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文化木偶奇遇记作者 学者余秋雨散文选


更新日期:2018-09-29 14:56:52来源:网络点击:201263

初识余秋雨。是读到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值得一提的是。那温婉的文笔引起了人们一场关于回忆的思潮。平静而又安逸。同样的。借着自己优美的言辞。向我们描述了他心中的理想国。阅读他的笔触。我们会思考。会打开记忆闸门。故而他的散文又多了一分哲理的韵味。那些手写的笔记。又让我们在不同的时代里产生了共鸣。因为我们都知道真实。会比文学还文学。这样的不矫揉不造作。也是当代的一种难得吧。
——写在前面

1、旧屋。是指我出生并生活到将近十岁离开的屋子。地处浙江慈溪桥头镇车头村一个叫高地地的宅落里。从我出生到离开。桥头镇都属余姚县。好像是一九七九年划入慈溪的。旧屋所在。是地道的农村。惟一的热闹去处是一华里之外的桥头镇。但那只是一截临河的窄街。一座普通的石桥。几家小小的店铺。每天清晨有一点买卖农产品的集市。走几步就完了。越是无处可去。屋子对人就越是重要。

2、山坡下那条由东向西的路。就是我在六岁前的一个晚上独自翻过吴石岭和大庙岭去寻找妈妈的路。这事。爸爸一直不知道。山坡上全是密密的杨梅树。我在《牌坊》中写过。小学同班同学中有一部分住在山脚下。家里都有杨梅树。杨梅季节邀请老师进山吃杨梅。老师进山后只听到四周亲热的呼叫声却不见人影。呼叫声来自于绿云般的树丛。这些描述。爸爸都读过。他现在就要到绿云深处长眠。 山坡往西一箭之遥。就是上林湖了。这里细洁的泥土、清澈的湖水、纯净的炭火。烧制过曹操、王羲之、陶渊明、李白的酒杯。我在《乡关何处》里写到过这一切。这篇文章爸爸也读过。从今天开始。他要夜夜倾听那遥远的宴飨。

3、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4、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

5、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于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6、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因此。老尼的孤守不无道理。当她在陋室里听够了一整夜惊心动魄的风沙呼啸。明晨。即可借明静的水色把耳根洗净。当她看够了泉水的湛绿。抬头。即可望望粲然的沙壁。

7、白莲洞已经蕴藏着一个大写的人字。数万年来。常有层层乌云要把这个字前掩。因此。这个字也总是显得那么辉煌、挺展。勾发人们焦渴的期待。当非人的暴虐压顶而降。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突然爆炸。不明飞行物频频出现。这个字还会燃起人们永久的热念。但是。这个字倘若总被大写。宽大的羽翼也会投下阴影。时代到了这一天。这群活活泼泼的生灵要把它析解成许多闪光的亮点。有多少生灵就有多少亮点。这个字才能幻化成熙熙攘攘的世界。既然人们还得返回黑洞。为什么还要披荆斩棘地出来?出来。就是要自由地享用这个宽阔的空间;出来。就是要让每个生灵从精神到筋骨都能舒展;出来。就是要让每个个体都蒸发出自己的世界。这样。当人们重进黑洞。才不会对着蝙蝠和盲鱼羞惭。

8、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9、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不知道传记学家有没有查过。一个个雨夜。扭转了多少杰出人物的生命旅程。人生许多关节点的出现常常由于偶然。种种选择发端于一颗柔弱的心。这颗心不能不受到突发性情景的执意安排。一场雨。既然可以使一位军事家转胜为败。那么。它也能使一个非军事的人生计划改弦易辙。无数偶然中隐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遍布着偶然。人生长途延伸到一个偶然性的境遇。预定的走向也常常会扭转。因此。哪怕是夜。哪怕是雨。也默默地在历史中占据着地位。

10、人类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一时还很难从这些事端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为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规整无比的园林一般。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捷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创造力的自然发展。

11、海内美景多得是。唯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现实生活常常搅得人心志烦乱。那么。苏州无数的古迹会让你熨帖着历史走一定情怀。有古迹必有题咏。大多是古代文人超迈的感叹。读一读。那种鸟瞰历史的达观又能把你心头的皱折慰抚得平平展展。看得多了。也便知道。这些文人大多也是到这里休憩来的。他们不想在这儿创建伟业。但在事成事败之后。却愿意到这里来走走。苏州。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后院。我有时不禁感叹。苏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历来很有一些人。在这里吃饱了。玩足了。风雅够了。回去就写鄙薄苏州的文字。京城史官的眼光。更是很少在苏州停驻。直到近代。吴依软语与玩物丧志同义。

12、如今的曲园。辟有一间茶室。巷子太深。门庭大小。茶客不多。但一听他们的谈论。却有些怪异。阵阵茶香中飘出一些名字。竟有戴东原、王念孙、焦理堂、章太炎、胡适之。茶客上了年纪。皆操吴依软语。似有所争执。又继以笑声。几个年轻的茶客厅着吃力。呷一口茶。清清嗓子。开始高声谈论陆文夫的作品。
未几。老人们起身了。他们在门口拱手作揖。转过身去。消失在狭狭的小巷里。
我也沿着小巷回去。依然是光光的鹅卵石。依然是座座关闭的门庭。
我突然有点害怕。怕哪个门庭突然打开。涌出来几个人:再是长髯老者。我会既满意又悲凉;若是时髦青年。我会既高兴又不无遗憾。
该是什么样的人?我一时找不到答案。

13、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
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
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修缮。修缮。再修缮。群塔入云。藤葛如髯。湖水上漂浮着千年藻苔。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14、像多数江南小镇一样。周庄得坐船去才有味道。我约了两个朋友从青浦淀山湖的东南岸雇船出发。向西横插过去。走完了湖。就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区。在别的地方。河流虽然也可以成为运输的通道。但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来说大多是障碍。在这里则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们随脚徜徉的大街小巷。一条船一家人家。悠悠走着。不紧不慢。丈夫在摇船;妻子在做饭。女儿在看书。大家对周围的一切都熟悉。已不愿东张西望。只听任清亮亮的河水把他们浮载到要去的地方。我们身边擦过一条船。船头坐了两位服饰齐整的老太。看来是走亲戚去的。我们的船驶得太快。把水沫溅到老太的新衣服上了。老太撩了撩衣服下摆。嗔色地指了指我们。我们连忙拱手道歉。老太立即和善地笑了。这情景就像街市间不小心碰到了别人随口说声“对不起”那样自然。

15、小镇上已有不少像我们一样的旅游者。他们大多是走陆路来的。一进镇就立即领悟了水的魅力。都想站在某条船上拍张照。他们蹲在河岸上恳求船民。没想到这里的船民爽快极了。想坐坐船还不容易?不仅拍了照。还让坐着行驶一阵。分文不取。他们靠水吃饭。比较有钱。经济实力远超这些旅游者。近几年。电影厂常来小镇拍一些历史题材的片子。小镇古色古香。后来干脆避开一切现代建筑方式。很使电影导演们称心。但哪来那么多群众角色呢?小镇的居民和船民非常帮衬。一人拿了套戏装往身上一披。照样干活。你们拍去吧。我去那天。不知哪家电影厂正在桥头拍一部清朝末年的电影。桥边的镇民、桥下的船民很多都穿上了清朝农民的服装在干自己的事。没有任何不自然的感觉。倒是我们这条船靠近前去。成了擅闯大清村邑的番邦夷人。

16、在同里镇随脚走走。很容易见到一些气象有点特别的建筑。仔细一看。墙上嵌有牌子。标明这是崇本堂。这是嘉荫堂。这是耕乐堂。这是陈去病故居、探头进去。有的被保护着专供参观。有的有住家。有的在修理。都不妨轻步踏入。没有人会阻碍你。特别是那些有住家的宅院。你正有点踟蹰呢。住家一眼看出你是来访古的。已是满面笑容。钱氏崇本堂和柳氏嘉荫堂占地都不大。一亩上下而已。却筑得紧凑舒适。两堂均以梁掉窗棂间的精细雕刻著称。除了吉祥花卉图案外。还有传说故事、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和场面的雕刻。据我所知已引起了国内古典艺术研究者们的重视。耕乐堂年岁较老。有宅有园。占地也较大。整体结构匠心独具。精巧宜人。最早的主人是明代的朱祥(耕乐)。据说他曾协助巡抚修建了著名的苏州宝带桥。本应论功授官。但他坚辞不就。请求在同里镇造一处宅园过太平日子。看看耕乐堂。谁都会由衷地赞同朱祥的选择。

17、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它总在的。不看也在。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干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18、天底下的名山名水大多是文人鼓吹出来的。但鼓吹得过于响亮了就会迟早引来世俗的拥挤。把文人所吟咏的景致和情怀扰乱。于是山水与文人原先的对应关系不见了。文人也就不再拥有此山此水。看来。这是文人难于逃脱的悲哀。我们这帮子开会的文人一有空闲就随着摩肩接踵的旅游者游览庐山各个风景点。东林寺、秀峰、锦绣谷、天桥、仙人洞、小天池、白鹿洞书院、黄龙潭、五老峰……一一看过去。眼前有古人留下的诗。脚下有平整光洁的路。耳边有此起彼伏的叫卖。轻轻便便。顺顺当当。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可能以自身的文化感悟与山水构成宁静的往还、深挚的默契。只好让文人全都蜕脱成游人。

19、离别了土地又供奉着土地。离别了家乡又怀抱着家乡。那么。你们的离别又会包含着多少勇气和无奈!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山褶里有一些极端贫瘠的所在。连挑担水都要走几十里的来回。但那里的人家竟世世代代不肯稍有搬迁——譬如。搬迁到他们挑水的河边。他们是土地神的奴隶。每一个初生婴儿的啼哭都宣告着永久性的空间定位。你们倒好。背着一个土地神满世界走。哪儿有更好的水土就在哪儿安营扎寨。你们实在是同胞中的精明人。但你们又毕竟是屈原的后代。一步三回头。满目眷恋。把一篇《离骚》化作了绵远不足的生命体验。

20、终于到了海滩。那里有一个不小的鱼塘。鱼塘靠海的一边有一道坚固的闸门。到这里才知道。这是老人近年来的生活来源。这个鱼塘和闸门。可以在海潮涨落之间为老人提供为数可观的海鲜。大部分出售。小部分自享。厨房里的大冰库该是天天常满。问边有一间小小的木屋。开门进去。见宽阔的床铺。日常生活器具。乃至炊事设备。一应俱全。老人打开南富。赤道的长风鼓荡进来。凉爽极了。海天尽头隐隐约约处。已是印度尼西亚。不难设想。老人是经常住在这里等待潮涨潮落的。有时风雨太大。懒得回去了。就在这里过夜。他已不必出海捕鱼。只是守株待兔。开出一个小小的闸门静等鱼虾自来。

21、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22、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失。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23、船客都是萍水相逢。无法作切己的深谈。可是船中的时日缓慢又无聊。只能以闲谈消遣。当时远非信息社会。没有多少轰动一时的新闻可以随意评说。谈来谈去。以历史文化知识最为相宜。中国历史漫长。文物典章繁复。谈资甚多。稍稍有点文化的人。正可借此比赛和炫示学问。一来二去。获得一点暂时的满足。张岱是绍兴人。当时绍兴府管辖八县。我的家乡余姚正属其中。照张岱说法。绍兴八县中数余姚文化气息最浓。后生小子都得读书。结果那里各行各业的人对于历史文物典章。知之甚多。一旦聚在夜航船中。谈起来机锋颇健。十分热闹。因此。这一带的夜航船。一下去就像进入一个文化赛场。

24、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25、一个深不见底的海。顶着变幻莫测的天象。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煞。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进发。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终于到了君山。这个小岛。树木葱茏。景致不差。尤其是文化遗迹之多。令人咋舌。它显然没有经过后人的精心设计。突出哪一个主体遗迹。只觉得它们南辕北辙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是历史。是空间。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风。把它们堆涌到了一起。

26、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进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因此。我每每以另一番眼光看娥皇、女英的神话。想柳毅到过的龙宫。应该理会古人对神奇事端作出的想象。说不定。这种想象蕴含着更深层的真实。洞庭湖的种种测量数据。在我的书架中随手可以寻得。我是不愿去查的。只愿在心中保留着一个奇奇怪怪的洞庭湖。我到过的湖可谓多矣。每一个。都会有洞庭湖一般的奥秘。都隐匿着无数似真似幻的传说。

27、平日看惯了山水秀色。两眼全是饥渴。成天在树丛间寻找绿色。但是。看到的只是土褐色的交错。只是一簇簇相同式样的病房服在反复转圈。越看心越烦。病人偶尔停步攀谈几句。三句不离病。出于礼貌又不敢互相多问。只有两个病人一有机会就高声谈笑。护士说。他们得的是绝症。他们的开朗很受人尊敬。但谁都知道。这里有一种很下力气的精神支撑。他们的谈笑很少有人倾听。因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应、勉强的笑声。常常是护士陪着他们散步。大家远远地看着背影。病人都喜欢早睡早起。天蒙蒙亮。院子里已挤满了人。大家赶紧在那里做深呼吸。动动手脚。生怕天亮透。看清那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只有这时。一切都将醒未醒。空气又冷又清爽。张口开鼻。抢得一角影影绰绰的清晨。

28、花。仅仅是一枝刚开的花。但在这儿。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放晴。病友们看了一会。慢慢侧身。把位置让给挤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两圈。又在这儿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从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腊梅为中心的圆弧线。住院病人多少都有一点神经质。天地狭小。身心脆弱。想住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开。听人说。许多住院病人都会与热情姣好的护士产生一点情感牵连。这不能全然责怪病人们逢场作戏。而是一种脆弱心态的自然投射。待他们出院。身心恢复正常。一切也就成为过眼烟云。

29、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涡卷起一种莫名的魔力。在短短数十年间把那一圈圈、一层层的自卫、凝聚构建一古脑儿软化了。把那一些由故乡的山梁承载的、由破旧的木船装来的华语。留给已经不大出门的爷爷奶奶。留给宗乡会馆的看门老汉。而他们的后代已经拗口。用英语才顺溜。尽管这种英语带着明显的南洋腔调。却也能抹去与故乡有关的种种分野。抹去家族的颠沛、时间的辛酸。就像从一条浑浊的历史河道上潜泳过来。终于爬上了一块白沙滩。耸身一抖。抖去了浑身浑浊的水滴。松松爽爽地走向了现代。不知抖到第几次。才抖掉了华语。然后再一用力。抖掉了姓氏。只好让宗乡会馆门庭冷落了。白沙滩上走着的正是黄皮肤黑眼珠的杰克逊和麦克斯韦尔。

30、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然透明。一定的沉色、积阴。即一定的浑浊度。反而是它的品性所在。极而言之。彻底透明。便无色彩和图纹存在。而没有色彩图纹。便没有文化的起点。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也与这座城市的不可透析性有关。这种想法。可能会与很多文化人的想法不同。他们总是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探测别人的事情。还以为这就是文化的追踪性、监视性和批判性。当然那也是一种文化。只不过属于另一个层面。属于坐在村口草垛上咬着耳朵传递邻居动静的老妇女。属于站在阳台上装出高雅之态却以眼角频扫对街窗户的小市民。


相关:

总以为总以为。那个一路陪着的人不会走。那双一直牵着的手不会松。谁曾想。再见只是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诀别只是一个简单随意的转身。有很多人。慢慢地就散了。有很多事。渐渐地就淡了。有些路段。只能你一个人寂静地走..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碰到你。我不喜欢别人带着目的接近我。尽管我没什么利用价值。我不是怕你利用我做了什么。..

上一篇: 揉皱的彩笺,堆满了思念的纸篓
下一篇: 我走进一家手机维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