房屋多达一百余间。这里的楼台、厅堂、花园。都记载着明清时代大户人家的生活方式。这里不是他们在激烈的战争或商业竞争中拼搏的战场。也不是他们组织艺人制作丝绸等手工艺品的作坊。而是他们退出征战之后的休憩场所。是功成名就卸甲归来安享晚年之处。所以它们的基调是优雅和安逸:厅堂较为宽阔。为的是便于接待宾友;卧室位于较为隐秘的深宅后院。为的是安静;后院的幽雅园林亭榭、假山秀木。为的是宜于小憩;天井里雕有绮丽花纹和传世名言的墙壁。则为昭示淳厚家风。至于宅院两边叫做陪弄的阴暗狭长的通道。那据说是专供仆人、侍女通行的。还有那些家具。厅堂里的暗红色油漆的方桌大概是红木的吧。庄重而古朴;那箸泾旁的美人靠可能是供仕女们谈情说爱时坐的。精致而舒适;那桌案上摆放的古董该是供主人把玩欣赏的。虽尘封多年依然不失高雅。那些在封建时代的高官重臣、巨商大贾、文化巨擘。在世时虽然叱咤风云、名震遐迩。但在无情岁月的滚滚浪涛冲击下。一个个烟消云散。如今就只剩下这些深宅大院和生活用具留了下来。向我们述说着他们当年的辉煌。我们尊重历史。对他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这么多游人。或冒着酷暑严寒。或跋涉千里万里来此参观。不就是对他们的一种敬仰和怀念吗!但愿他们当年那种决战战场、商场、文场的锐气、才气。能薪火相传。输送给我们这些创造新生活的下一代。给他们以灵气和底气。

怀旧是人们共有的情结。当我走在游人熙来攘往的中市街上。这种怀旧情结几乎达到极致。我踏着前代无数人踏过的陈旧石板。摸着历经数百年斑驳的老墙。穿过一个个充满周庄人智慧的手工作坊。品尝着甜而不腻的粘糕。看土制服装。欣赏出自艺人手下的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剪纸和精美的竹木雕刻。欣赏着周庄艺术家留下的一幅幅精彩画作。我竟然在这拥挤、狭窄的街道上领略出意外的古朴与宁静。这时。隐藏在我心灵深处那浓浓的童年记忆。渗渗流出。那一种温馨。那一种甜蜜。真是无与伦比。游兴正酣时。我在一个拐弯处蓦然看到一处门店上写着“周庄印记”四字。即时恍然大悟。原来我已在似梦非梦中穿越时空。走进了周庄古时深邃的街道上。体验着远离当今噪杂喧嚣大城市的另一种空间啊!

周庄是一个完好的历史遗存。这是岁月的年轮。历史的印记。这个古镇。在历经数百年的兵火战乱和近代如火如荼“西方文明”的冲击之后。仍然能够完整地保存至今。着实令人惊奇。这正像一位老作家在参观感言中所说的:“这是一处止步于中世纪的孤岛。是喜马拉雅山上冰封雪盖下的冻土。是一部历经兵火战乱劫后余生的‘四书五经’。是过去时代留给今天的甜美记忆。”也正缘于此。它才显得珍贵、稀奇。才会引来如潮水般的游人。带动了周围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

散落的时间(一) 我来自遥远的年间 是你记忆里的一颗微尘 只因怀念那过往的岁月 飘落在这漫无止境的夜 (二) 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 梦想映照你的脸 我紧握这短暂的华年 许下最美的心愿 (三) 我等你的时候。你从未出现 我离..

散落的记忆(一) 多少年过去了。依旧会被你打动 就像一幅凄美画面的定格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 又看到了你的微笑和温柔 是那样令人感动。一如当年 (二) 是我掠去了你的笑容 还是你带走了我的记忆 是你在不适合的时候到来 还是..

上一篇: 变质的大学教育
下一篇: 拥挤的8路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