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西班牙地图 红菱,忘不了的记忆


更新日期:2018-09-19 01:44:22来源:网络点击:167314

菱是故乡人在水里种植的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被称之为“水中落花生”。它们生长在有水的地方。湖里、河里的浅湾里、人工池塘里等都可以养植。菱的叶子有绿色和红色两种。因为叶子形状像菱形。故称之为菱。

故乡是盛产红菱的地方。红菱亦是故乡的特产。它们的皮是鲜红的。其果实是元宝状。两旁长了两个尖锐的角。俗称菱角。菱角生挂于菱叶下的水中。所谓的红菱就是菱角和它的茎为紫红色。它们开的花是鲜艳的淡淡的黄色小花。结的果是红色的。

菱有人工栽培和野生之分。菱从开始播种至采收约需五个月。所以江南农村进入春天后。大约在清明前后就要准备育苗了。我小时候常常看到母亲和村里人在屋后的河里育苗。也常常一起帮忙。培育菱苗的办法很简单。把不用的旧破的篮子修理一下。然后用铁勺子从河中挖出乌黑黑的河泥填满篮子。把浸润在坛子里的菱种拿出来。然后一只只排列在篮子里。再在篮子上挂一根搓得很紧的稻草绳子。或再配一根细铁丝。

一切准备好以后。然后用长圆形的大木桶把人渡到小河中央。插上几根竹竿。再把育菱的篮子挂在水中央。春暖花开。水温开始回升。菱角中央就冒出了嫩绿色的菱芽。小河水清澈见底。菱芽的生长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菱芽一探头就会在水中向上冒出来。不久就变成了菱苗。又不久就伸出水面。这个时候就是五月的天气了。菱叶在水面上开始游曳。不久。竹篮子上的稻草绳就开始断裂。篮子很沉。它就带着菱的根一起沉入河泥中。于是就有了菱的快乐世界。

菱是浮在水面长叶的植物。它的根能长到三米多长。菱根和菱茎上会长出根系。根系上长满了咖啡色的“胡须”。这些胡须在水中来回晃动。能吸收水中所需的营养供菱角生长。也可驱除漂浮来的澡类。通常。屋后的河里下沉了五六个篮子后就足够了。这些菱苗就会在河面拓展生长的空间。它们会越长越好。到了六月。菱叶慢慢地便盖满了整个河面。

在国内各地育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长大后才知道。在苏州和浙江的杭州和其他一些地方。农民们有利用收割后的早稻田里养育菱的。每年到了四月。那里的菱农就要开始密集地培育种苗。到了初夏五月底或六月。当双季早稻收成后。农民们便会加班加点地将稻田四周的田埂筑高。然后引水入田。把培育好的已经长叶的菱苗移植进去。这时的天气热了。菱就很快生长起来。很快浮满水田。这就是田间育菱。

湖中的育菱更有趣。人们把培育在池塘里的菱秧捞出来。系上一条两米多长的稻草绳。然后把它一株株种植在靠近两岸的湖或河中。不久。那一株株菱秧就会慢慢在湖底扎根。并渐渐长大。最后把湖弯面挤得满满的。为了防止湖中风浪的袭击。人们又在菱秧周围整齐地插上竹竿。又用稻草绳把菱秧苗围起来。这样菱不致漫无目的地生长。如果在河道。中间不会影响河道的通行。现在看来。我母亲那年代的育菱方法显然有点老了。但那样的方法可以节省时间。不失为是一道佳景。

大约经过精心管理后的二个月后。田里的菱也会和河、湖里的菱一样开始开花结果。“菱角清明种。立秋开始收嫩菱。处暑霜降收老菱。”这就是故乡人对育菱的整个过程的精湛总结。菱在浅水中可以生长。在深水中也能生长。每当初夏。菱秧种植后。管理也十分重要。特别是病虫害不可小视。有一种专爱咬菱叶的虫子。会把菱叶咬得破碎。影响菱的产量。因此。乡里的人经常要划着圆桶去察看。一旦发现有虫。就要用药粉撒在菱叶上。这样就能杀死害虫。但不能用药水喷射。喷射不仅污染水质。其效果也不好。

菱叶相拥在一块。到了六月下旬。叶子上就伸出鹅黄色的淡淡的有点带白色的小花。绽放开了的菱花仿佛是一幅水墨丹青。这时。菱叶的下面就开始结果了。人工栽培的菱也有大有小。大的菱角有两只角。状如水牛头。个大皮厚。但内肉味美。剥开的菱肉像只金元宝。故乡人称之为弯角菱。当然也有圆角的菱。就称为圆角菱;还有一种是四只角的菱称之为四角菱;有三只角的称之为三角菱。菱除了有天然的红菱和皮色青的青菱外。还有一种菱的皮是紫色的。不过紫色的比较少。

野生的菱一般都有三角、四角和五角等形状。它们个小。刺硬。味甜。菱角较小。有的竟然小的仅有指甲盖大。野菱的生长力特别强。如果任其漫延。种植的菱会受到欺侮而长不好菱角。甚至还会被侵占了水面积。我们小时候唤它们为大麦菱。野菱如不采摘则会渐渐从茎上脱落。沉于水底的河泥中。它们钻在河泥中来年春天发芽。它们的生命力十分强。没有人去管理也会越长越多。所以要千方百计清除一些。这时。我们就有机会下水打捞野菱。我们会挽起裤腿站立水中。用竹竿把野菱拉到河边。翻过菱叶。采摘起附在青绿色菱叶下的野菱角。

等到夏末秋初。八月荷花结莲心的时候。便是红菱成熟采摘的时候。采菱用一只高不到两尺、长不足一米的特制的木盆。这木盆叫圆菱盆。当然还有长圆形的菱盆。有些地方也是用小船划着采菱的。

小时候总会和姐姐坐在采菱的木盆里学着采菱。手握一块木板当浆划。采摘时。菱盆里放一张小板凳。采菱时如果没有小木板就可以用双手划水当桨。也有拿着长的竹竿去撑菱盆的。因为木盆都是圆弧形的。所以如果坐得不好就会在水中央打转。让你怎么也采不了菱。所以在坐进木盆的时候必须调节好划水的节奏。如果两个人就要同心协力。这样。才能在河里挨挤在一起的碧绿碧绿的菱叶中随意穿行。所以这采菱也是一门技术。

村里人除了用圆圆的。长方形的木桶去采菱外。老年人还拿一支长长的竹竿沿河挑起菱叶拖住采红菱。有的还会从外面借一条小船去采摘。采菱这活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却需要有一定的技巧。采菱人坐在桶或船的头。每次都有机会挑大的、成熟的采摘。成熟老菱只要轻轻一拉。菱角就会掉下来。如果一不小心采摘。菱角就会从手中溜出沉入河底。

采菱时的河面上特别美好。如画一般。特别是那些蜻蜓会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它们长得色彩各异。有红、有绿、有黄、有黑……有时排成一条长龙高飞。有时围成一个圆圈。有时会贴在水面低飞。当发现成群的蜻蜓在菱叶上低飞盘旋时。我们知道天马上要下雷阵雨了。这时。即使下水不久的采菱姑娘。也会划着圆桶返回岸上。有时刚到岸上。大雨就从天而降。而再看蜻蜓。早已不知道去向了。很神奇的。

菱角是好东西。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每到红菱开摘的时节。家家都会到河边采来尝鲜。洗净挑出一些嫩红菱。剥了皮生吃。十分鲜美。也可用来炒菜。味道更佳。剩下的老菱。就放在锅里煮熟吃。又香又美味的。除了尝鲜外。嫩的红菱可以和藕片一起做凉菜。撒些爱吃的作料是水乡餐桌上的常见菜。嫩菱的滋味更好。剥出的菱肉还可以炖汤。炖肉圆子据有人研究过。菱角还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如果晒干后打成粉。可熬成粥食。它们和藕粉一样。是人病中和病后喜欢吃的东西。

吃不完的红菱就会拎了上街卖。那时。家乡的红菱价钱不贵。一般是二角钱一斤。采一篮大概能卖二三元钱。小时候。我们还把红菱做成菱笛玩。挑选煮熟的老菱。在蒂部开个小口把菱肉掏出来。再在红菱壳的脐部开一个小孔。并在蒂部贴上一张竹膜或芦苇的衣膜。用嘴在脐部用力吹。就会发出麦笛般的声音。有经验的小青年还能吹出一些“伊依呀呀”的简单曲调。

前年秋季在太湖东山采风。朋友带我去看姑娘们太湖采菱。很有诗情画意。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好几只采菱大木盆在水面上一字摆开。姑娘们唱着“太湖美”。用手划着水让木桶缓缓前行。随着他们的双手摆动。涉水的手揭开鲜红的菱叶。红菱一个个地翘起来。红菱就随着姑娘柔美的巧手被采下放进盆内。湖上又回荡着姑娘们的歌声。“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看着水面上成片的红菱。忽然发觉那太湖水真的是唱美了。

今年秋季。在街头上走。忽听到有人在喊:“卖红菱”的声音。忽然想起着名沪剧演员杨飞飞的经典名剧《卖红菱》。这是她和丈夫赵春芳两人合演的经典名曲。唱红了一个时期的上海滩。被誉为沪剧杨派唱曲之旗帜。美曲悠扬。脍炙人口。成为上海许多沪剧戏迷的最爱。听到喊声。她婉转的唱腔似在我的耳边响起…

可惜的是她己经于今年的五月二十一日仙逝。但这出戏的唱段就像“太湖美”会流芳百世。想到十年前的秋天我采访她时的情景。似乎一切还浮在眼前。

那天。当我们一谈到《卖红菱》时她就动情。沪剧《卖红菱》故事是反映清末民初农村青年范凤英和薛金春相爱。并订有婚约。凤英的父母双亡后。叔父逼其嫁给富户张家。又贿通官府诬告薛金春勾引良家妇女。将其发配充军。薛金春刑满后乔装成卖菱人到张家探望凤英。互诉苦衷。并相约在庙会时一起远走高飞……我们从故事情节谈到艺术特色。又谈到源于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生活和高于时代生活时。杨飞飞笑了。她说她从小喜欢红菱。而剧中女主人苦难的遭遇正是她所同情的对像。她说她从小也苦过……她边说边唱她喜爱的《卖红菱》。她亲切的笑貌、谦虚的神态感染了我。是她用真情唱响了红菱曲。而且是唱了一辈子不厌。这就是一个艺人的不平凡生涯。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卖红菱》被唱响的真正原因……

深秋。沐浴着阳光。我回到故乡的河畔草间。用一根长竹竿挑起躺在河边的一枝红菱。用手抓住了菱叶。翻看还被采剩的一个红菱。眼前朦朦胧胧出现了小时候采菱的一景。那一刻。我仿佛又走进了童年的快乐时光。划着圆形的长木桶。用双手采摘了鲜嫩的红菱。击开了水花。又悠悠地向前划去……


相关:

花径通幽处一圈一圈的腾烟路。 龙卷风清楚。 不知延向何方。 我惦记的通途。 墨影浮动斜照日。 暗引神采留情住。 原是玉山误认云。 奉心揉美思飞渡。 风沙难过山前树。 尽管弥漫枝头生发处。 期待暖阳读心谱。 明朗一撇心叶..

她愿你走好你知道吗。 你是她的依靠。 你 是她的避风港。 你是她的精神支柱。 你是她的顶梁柱。 你是她的一切的一切…… 你就这样悄悄的走了。 难道你就真的放心吗? 难道你就从没为她们母子着想吗? 难道你就真的不在乎年..

上一篇: 不恋红尘,便无尘缘
下一篇: 折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