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殷宝莹


更新日期:2018-09-16 09:30:40来源:网络点击:155245

乡村的酒事远没有“举杯邀明月”的高格。但却不失丰富、深沉与隽永。

那天下班。经过一个高楼掩映下葱翠的院子。屋内飘出京剧委婉悠扬的唱腔。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一张褚红色的窄窄条桌边。桌上是数碟小炒。一壶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酒。老者抿吸两口后。用筷子沾一些酒液滴入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口中。小男孩张开嘴不断呵气吸气。老者的笑声伴随着京剧的唱腔在花与叶上颤颤地传递……一切都在这片小天地之中。一切又都在这片小天地之外。我久久地征住在这宁静的幸福里。

在回家的路上。我仔细回忆童年的生活。试图搜寻到关于酒的记忆。然而却没有半点印象。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在故乡那偏僻的小山村。酒仿佛是一位离家很久的游子。人们已记不起他的音容笑貌。直到80年代初期。故乡的生活中才开始浮现酒的身影。我至今记得一个金秋的傍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父亲很谨慎地从碗柜里捧出一只撕掉了说明书的装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的玻璃瓶。估量着从里面倒出一小杯酒。一边就者饭菜。一边怡然自得地小口吸饮。突然。堂屋外传来一位乡里长辈的招呼声。父亲忽然变色。迅速将酒瓶安放在桌子底下靠墙根的阴暗角落。嘴里念叨着:叔爷的酒量太大了。这点酒打发他还少了。无独有偶。乡里两个好酒的人还为酒上演了一段“闹剧”。故事很简单。张三到李四家串门。李四拿出珍藏较久的酒招待。过一段时间。李四有事经过张三家。在很远的山坡上就看见自己的酒友靠着墙根坐在那里喝酒。他满心欢喜。以为自己会被好酒好菜招待一顿。谁知。张三发现他来到后。竟攥着酒瓶转身走进屋内。并哐的一声用力关上门。李四勃然大怒。站在张三的屋门前不依不饶地高声叫骂。他骂得唾沫飞扬。骂得空气里都弥漫着酒味。再后来。乡村红白喜事的用酒越来越高档。人们在酒酣耳热之际。仍然不时把两人拿作谈资。现在想起来。觉得可以理解。如果酒事是一个时代的意象。那个时代酒还没有现在这么泛滥。那个时代也不如后来这么大气。

悲欢离合一杯酒。世事浮沉酒一杯。在酒事越来越模式化的今天。品咂这些乡村酒事。如饮陈年佳酿。真诚忍不住溃决眼眶。在香气四溢的氤氲里。我渐渐明白了壶中天地小的沧桑意蕴。


相关:

从世界看中国海外汉学始于利玛窦,至20世纪至于繁盛。 外国人看中国,如隔岸赏花,自然会有一些隔阂,很难达成理解之同情。但也正因为没有这种理解之同情,所以不被日常所遮蔽,常能生出独到的见解来。 对于汉学,中国学者初期..

傅杰:忆朱维铮先生朱维铮被公认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先行者。 朱维铮著述很多,生前分散在多家出版社出版。2018年初,中信出版社获得先生著作的大部分出..

上一篇: 愿是那缕尘
下一篇: 若你只是我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