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西瓜网站


更新日期:2018-09-19 00:45:55来源:网络点击:167135

去一个爱好书法的朋友处闲坐。他端上一盘柿子。说是日本改良后的硬柿子。从青蛋蛋的时候就可以吃。没有涩味。咬过一口品咂。余味更像苹果。我戏称它是苹果柿子。由此勾引起了我对正宗柿子的向往和对老家生活的回忆追寻。

我老家在关中西部。主产小麦、玉米、高粱、小米、荞麦等。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小时候并无果园的印象。无非是村子里各家各户院落内外。西家栽几株桃树、梨树。东家有几棵苹果树或有一树红艳艳的石榴花。还有山坡居住人家的土窑背上、山脊田畔散落的杏树、毛桃和酸枣。所以小时候对水果的记忆。除了翻墙爬树偷摘人家的桃子、梨子。就是麦黄时节满山坡寻着打杏子。深秋时节爬在树上摇核桃。在冷风里摘柿子的印象。

柿子树在家乡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果树。通常生长在房前屋后。或沟坡地头。上好的田里是没有它位置的。怕它的树冠。歇得树下的庄稼纤弱矮小。减了产。所以田地里洇出的柿树苗。早早就会被锄地的人拔掉或用锄头斩草除根。只有那长满料姜石的沙坡地或地头上才有它们高大婆娑的身影。

每年初春。干枯嶙峋的柿子树。在经历了寒风的梳理和冬雪的沐浴后。枝头悄悄冒出绒黄嫩绿的叶子。像青青的毛毛虫。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此时。在柿子树背阴的树杈处。还积着没有融化的冬雪。这些幼弱的嫩叶。在不经意间。就把翠绿的色彩披满了树身。柿子树上。除了单片生长在枝头的老叶。在枝头会四片叶子簇生。呈四角形状。这便是孕育柿子的地方。不久。在四角形绿叶的簇拥里。就会绽开四角形的鲜黄色花朵。花蕊嫩黄可爱地点缀其中。随着柿花凋谢。紧接着就会生长出那青色的柿子。果繁叶茂。柿子过于稠密时。不久就会发现。树下掉落了一层小小的青柿子。这是自然的优胜劣汰与柿子树自觉地计划生育。确保了成熟柿子健壮硕大。

柿子树分不同的品种。不结柿子的时候。不好分清它们。满树缀满墨绿泛着亮光的叶子。丰满厚实。富于质感。浓浓的绿意遮蔽包裹着嶙峋横斜的枝杈。老迈的柿子树。稳重厚实。像慈祥的老人。稳坐在田间地头。那鳞状的树皮包裹着树身。枝繁叶茂。给地头竖起了绿色的屏障。浓密的树叶遮挡住了太阳灼热的目光。在树下营造出一片阴凉。夕阳西下。那经历一天暴晒。曾经清爽滋润的叶子好像被烈日抽干了水分。变得干巴焉萎。次日早晨。满树的绿叶又是精神抖擞。英姿飒爽。

柿子见风就长。不久你就自然分辨出哪些是玲珑圆润的火罐柿子。哪些是四方形的大柿子。火罐柿子。小时候指头蛋一样大小。长大了呈椭圆形。圆咕嘟嘟。煞是可人。而大柿子也分不同的形状。有圆润的四方形。有四边带了沟线的。也有四方形上又多了一层。垒宝塔似的形状。柿子越来越大。沉甸甸的。把树枝压迫得比平时都低。整个树冠伞一样。四周低垂下来。人一伸手就能摘到柿子。有时候从树下路过。硬梆梆的柿子会碰得人额头发疼。

深秋时节三沟五梁的柿子。满山遍野地红成一片。烘托渲染得树上的叶子红艳艳的。秋风过处。东飘西荡地凋落下来。还真有深秋红枫的韵味。此时。删繁就简、果繁叶稀。一树树柿子。无论是火罐儿还是大柿子。都涨红了笑脸。和着树叶哗哗哗的掌声。在向行人致意。在向这个季节得意地炫耀和虔诚地献礼。

是该谢(采摘)柿子了。再不谢。软柿子就会掉落树下。摔得稀烂。然而。一些柿子在变软掉落前。早已被馋嘴的山雀、花喜鹊、麻雀、乌鸦。啄出洞来。先行品尝了。尤其是树梢梢上。最红最大的几个柿子。有经验的农人都是剥干净了被鸟啄过的软柿子吃。除了觉得可惜。怕浪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品尝水果的甘甜滋味上。鸟类永远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在柿子成熟变软前。人们早就动手了。用铁丝弯曲成的夹子绑在竹竿上夹柿子。有时候是几个一串。连同叶子和细枝一起夹了下来。用荆条筐。一筐一筐运回来。当然谢柿子时。人们总忘不了。在柿树的尖梢上。有意识地留几个柿子。那是留给鸟儿们分享的。鸟儿和人一样。也急切地盼望期待着柿子成熟变软。它们也在渴望中已经等过了一个季节。

运回家的柿子。大柿子装在连麻雀也飞不进不去的筐里。挂在房梁上。火罐儿柿子就连枝带叶一串串捆扎了挂在柱头上。等着时光把它们慢慢变红变软。等到春节时便有了围着火炉吃柿子的趣味。还有的大柿子。则找一个大瓮或大缸。底上铺一层麦草把柿子连同叶子一起。密密麻麻地装满。然后烧水到摄氏70-80?一瓢一瓢舀入。直到淹住了柿子。再用麦草盖一层。用木锅盖紧紧地捂盖住。长则八九天。短则五六天。就可以吃到甘甜清脆的柿子了。我们老家。把这叫“暖柿子”。记得我们兄妹几个。总是猴急巴望着吃柿子。过不了一两天。就费尽力气。掀开盖子一角。把手伸进去。在暖洋洋的水里。捞出一个柿子来。猛咬一口。满嘴苦涩粘舌。一边连声不迭地吐唾沫。一边又把涩柿子扔进缸里。父亲远远地看见。扬扬手。我们都四散逃走了。连盖子都顾不上盖。

暖好的柿子除了自己吃。也可以箩筐挑了到街市上去卖。这时候自然成熟的柿子还没有变软。不过十天半月。自然成熟的软柿子就上市了。在关中的冬天。那时候水果稀少。红彤彤的柿子摆满一街两行。成了水果市场的一道风景。有火罐柿子(或叫红火炭柿子)。有大柿子。顾客这里摸摸。那里捏捏。谈嫌(挑剔)着软硬或价格。有些拿捏不住。把指头陷进柿子。挤出柿子汁来。取不离手。却又没有要买的意思。尴尬地笑笑。卖柿子的老头。戴一顶旧得发白浸满汗渍的瓜皮帽。一边大度地连声说着不咋地、不咋地(不要紧)。一边取过柿子利索地把皮从柿尖一圈一圈剥到蒂梗处。薄透的柿皮。竟然扯出将近一尺。连续不断。耍魔术一样。紧接着。他把剥过的柿子放在嘴边。并不咬。而是轻轻一吸吮。一眨眼。柿子就已无影无踪。其实柿子早已甜丝丝滑下吃柿人的喉咙。滋肺养胃了。卖柿人常以柿子充饥。多半是顾客抓捏烂的。或挑拣剩下的。好柿子他是舍不得吃的。由吃柿子也衍生了一句俗语。“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既符合生活常识也不乏深意。因为老太太、老太爷。在经历了人生的岁月风霜。人老齿落。只能吃不用牙咬的耙柿子。那些又硬又脆的“暖柿子”。只有牙口好的年轻人才有福消受。当然柿子的吃法还有很多。譬如做成柿饼。既能长期存放。也可以远销外地。而且消费群体老少咸宜。记得小时候自制柿饼的过程充满乐趣。取成熟的火罐柿子或大柿子。用小刀把皮削干尽了。只留柿子屁股后面的硬壳和干把。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或放在屋子里阴干。不久就会变软。咬在口里柔筋筋、甜丝丝的。咀嚼起来很有筋道。

但是不管是自然变软的耙柿子。人工制作的暖柿子或柿饼。吃过了后味都有一些涩味。吃多了粘连在舌苔上。好像舌苔变厚了一样的又涩又木。也许这才是正宗柿子的味道。中医学在谈到柿子的药用价值时。也提到柿子味甘、涩。性寒。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它还是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天然保健食品。而柿子叶子煎服或冲开水当茶饮。也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镇咳化痰的作用。可见柿子的全身都是宝。不必说柿子树的绿叶。可以作饲料。枝叶干枯了还可以做燃料。

看来天生万物。各有其性。就水果而言。并非只有甘甜一种口味。有些因酸着称。也有苦的。也有辣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才显其丰富。也许柿子的特点和个性就在于甜中带涩。先甜后涩。如果只剩下脆甜的一种味道。且等不得变软。就猴急地吃了。大约就会失去许多吃柿子的乐趣。

可见。并非什么植物或水果都适合改良品种。都需要错乱地嫁接而变得非驴非马。也并非凡进口的。冠以洋名的东西就好。也许有些东西并不适合中国人的肠胃。会水土不服败坏了我们的口味。

还是让柿子成为柿子。苹果成为苹果吧。我怀念小时候在山坡、沟畔土生土长的柿子树。喜欢那甜中带涩的柿子味。因为这味道里永远弥漫着一丝挥之不去的乡情!


相关:

残花落尽,意未犹一地秋凉。满地落红。花瓣散落一地。再无初开般的活力。瓣瓣枯萎。不自觉的揪心。是否一如我那稍纵即逝的青春。看遍繁花满地。梦境也成伤。 结局是不得不耻笑自己。终究梦痴一场。若人生只如初见。是否我现在依旧..

阳光很高丶我们的笑容却很浅又是秋了。 依稀记得去年秋天的样子。 南阳的秋就像翻着一页页的纸张。飞快地。只是一下子。 枯黄的叶子接连不断地掉落下来。一层层厚起来。踩到时发出清脆的声响。震得心一哆嗦。 多少的日子。多少的岁月就这样一..

上一篇: 钱不是一切
下一篇: 我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