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更新日期:2018-09-24 19:54:24来源:网络点击:187600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最早对于旗袍的印象。是来自电影电视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夜夜笙歌艳舞灯红酒绿的百乐门。那些身着旗袍的女子。个个浓妆艳抹。妖冶、魅惑。像朵朵盛开到极致的罂粟花。带着隐隐的毒。盈握迷魂的酒。饮醉行行色色的男人。饮醉整个夜上海。

于是。那时候对旗袍的印象。是妖媚的、神秘的。带着风月的色彩。仿佛哪个女子一旦与旗袍有染。便沾了些许风尘的味道。

后来。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和对历史知识的不断了解。才慢慢对旗袍有了新的认知。

在戴望舒的《雨巷》里。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身着素雅的旗袍。细细碎碎的脚步踩着淡淡的忧伤。那款款摇曳的旗袍。应是淡紫色的。或浅蓝色的。亦或是天青色的;素净。清雅。散发着丁香花般幽幽的芬芳。她静默地走来。烟雨般的眼神。朦胧。凄迷。宛如初夏的清晨笼着薄雾的乍醒的青莲。她悠悠地走过。慢慢消失在微雨濛濛的视野……由此领悟了。旗袍。她应是纯净的。圣洁的、不染一丝纤尘的。像一个盛在晶莹剔透的玻璃瓶中的梦。是不能轻易触碰的。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我又领略了旗袍的另一番风韵。成熟、典雅、矜持、绰约、忧郁。她浸润着女子万千心事。千种风情。她涟漪着深闺女子寂寂长夜不眠的梦。这时候的旗袍染上了古典诗的韵味。寂寞惆怅谁人诉?她湿润、柔软成一枚清词。长满了细细密密的青苔般的相思。

在《倾城之恋》里。白流苏的旗袍是知性的、优雅的。她可以是大家闺秀。也可以是小家碧玉。她可以千娇百媚。“侍儿扶起娇无力”。惹人怜惜;也可以高贵冷漠。高处能胜寒。拒人于千里之外。

旗袍是婉约的、雅致的、细腻的、旖旎的、华丽的、也可以是洒脱的;但不可以是张扬的、豪放的。更不能是狂野的。粗俗的。她不属于市井。她挑剔。需有一张温婉的、娟秀的、精致的面孔。更要有一副窈窕的、曼妙的。丰满的、凸凹有致的身材。还需要有一种含蓄的、内敛的经得起岁月磨砺的兰心惠质。才能诠释出旗袍的无限丰韵。

旗袍是属于东方的。她是中国女人的专利。她是摇曳在每个中国女人内心深处一个奢华、瑰丽的梦。

年少时。旗袍对于我来说。是奢侈的。她像水中月。她像镜中花。她是华宇丽舍中的千金小姐。于是便渴望: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地一睹芳容。拥有自己的一条旗袍啊!

很幸运的。还是赶上了好时机。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繁荣时代。旗袍。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千金小姐。终于从“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宅大院中姗姗走来。轻移莲步。迈入了寻常百姓家。

三十岁那年。买回来两条裙子。一条浅紫。一条浅蓝。它的样式很像旗袍。只是领口处略微开低了些。压了一圈窄窄荷叶边。下面的裙摆也稍比传统的旗袍略肥了点。加了点西洋的味道。虽然自己没有出众的容貌。但身姿也还曼妙、妖娆。加之当时年轻。皮肤细致、颜色润红。那个夏天。因了这两条旗袍裙子。确实招惹了不少艳羡的目光。心里暗暗窃喜。感谢父母。赐我一副窈窕的身材。即使芳华不再。也还自信满满。

那天逛商场。一件靛蓝底碎白花的旗袍吸引了我。仿佛被使了魔力一般。毫不犹豫地试穿上了。没有想到。十年过去了。效果却非常得好。在店主和同伴的惊羡声中。我快乐地收入囊中。

那天。穿上旗袍。将头发松松地在脑后挽了一个髻。用镶着蓝钻的发结系住。在镜子前照了照。不禁嫣然。上苍竟这样垂怜于我。四十出头的女人了。脸上虽染了些岁月的沧桑。身材却依然曼妙。肥瘦均匀。凸凹有致。

但旗袍毕竟太束缚人。她好像只适宜直立或行走。适合于观赏。适于站成街边或宴会或商城里的风景。根本不适合家居。更别说我们这些需要开门七章的烟火女人了。因此。上街办完事。走了一圈。回来赶紧脱掉。让我美丽的旗袍复归宁静、高雅吧。

女儿暑假回家。出去打工。在一个大酒店试做了一天礼仪小姐。晚上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妈。我今天穿旗袍了。你知道我穿旗袍什么样子吗?我笑。我能想象出来。女儿继承、发扬了我和那个人所有的优点。已经出落得很美貌很出众了。穿了旗袍。无疑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唉。旗袍。究竟是你成全了女子。还是女子成全了你?

旗袍。你让一代一代的女子为你痴迷。又让一代一代的女子来传承你优雅细致的文化。来承载你对美的不变的追求和东方女子不老的梦!


相关:

对联镜花水月 月影似梦 梦中梦醒恍如隔世 春去秋来 秋水无痕 痕过风平醉梦已醒

给我时间,我慢慢遗忘洗了头发。只用干发巾擦了擦。我喜欢头发自然干。那几根倔强的白头发。已经服帖地藏在头发里面。不细看已经看不出了。就像我的难过。我把它藏在了心底。 今天。走过两天前曾经浪漫的地方。我才体会到什么叫物是人..

上一篇: 活着就不能被自己打垮
下一篇: 身体和灵魂,要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