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瓦楞子的功效与作用


更新日期:2018-09-20 11:45:39来源:网络点击:173602

随着电话、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逐渐普及。手写书信渐渐从人们生活中淡去。尤其是中小学生多数不知书信的格式。极少有学生能完整规范地写出信封及称呼、问候、结屋、署名和日期等内容。若和他们谈及书信的写法。他们会不屑一顾地说。现在是网络世界。打电话发短信多方便啊。何必去写信。那么麻烦。手写书信早就被淘汰了。

如此观点我不敢苟同。手写书信不能被淘汰!首先我不否定电子通信的便捷。手机的发明确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我认为它不能完全取代书信。就象有大鱼大肉不能不吃蔬菜一样的道理。书信有它特有的长处。

书信有较长的时效。纸质书信便于保存。一封好的书信有人会长期保存。甚至会代代珍藏。电话、短信就难以做到。

书信有深厚的情感。手写书信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地叙事。畅快地抒情;收信人可以反复阅读。细细领会。而电话、短信犹如耳边风、空中鸟。一掠而过。不留痕迹。

书信有丰富的文化。手写书信可以斟词酌句、构思谋篇。记事、写景、抒情、说理。尽可力求完美。一封内容深刻。文字优美的书信就是一篇好的文学作品。

书信的应用范围广。内容可以涉及政治、学说、文艺、家务、时代风俗、人情世故、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

书信的历史悠久。书信最早称为“书”。战国初的《左传昭公六年》中有“叔向使诒子产书”。其中“书”就是指书信。当时书信是用竹木刻写的。故有“简书”、“尺牍”之异称。后来写在帛上。又称为“帖”等。书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文体。作为炎黄子孙理当继承发扬。岂能淘汰!

古今中外许多历史名人曾用书信为人类作出重要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的书信是他们革命实践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过书信同各国工人运动领导人联系探讨和指导共产主义运动。

毛泽东主席更是常用书信领导革命。党外名流黄炎培与毛泽东书信交往参政议政的事例让我深受感动。在他俩多次的通信中使我们深感这位民建负责人炽热的爱国深情。看出主席对他充满信任与期待。平生喜欢书法的黄炎培。为能够多次得到毛泽东那龙飞凤舞的亲笔信而自豪。他认为毛泽东的书信不仅在政治上高屋建瓴。甚至每行字也都是珍贵的艺术品。领袖的这些往来书信都是宝贵的历史文献。

鲁迅与许广平往来书信《两地书》是一部珍贵的文学作品。读鲁迅的书信。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一个思想家的伟大胸怀。而且可以了解他的生活史。鲁迅用书信谈心。是感情的真实流露也是对现实的真实感受。既娓娓道来又横眉怒目。一字一纸。都有思想的火光。

……

众多名人的书信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今中外的名人书信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收藏品。

相比之下。如今的电话、短信则常以临时应酬为主。错字病句。词汇匮乏。语言乏味。内容简单的毛病习以为常。

面对濒临淡出的书信我还有一段个人的思念之情。我珍藏了厚厚一叠书信。主要是我父母、叔父给我的家信。我刚跨出校门就背井离乡只身来到徽州山区。游子思乡情。“家书抵万金”。四十多年绵绵悠长的关爱之情全凝聚在一封封书信之中。如今。亲人已逝。书信犹存。哀思无尽。亲情永存。

还有我的恩师。我的好友给我的信。我也一直保存着。我在写文章记念他们的时候。曾翻出来作为珍贵的资料。

我在思念久别的老同学时。因不知电话号码。也是靠写信和他们取得联系。近年来我因老年耳聋。通电话听不清。常提笔写信与老朋友谈古说今。畅抒旧情。朋友深为理解。也常给我写信。

手写书信是麻烦些。但有必要。还不能淘汰。年轻的朋友们还要学会写信。有时还会用到的。


相关:

故宫游添新看点 宫廷家具仓储式展览19日,故宫家具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故宫博物院继陶瓷馆、书画馆等专馆之后开设的又一大专题展馆。此次开放的家具馆一期展厅位于紫禁城西南角、武英殿附近的南大库区域,馆内南大库清代宫廷家具展览展出清代家具..

大运河文化主题网络文学获出版记者从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获悉,一批“大运河文化”主题网络文学精品进入开发阶段,已有作品获纸质图书出版、影视改编。 早在去年11月,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大运河文化”主题网络文学精品评选,并从18家网络文学..

上一篇: 微笑,心暖花开
下一篇: 寻一片幽静,去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