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钢琴谱


更新日期:2018-09-29 15:40:33来源:网络点击:201545

大学自古以来就是百万学子的天堂。众多学子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体验一下象牙塔“奢侈、糜烂”的生活。所有的高中老师都会这样去激励即将走向高考战场的孩子:“”等你们上了大学以后就解放了。自由了。“当时我们听的很High。那时的我们每天憧憬着大学的美好生活。带着对大学的向往。克服了学习上的重重困难。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在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带着兴奋和父母、老师的期望踏进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想到日后”奢侈、糜烂的大学生活。即使在睡梦中也会被乐醒。

但当我们体验到大学的生活后。钱钟书先生《围成》中的话就时常在脑海中浮现。是的。“大学就像围成。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当年书生意气的学子。现在终于明白了。解放之后。还有抗美援朝。三年饥荒。十年文革……

厌倦了大学枯燥的生活的学子。一心想着体验生活。一心想着去打工。所以在学习上就显得较为浮躁。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又很难适应社会上的工作。在学校又没有认真去上专业课。所以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既想实践又想学习。想法是好的。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最终导致大学生理论不扎实。工作经验又不及早几年走向社会的人。这可能也就是造成“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原因吧!

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偶然性。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必然原因。这是变质的大学教育导致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初衷是好的。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也是正常的。但有着“天壤之别”就值得我们反思了。

就看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的场景吧!每天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才提着早餐缓缓走向教室。课堂上老师一头埋进课本。自顾自地讲课。“两耳不闻课堂事”。这时的学生正在吃的津津有味。教室里弥漫着各种气味。各种乌烟瘴气!同学们各行其是。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谈情说爱。你侬我侬。这样的场景不正是高中老师预言到的大学生活吗?老师讲课毫无激情可言。只是为了挣些贴补家用的工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一切向钱看的时代。早已将教书育人抛到九霄云外。早已将《礼记》中“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忘得一干二净。反观学生。拿着父母省吃俭用供其上学的钱。不是花前月下就是叫一些狐朋狗友吃喝玩乐。早已将学生的学习任务抛到脑后。大学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现象真是“千年等一回”。

这样的大学何谈创新?这样的大学只有宏伟的建筑而没有优良的学风;这样的大学只有利己的老师没有教书育人的先生。这样的大学又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呢?这样的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又怎会轻松就业呢?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着名的“钱学森之问”。

中国教育界广泛存在着问题。比如说。应试教育。大多数老师上课只是播放课件。学生只需抄笔记。然后在大学的学期末前一周将笔记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就一问三不知。完全将所学的知识还给老师。

“钱学森之问”之所以始终不见真正得到解决。归根结底就在于教育系统的改革始终如“老牛爬坡”。导致学校行政化趋势加剧。教师功利化趋势加剧。这样的学校和教师有可能培养出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相关:

散落的记忆(一) 多少年过去了。依旧会被你打动 就像一幅凄美画面的定格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 又看到了你的微笑和温柔 是那样令人感动。一如当年 (二) 是我掠去了你的笑容 还是你带走了我的记忆 是你在不适合的时候到来 还是..

散落的情感(一) 把幸福给你吧 别笑我幼稚 我不知这散落在内心的 是欢乐 还是哭泣 (二) 他们已经不爱 为何还不离开 他们深感疲惫 为何还要继续 (三) 所有的花都不美 所有的衣服都不漂亮 是因为天空的昏暗 还是因为心灵..

上一篇: 无处没有你
下一篇: 周庄,一个时代的甜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