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正文

俄国导弹中酷壳 国战机美国竟全有 究竟是如何想搞到的


更新日期:2018-06-07 13:47:13来源:网络点击:74462

前些时候有这么一个小新闻,美国与乌克兰签订了一个军购合同,买下了乌克兰产的T-84“堡垒”坦克。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不免心生疑惑,美军不是有蓝星最强的M1吗,干吗还要买乌克兰这个小国的坦克?

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国财大气粗,科技发达,产业门类齐全,啥都能造,很自然的,美军用的武器,当然就得是美国造了,根本用不着从国外进口武器装备。

不过,世界很奇妙,总有想不到——美国进口的武器装备,其实并不少,从手枪到飞机,从火炮到导弹,种类覆盖三军,这些武器装备的来源也很有意思,除了盟国和“关系户”以外,甚至还有中国和俄罗斯,是不是有点吃惊?

▲纳尼?美国还需要买外国货?

在美国的军费预算中,有大约1%左右的份额是用于进口装备及零部件的。事实上,美国是北约组织中仅次于土耳其、希腊、波兰和意大利之后的第五大军火进口国,在2012年到2016年间,美国在全球武器进口国中排名第12。为什么综合国力遥遥领先的美国,还要花钱买外国货呢?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大的原因,是降低成本。

美国在二战中充当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并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但强大也是有代价的,冷战中的美国与苏联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还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热战,这使得美国的军费开支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一辆美国1957年产的M41坦克出厂价为8.5万美元,到了1964年,美军为参加越南战争而大量采购时,单价却整整涨了了一倍多,达到了18.9万美元。

在巨大的财政压力下,尼克松政府只好进行了“经济改革”,结束了美元的金本位制度,美国军工产业顿时萎靡,许多项目下马,承研的军火商血本无归。美国政府和军方也得了教训——全部搞国产,这成本有点受不了啊,为了能可持续发展,在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进口一些成本更低廉的装备,这事还是得考虑一下。

▲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没钱搞个锤子……

约翰逊总统时期的国务卿迪安·腊斯克(Dean Rusk)就曾表示——

“我们是需要与俄国人争夺军事领域的制高点,但不能将所有事情部揽在自己手里做,否则我们将变得步伐沉重,直到最后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脊背。”

在美军看来,如果什么都自己搞,每有需求,都要从国内军事供应商那里招标、研制、验收、改进、培训……军火商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得有个几年才行,要是碰到技术较密集的装备,时间还会更长。假如国外就有现成的东西,何不直接买来就用呢?

九十年代,美军需要一种中型运输机,从头研制要花掉数十亿美元,好几年时间,显然并不合算。于是,美军放眼国外,在西欧考察已有的同级机种,果然发现了理想的产品——意大利阿莱尼亚公司的G-222就挺合适,所需的起降跑道距离很短,可以很方便地改装成反潜机、电子战飞机等多种作战平台,立即签下采购合同,略加改进后成为美军的C-27J。

▲米尼米机枪就是M249

美军最基本的轻武器,也有外国货。最为人所知的是意大利伯莱塔的M9手枪,美军用它取代了有八十多年历史的M1911,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1990年采购了比利时FN的米尼米5.56mm轻机枪,总数达九万多挺,这个数量是比利时军队的九倍。

这方面要列举的话,例子还能找出很多,比如英国的鹞式飞机、意大利的奥托76mm舰炮、德国的120mm坦克炮、英国M777(155mm)和L118榴弹炮(105mm)、罗罗公司的MT30燃气轮机(用于独立级濒海战斗舰和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研究对手。

美国最大的对手,是冷战时期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要是能搞到对手的装备,自然可以对症下药,找出破解之法。不过,相较从英国意大利买装备,要从苏(俄)那时直接买到人家的看家武器,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从第三国购买就成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前面提到的美国买乌克兰坦克,就属于这一类型。美军在2003年就购买过4辆乌克兰产的T-80UD进行了全面测试,而在最近的叙利亚战场上,俄系坦克在生存力方面的表现上升了,这让美军产生了要重新评估俄式坦克防御性能的动机,不过,美国只买了一辆——达到这个目的,花点小钱就足够了。

▲美国空军的假想敌部队

为了充分研究对手,美国甚至从中国进口过战机。是的,你没看错,美国的确在八十年代从中国进口了12架歼7,装备了假想敌部队“红鹰中队”(4477中队),用来扮演苏联的米格-21。“红鹰”测试和评估中队的总部就驻扎在内华达沙漠内的内利斯空军基地,在包括托诺帕试验靶场在内的多个机场,主要任务就是扮演苏联空军,与来自美国空军、海军和陆战队的飞行员进行模拟对抗训练,极大地提高了飞行员的作战水平。

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给美国带来了获得苏式装备的大好时机,1991年,美国情报部门与德国联邦情报局联手实施了代号为“长颈鹿”的收集行动,利用驻东德苏军回国的混乱,大肆收购各种苏联装备。在金钱的诱惑下,信念破灭、士气沮丧的苏军官兵连偷带拆,把大量装备和部件卖给了美国人,数量之多远超预料。

AK-74最初的价格是150美元,结果卖枪的苏军如过江之鲫,价格迅速跌到10美元。更大一些的SA-16单兵防空导弹,8000美元就可以买到,美国自产的同一类型导弹“毒刺”,价格是3.75万美元。

这些小东西都不算啥了,美国和西德通过长颈鹿行动,还搞到了苏军部署在东德的机动战略导弹预警雷达系统、ASP毒剂探测仪、苏军绝密的ACHOVIK型密码破译机、无线电探向设备、“米格-29”战斗机的火控计算机、炮兵电子干扰车这些硬货。通过买通苏军内部极端仇苏的卡尔梅克族士兵,搞到了T-80坦克的反应装甲和两台发动机,从东欧穷国摩尔多瓦搞到了完整的米格-29。

如果这还搞不到,还有高价收购的一招。1996,美国从白俄罗斯买到了S-300V防空导弹系统,每套价格为2.5亿美元,这可真是天价了。但美国并不亏,东西到手后,洛马公司对这一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一方面掌握了俄罗斯雷达的核心技术,并把这些技术用于自产雷达,另一方面,又完全知晓了俄式装备的信号特征,真打起来,无论干扰或攻击,都不成问题。

在这件事上,甚至连俄罗斯自己都犯过晕,稀里糊涂的把好东西亲手卖给美国。在苏联解体后的那段困难时间,俄罗斯的Zvezda-Strela公司因为缺钱,将十多枚MA-31型导弹出售给美国的麦道公司。

▲这架鬼怪所投射的,正是MA-31

麦道公司的解释是“充当靶弹”,不过,MA-31是在能对美国航母形成重大威胁的Kh-31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采购的真实目的是啥,明白人自然一清二楚。当然俄罗斯也留了一手,把弹上的电子设备拆了,但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把这种导弹摸了个八九不离十。实际上,这桩生意不仅对俄罗斯造成危害,对中国同样有糟糕的影响,因为中国的鹰击-91导弹,就是仿自Kh-31……

美军搞到对手的装备,收益很大,不但实物在手,可以了解得清清楚楚,美国空军的假想敌部队也有了装备真货的机会,而不必总是用自家飞机来充数。体验过真货陪练的美军飞行员,得以在伊拉克和南联盟上空轻松对付这两国的俄式战机。

中国由于在近现代历史上吃装备的亏太多,所以凡是能国产的,无论如何也要使用国产货,对于进口装备总是心存疑虑,担心关键时刻被外国卡脖子。那么问题来了,美国进口外国货,就不怕这个隐患吗?

前面已经提到,美国之所以要进口武器,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不是因为美国没有研制和生产的能力。比如,美国从日本进口芯片,是因为日本货价廉物美,而不是美国造不出来。在海湾战争结束后,日本人颇为得意,因为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从巡航导弹到GPS接收机,核心的电子芯片大多数是日本制造。著名的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在《日本可以说“不”》一书中炫耀,“如果日本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卖给苏联,那么整个世界的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变化。”

但美围完全不在乎,因为美国人很清楚,所有的核心技术仍由本国控制,即使日本不合作,美国自产这些芯片也非常容易,只是要多花些钱而已。所以,只要核心技术掌握没有流失,美国并不怕卡脖子,还乐得进口一些便宜的东西。况且,像日本这类国家,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有完全的控制力,叫嚣两声可以,真敢反水?分分钟捏死!

从品类看,美国进口的装备多集中在轻武器、电子元器件、飞机零件、陆军火炮、军服等方面,至于战机、坦克、军舰、信息战系统等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美国则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不会对美军实力和军工产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美国进口武器看起来不少,但总数只占军费的零头,对本国的军工业只是起到补充作用,并不构成威胁。


相关:

欧系紧凑型车动力口碑排行榜!第一名标致408!选车用户一旦根据自己的需求锁定筛选条件后,接下来将会面对很多相似车型,这些车型既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让人难以抉择,还是要费一些时间去选。如果你正在面临这个困难,那不如我来帮帮你。新..

朋友38.68万提了辆迈特威 还能有这价位?今天早上小懂一开机,就收到了各地经销商发来的降价消息!小懂拿眼一扫,居然发现了迈特威的身影,没想到这款火爆的车型一下子优惠了4.32万元!这对广大想买迈特威的朋友来说可是个好消息!于是小懂抢在值班编辑之..

上一篇: 100年前日本扩军备战有多疯狂 吃酱油用电灯都要收税
下一篇: 中美空军差距缩小:歼10C开始值班歼20具备初步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