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西递村古抛绣洗衣机排行榜 球楼前的思索


更新日期:2018-09-18 21:14:01来源:网络点击:166521

西递村古抛绣球楼前的思索

出黄山东行约50千米便到了西递村古民居。西递村是一个历史有久、钟灵毓秀的古老村落。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素称“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村至今仍保存224幢明清古民居。古村落船形布局。规范整齐;以山造屋。傍水结村;三条小溪东往西流。西川八景优雅静谧;大街小巷深幽宁静。青石铺路曲径弯弓;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砖木石雕满目琳琅。高昂翘首古朴典雅;民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描金飞彩;庭院园林景色如画。漏窗盆景进锦上添花;题额眉刻绚丽多姿。楹联书画浓郁芬芳。

西递村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绵延而形成的古村落。他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950余年历史。据胡氏宗谱记载:“西川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晔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护带至婺源考水。后改姓为胡。”从1565年胡文光出任江西万载县知县到1826年261年间胡氏家族就出现130多名官吏。

李唐后裔。徽商泰斗胡文光是西递徽商的佼佼者。也是“徽、儒、官”三商融为一体的典型代表江南六大首富之一的胡文光官封正三品。通议大夫。经商数十载。号称拥有“七条半街”店铺。“三十六典当”资产。一生讲究商德和修养。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颂扬:“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中是:“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

然而就在“商、仕、仁”一体的胡氏民居里。居然还有。仅有一处抛绣球楼。很让人费解。我知道胡氏家族婚姻嫁娶很是细心。一来讲究门当户对。二来是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包办形式。一般到了婚嫁年龄。便有媒婆重中作媒。通过排八字。换庚帖。选定“鸳鸯礼书”。准备晚婚时。男方备送礼包。托媒人去女方家“求亲”。女方选下吉日。写书面红纸回帖。送给男方。名为“送日子”。在西递一边是农历四月求亲。送子日。腊月或正月举行婚礼。男方送给女方的二节礼。数量要多于一节礼。俗称送给女方“酒水钱”。女方嫁妆多少是经济情况而定。贫人家只有“一个马桶三个盆。两只蜡台一盏灯”。俗称“三支灯”。嫁妆中最讲究的是两样东西。一是马桶。内放红枣、花生、橘子等物。寓意“早生贵子”。一是同鞋。把新娘的新鞋套在新娘的鞋中。以为“同偕(鞋)到老”。出嫁的头天。要“待囡”。陪女儿吃顿离别酒。男方要在新房里办桌酒席。叫“吃暖房酒”。结婚之前。男方邀请族中长辈两位老人(“好命老倌”和“好命老孺”)陪伴新郎、新娘。结婚那天。新娘花轿抬出“敬爱堂”正厅落下。青年礼生交替向前铺袋直送新娘进屋。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胜一代”。拜天地以后。新郎、新娘和交杯酒。好命老倌要唱祝词:“一对金杯金线连。三生世上结良缘。男边酒真香。女边酒真甜。吃下交杯酒。到老都不嫌。”婚礼三天。由好命老孺陪同新婚夫妇上堂“分大小”。同时。新郎新娘要“双回门”。要对岳父家诸长辈行大礼。新娘回门。当天须返回婆家。未满月。新娘不能在娘家住宿。回门转来后。晚饭前。好命老孺带新娘下厨房。口言吉利好话:“一切肉。二切鹅。做好媳妇再作做婆”。“一 金。二 银。三 给囝焙行裙”。古时候男尊女卑。讨媳妇热热闹闹。嫁女儿却是冷冷清清。

在男尊女卑的大气候里。在胡氏几百口人、经过900多年的历史中。在宏大的建筑群中。仅有一所抛绣球楼。这在胡氏族谱里没有一字的记载。就是在其他的记载中也很难找到。专为女子出嫁修建的专门的抛绣球楼。抛绣球那可是“儿戏”。但细一项。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要求抛绣球出嫁的。待嫁女子已经是名花有主。通过抛绣球来掩人耳目。堂而皇之的出嫁。二是实在找不出去婆家。将“累赘”不论老少、贫富。一嫁了之。

在庞大的建筑群里这个抛绣球楼只在其中的一角。抛绣球楼前面是一块30平方多米的三角形的开阔地带。更有意思的是在抛绣球楼下有一条1米多宽的通道。抛绣球楼只有两层。楼为木质结构。二楼有一抛绣球台。台与我们的阳台大小相差无几。但又一镂空雕花墙和起居室隔开。


相关:

属于我的、青春当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应该像高中那样忙碌时。才发现那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假想。 不知道该说是自己习惯了这种生活。还是该说我以被他们慢慢的同化。开始哪些豪情壮语。不知从何时起抛到了千里之外。似乎大家总..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小时候画在手上的表没有动。却带走了我们最好的时光。 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 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如果你没有亲自经历过。就不要妄加评论。 在经久爱情里。会有两个“..

上一篇: 游虎跳峡
下一篇: 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