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正文

僵尸国度第一季 绽放出最美的蘑菇云


更新日期:2019-10-27 10:16:59来源:网络点击:639768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551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自豪中。但当时的原子弹是用飞机运往指定地点进行爆炸,所以一些西方大国嘲笑我们“有弹无枪”。

两弹结合试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马”的,1966年10月27日,戈壁滩罗布泊上空传出的这一声巨响,世界为之震惊。使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原子弹的国家。

今天,我们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要造出能“打子弹的枪”

1956年,导弹和原子弹技术被列为“12年科学规划”的重中之重。从那个时候起,谢光选、梁思礼等一批导弹火箭专家,在钱学森的带领下开始了导弹研制的艰难历程。

中国的第一枚导弹是仿制的前苏联1059导弹,但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前苏联科学家被集体撤走,于是中国科学家们在缺少资料和技术保障的情况下,在1960年成功发射了仿制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国家深知“仿制”并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于是党中央指示要发愤图强、自力更生。

4年后,也就是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3个多月,我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研制的东风二号近程导弹,为解决原子弹的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后来我国能快速解决“有弹没枪”大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早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中国人就提出了要“造枪”。1963年7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就提出要研制核导弹配套的核弹头,即为原子弹造一把“枪”。

1964年1月,立即开展核弹头的研究设计。国外的两弹结合试验全是往海洋里打,这样可以降低试验的危险性,当时海军刚建立起来,技术与装备都无法承担这项任务,也不可能在境外或高空开展两弹结合试验。所以我们把原子弹装在导弹上在我国的国土上进行实弹发射试验,这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过。

东风吹过染红胡杨林

1958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建成。大漠的风沙从来不会吹淡胡杨林的火热,就像艰难困苦从来不会消磨中国人的决心。无数科学技术人员隐姓埋名走到大漠深处,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终身

在本国国土进行试验,任何一点差错与过失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因此,从设计、生产再到检验,都竭尽全力确保质量。每个人都牢记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原则。

1966年10月27日9时,加装核弹头的东风二号核导弹起飞。经894千米的高空飞行,核弹头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569米的预定高度爆炸,爆炸威力为1.2万吨TNT当量。

有一朵花儿名叫马兰

两弹结合试验的弹着点位于古老神秘的罗布泊,在罕见美丽的孔雀河畔,传说将军的马蹄给一个绿洲小城带来了马兰花的种子,于是这座城市叫做马兰。作为我国的核试验基地,天然的空爆试验场和地爆试验场,而马兰在上个世纪一直是一个地图上寻找不到的隐形城市。

曾经苏联的科学家以“敦煌可以承受2万吨的当量”为理由将试验场的选址选在敦煌。但从上甘岭归来的张蕴钰将军心疼莫高窟里的瑰宝,最终试验场的选址定在在广袤无垠、人烟稀少的马兰。

上个世纪,在马兰成功进行了数十次核试验。正如张蕴钰所说:“自己一生就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打了上甘岭,一个是搞了核试验。”

这次两弹结合试验是世界上唯一在本国有人居住的国土上进行的导弹核武器试验,为我国的国防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发射载有核弹头的导弹

美国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

中国仅用了2年!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王胜男

编辑 | 王选达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相关:

小确幸 or 小确丧|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心理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每天写下让你自己开心的一件事,坚持写十天。每天我都会坚持写下心中认为的小确幸。慢慢地,我喜欢记录它,或文字,或图片。一觉醒来发现闹钟还没响,窃喜还能再睡会儿。今天,公..

散文:夜半听雨声昨夜的一场秋雨不约而至,初始雨声稀疏,轻扣窗棂,继而由远及近,雨声密集,淅淅沥沥,沙沙嗒嗒,如玄音,似絮语。夜半惊醒,见妻尚酣睡。我悄悄披衣起床,抵近窗台聆听这半夜突访的秋雨。窗外,风助雨,雨借风,..

上一篇: 海淀,秋天的美好,原来都藏在了这里......
下一篇: 有那么一段时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