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系统修复


更新日期:2018-09-18 20:26:45来源:网络点击:166383

说到昨天的事。我可能会显得有点刻薄。但肚子里确实有些牢骚不吐不快。

昨天去国博。目的是为了去朝拜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的作品来了。自然是希望能亲眼一见。况且我们的国博也学着人家不要钱了。做出一种亲民的姿态。怎好意思给脸不要呢?

然而昨天去了一下。搞得人浑身不痛快。首先一进国博的阵势就吓人一跳。我们进去要过大大小小数次安检。安检员一个个特警装束。黑衣黑裤。黑色高帮皮鞋。面如铁板。目光如炬!在他们面前。我真的感觉自己有罪。不交待点什么还真对不起他们。不过大部分观众习以为常了。人家又不要求你脱裤子、光脚、照X光。你还报怨什么呢。展览的宝物都是价值连城的(我们习惯用价格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不这么干谁保证它们的安全?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谁赔?仿佛观众们来看的不是画作。而是挂在墙上、摆在台上的一堆堆的钞票和金条。

说到观众。观众们也不争气。很多人还真是报着看金条的心态来看的。首先一进展厅。就像是进了菜百的金店。人头攒动。嗡嘤之声不绝于耳。还好到没有象菜馆里那种高声喧哗的人。进得展厅。里面一个奇妙的现象引人注意。放眼看去。有一两处热点被围得水泄不通。乌压压一群。不知何故挤在了一处。我本就好热闹。于是本能地揍了上去。这才了解到。原来这次展览来了二幅达芬奇的小画。一幅是张小草稿、乱蓬蓬一堆线头。另一幅是张素描。大概是个圣母头像的习作。只有两个巴掌大小。需靠近点才能看得清楚。追捧超级大师可以理解。只是有一件事让我惊奇不已。很多人拼了命挤入人群。并不是去端祥作品。而是急忙掏出Iphone。在网页上拼命地查着关于达芬奇和这幅圣母的资料。终于在资料中查到此人此作。才种如释重负且心悦诚服。之后便是对着画作摇头晃脑、啧啧称奇一番。这情境让我忽然想到一件事。它特别像我们TV上现在热衷的一类鉴宝栏目。一群无知的群众。围着一个烂瓷器莫衷一是。只待专家大嘴一张。说这是真的。大家便一致啧啧赞赏。瞪出眼珠来。想看出个门道。如果专家大嘴一撇判其为假。那瓷罐的命运立刻180度逆转。从一个皇阿玛的香玉碗登时变身为痨病鬼的臭痰盂。一落万丈。难道一件艺术作品只有真假——说白点即值钱、不值钱两种判断吗?难道人们除去值钱不值钱其他什么也看不到吗?那和瞎子还有区别吗?站在大师的画作前。却读品不到一丝的妙处。只能借助手机或解说器才能获得一点可怜的资讯。我真的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眼睛而深感悲哀。更悲哀的还不仅于此。我们的国博以一种守卫金库的架势来对待艺术作品。以反恐防盗的方式来对待观众。不能不明确地表现出一点——我们真的是一个不尊重文化、不懂得文化价值的民族。无知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双本来什么也看不到的眼睛。却霸占在人类智慧、艺术大师的作品面前摇头晃脑地啧啧称奇。这就真的有点儿不可救药了。

回来后在网上和一个朋友聊天。那个朋友有点诡秘地问我说看到米开朗基罗的那件<大卫习作>了吗?我说还真没注意到。他十分惊诧。说:这么著名的雕塑你都没注意吗?我一脸惭愧。正尽力回想的时候。他得意地说:哎呀。就是央视新闻介绍时。小JJ上打了马赛克那一个啊!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那马赛克到底遮住了什么……


相关:

雪舞流年,意兴阑珊如有来生。我愿做一朵雪花。玲珑岁月。琥珀流年。以一生的洁白和执着。把瓣瓣心香洒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题记 十月末。迎来了今年的初雪。 空中。晶莹的雪花。像飘落的梨花瓣。飘飘洒洒;像白色的小羽毛绒绒的..

给心灵留一方净土(一) 在当下这个纷繁萦绕的世界。我们如何能为自己的灵魂寻找到一方净土。那是太难得的境遇。 每天活在人世烦扰的当下。我们要活得简单。晶莹剔透。这是否成了一个梦想。甚至是一种奢求。穿梭在人流繁杂的大都市..

上一篇: 鸽子
下一篇: 深秋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