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正文

世界杯上的日本队,比足球动漫更热大肠杆菌 血


更新日期:2022-12-03 22:31:35来源:网络点击:949170

「以后日本足球界再说什么豪言壮语,我都只能老老实实听着,再也不敢嘲笑人家痴人说梦了。」当日本再次用一个2:1的比分战胜西班牙,知名解说黄健翔在在社交媒体发文,表达了自己对日本足球的敬佩。

当堂安律在入选世界杯大名单之后喊出:「我的目标是世界杯夺冠。」绝大多数球迷都在嘲笑日本人的「中二气质」,但随着日本队奉献了两场史诗级的比赛,在这个「死亡小组」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昂首出线,这种日式漫画里流淌的热血和梦想,让全世界开始为日本足球所打动。

文 / 莫空

1981年,一部《足球小将》让众多日本小孩的兴趣点开始转向 足球,高桥阳一塑造的主角「大空翼」鼓舞了无数日本青少年,为日本足球埋下了一个颗种子。

40年后,看着《足球小将》成长起来的几代日本足球少年们,用两个2:1、力压西班牙和德国,以小组第一身份跻身16强的日本队,已经稳稳跻身世界足坛的前列。

当我们还在因动漫中的梦想和热血激动,日本人却已经将梦想照进现实。与此同时,一部完全不同于《足球小将 》,真正深入到这项运动的复杂与有趣之处,同时还保持着青春、成长和热血的足球漫画《青之芦苇》又再度成为风靡的现象级足球动漫。

不像其他体育动漫那样主要讴歌青春,《青之芦苇》所描绘的足球世界,还原了一个专业又残酷的职业足球系统,也向我们展现了如今日本足球强大的根源。

日本足球联赛的前生今世

在青之芦苇漫画里,在第八卷中的末尾有这样一页关于东京城市队的赞助商介绍——「KAIDO:大正6年(1917年)由海堂财团创立的综合电机制造商,是一家营业额高达6兆日元的超级企业,并正在全世界不断发展。」

在动画动漫中我们知道,海堂杏里就是这个财团的千金小姐,一直被称为「金主的女儿」,这个女孩子目标不是继承家产,而是想当教练,她的足球知识储备丝毫不逊色。

东京城市队的原型是柏太阳神,结合漫画中所给出的信息,这个赞助商成立于20世纪初,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机制造商。 很明显,漫画中的赞助商KAIDO集团对应的就是现实世界中,十分著名的日本大型企业日立制作所。

KAIDO在漫画中的标语和日立一模一样,日立是「Inspire the Next」,KAIDO则是「Inspiration works」,省流总结就是「希望未来的灵感能改变生活的美好愿景」。

职业体育在亚洲范围内起步是很晚的,早年的足球在日本也被称作为蹴球,庆应义塾大学很早就有「蹴球部」,日本足球最开始的发展就是与校园足球深度绑定的。一方面这使得日本足球有庞大的选材基础,但另一方面,这在日本足球职业化的道路上也曾经成为了拦路虎。

比起日本足球职业联赛J联赛在1993年才正式开锣打响,日本的国技棒球则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职业化。

那么在日本足球职业化联赛之前,日本足球除了校园足球之外,还以什么方式出现在大家面前呢。对,就是实业足球,也就是我们中国球迷非常熟悉的企业足球。

不仅仅是足球,橄榄球、篮球、乒乓球、田径等项目也类似,同样是以企业队的模式存在着——球队的诞生是为了活跃员工的业余生活,球队无论成绩好坏,终究是企业的附属品。

而这种企业队模式现在也还存在,尤其是像羽毛球这些并非职业化程度很高的运动项目上,企业队社会人联赛依然是主流。

四月番中白领羽球部就是讲述的企业羽毛球队,有意思的是那支羽毛球队的母公司阳光清凉饮料公司原型同样也是来自爱媛县,日本动漫宇宙连起来了啊

回到青之芦苇的原型柏太阳神,这个队的前身就是日立制作所足球部,母公司日立制作所是创立于1910年茨城县,其实我们中国人并不陌生,日立电梯、日立中央空调依然有产品在国内使用。

日立制作所足球部则创立于1939年,那时候叫作日立总公司球友会,一听这个名字也是相当玩票的感觉,官方有据可查的首场正式比赛,要追溯到1941年2月2日的第10届关东实业团蹴球大会第一轮,2-0击败明治制果的比赛。之后在1942年的明治神宫竞技大会,日立制作所足球部就获得了亚军。

1941年2月2日的第10届关东实业团蹴球大会报道

部分明治神宫竞技大会成绩

当然日立作为日本家大业大的大企业,那时候并不只有日立制作所一家社团。

比起创建于东京总部的日立制作所足球部,在茨城的日立足球部,则是日立旗下最早成立的足球部,成立于1923年,也是一方强队,甚至一开始比在东京总部的日立制作所足球部名气还大。当然后来则渐渐不如日本总部的球队,1996年茨城日立在活了73个年头后彻底解散。

二战结束后,日本也废除了兵役制度,更多的适龄青壮年走向了企业,这批年轻人也成了那时候日本国内各种体育项目蓬勃发展的原动力。

从1948年开始,一项名为「全日本实业团足球锦标赛」的全国性赛事鸣锣开战。这一赛事和全日本足球锦标赛也就是天皇杯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只允许实业团体即企业足球部参赛。这一赛事,也成为日后日本足球联盟JSL与后来的日职联雏形。

日立制作所足球部在1948-1964这段时期的全日本实业团足球锦标赛中,曾经9次打进决赛,其中2次夺冠,7次亚军。在J联赛成立之前,日立和古河电工是仅有的2支获得社会团体足球领域5项赛事冠军的球队。这5项赛事包括之前说的全日本实业团足球锦标赛、都市对抗大会、天皇杯、JSL和JSL杯。足以证明日立制作所足球部这支球队在日本国内的底蕴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这样的战绩加上日立企业的赞助投入,让日立足球部成为了日本足坛在职业化之前的超级豪门之一。1965年,日立成为日本足球联盟JSL的创始球队之一,与其他7家创始球队合称Original 8,相当于1993年英超元年那批初创球队的地位。

日立制作所足球部,以及职业化之后改组而成的柏太阳神堪称日本足球历史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日本足球漫长的职业化进程中,职业足球从无到有,日本民众对职业体育的认知渐渐从棒球拓展到其他项目。

和中国足球一样,很长一段时间日本足球的选拔不管是从校园足球层面还是1947年战后成立的日本足协,主要目标就是征战奥运会和世界杯,196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腾飞,日本也需要在各方面得到世界的认同, 所以当1964年本土东京奥运会足球项目上打进八强,以及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摘得铜牌,创造了亚洲男足在奥运会上最佳战绩时,日本足球迅速成为了当时日本社会最具流量的运动项目。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铜牌

这一切都和日本足球教父克莱默关系密切。

这里简单说呢,就是克莱默给日本足球规范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很多基本方案,尤其是在他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帮助日本足球闯进八强后,在告别宴上对日本足球提出了五条解决提案,在日本足球史中也被称为「克莱默教义」。

这五条建议分别是:一、强化国家队;二、开展联赛;第三和第四条大意都是要建立教练员培养体系,第五条则是整备训练中心和体育场。

克莱默

当然这五条也不是克莱默老爷子第一次提出,并且这些建议放到今天来看也是最基础,最有效的。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哪怕是当时如此经济腾飞,足球文化氛围较好的日本,也没有一口气实现。

好在日本足球还是根据克莱默老爷子的教义,很快推出了日本足球联盟JSL联赛。1965年首届JSL大幕拉开揭幕战就是由日立制作所的足球部(东京)对阵名古屋相互银行,虽然说这依然是以实业团体球队为主,但比起全日本实业团锦标赛和全国都市对抗足球锦标赛模式已经往职业化的道路上再进了一步。

除了日立制作所之外,当时的JSL的豪门包括有古河电工、三菱重工、东洋工业等,其中日立制作所、古河电工、三菱重工被业界合称「丸之内御三家」。一方面是因为三支队伍的母公司都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丸之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三家大型企业是最早提倡日本成立足球联赛的,且出身自三家企业队的人在日本足协内部掌握着话语权。

就像日本游戏界御三家一样,日本足球这御三家在日本足球职业化之前,对整个行业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这三支球队到如今已经分别变成了柏太阳神、千叶市原、浦和红钻,从队名中已经看不到任何企业的影子。

日本足球的去企业化

其实日本足球职业化也走过一段人多钱傻的弯路,尤其是在日本足球深度依赖企业时,日本经济的腾飞带来的「全球化影响」,使得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完全走职业化的日本足球,在日本足协和日本企业好大喜功的促成下,让很多世界级巨星在日本踢了许多表演赛。在我们熟知的《足球小将》中,罗伯特-本乡就是这一时期日本足球疯狂引进外援、不计金钱代价与世界各地足球交流的一种表现。

然而这给日本足协和支持日本企业足球的母公司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仅1970年至1971年累计支出3亿日元,折合如今的人民币是一千五百万,对于当时的日本足协来说是相当大的一笔负担。足协出不来的钱由谁来付呢?和我们中国球迷所知的一样,足协兜不住底的,自然把压力给了各位赞助冠名的企业。

背后广告牌就是日立

这么一来二去,明摆着的问题就是,当企业无力负担的时候,球队和足协的财政健康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于是在1974年日本足协将对财政 法的改革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这其中包括与国际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建立赞助商制度、建立以地方协会财政为基础的制度保证。一套组合拳下来,终于让日本足协从严重的财政赤字危机中缓过来。

到了1992年日职联建立前,日本足协已经积累了一笔40亿日元的财富。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再次焕发新生,国际上体育商业化的浪潮也席卷而来。媒体传播的兴盛,让日本足球更是通过电视转播等更为平民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当读卖俱乐部也就是读卖新闻社旗下创立的职业体育队,以及三菱重工、日产等早早开始特许一些球员进行单独契约,单独培养,能够获得比赛收入,能够获得商业广告收入,日本足球的实业团体时代也宣告名存实亡。

1991年JSL揭幕战

尤其是在J联赛创立之初,充分吸收了德国联赛创立的优点,提出了「植根地区体育文化」理念,让足球摆脱企业的束缚。这的确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因为绝大多数的企业愿意投资足球,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广告效应,和中国足球企业疯狂烧钱同理。

但这种去企业化、中性名化之后,也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大量企业投资热情下降,也意味着企业输血球队的这条路给断掉了,那么球队就要想办法自负盈亏,自己拉赞助,自主决定票价维持球队生存。不然球队就很有可能难以为继,球员和员工工资就可能没有着落。

不过当时的J联盟还是下定决心,一边让企业、财团对球队的干预降到最低,一边不断寻求新的赞助,为职业球队转型找到新的输血方式。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实业足球时代过去,但是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带到了J联赛成立的前期,像读卖、日产、三菱都完成了像职业化的转型,川崎绿茵就继承了读卖的大部分「足球遗产」,而横滨水手则继承了日产的血脉。

而日立制作所足球部在完成职业化转型的道路上实际上是一个另类,哪怕到现在,柏太阳神依然是日立制作所控股占比达到99.8%。这里要多说明一下,J联赛创立和职业化改革之初并没说企业不能全资控股,但俱乐部不能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而存在,也就是说需要重新成立公司为俱乐部注册,并且在冠名上不能出现企业名字。这也就是为什么柏太阳神自从搬到柏田后,名字就不再与日立制作所有关,只有在球衣赞助上才有日立制作所的品牌名露出。

曾经的日立队,现在的柏太阳神队以及青井苇人的东京FC队

从实业到职业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浦和红钻株式会社,浦和红钻俱乐部本公司控股占比50.75%;埼玉市地方财政赞助控股占比4.00%;埼玉县其他42家赞助商控股占比4.00%。

又比如作为「丸之内御三家」之一的古河电工延续到现在是千叶市原俱乐部,其中古河电工控股占比50%、东日本旅客铁道控股占比50%,是唯一一家俱乐部命名从1992年JSL延续至今的球队。

同样从实业团体足球时代过渡到日本职业化足球时代、原东家的控股占比只占小部分的,还有我们熟悉的鹿岛鹿角和清水心跳,尤其是清水心跳在90年代刚改组加入职业联赛的时候,就是有很多静冈县本地企业资助的。当时本地所持有的的股份达到了惊人的22%,在职业足球中实属罕见。因此该队也被称作足球界的市民球队。

实际上,从J联赛初创的10支球队,到现在J联赛三个级别共57支球队,老牌实业团体有控股的球队所占比例已经不高。不少新兴的职业球队,多数都是沿用清水心跳的模式,配合J联赛的本地化制度,充分依托当地企业投资,做真正的市民球队,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球队沦为企业附庸的可能性。网红效应来的时候资本疯狂一拥而上,资本浪潮消退后又一地鸡毛。

当然这种改革并非所有球队都认可,也并非所有球队都受益,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读卖俱乐部。当打造「足球界的巨人,全日本的读卖」的计划在职业化足球后彻底落空,读卖会长渡边恒雄与J联赛当时的主席,也是日本职业足球改革主推手川渊三郎先生,发生了隔空交火,也依然没有改变读卖俱乐部必须作出改变的进程。

读卖的绝对一把手渡边恒雄,目前96岁高龄依然健在

日本前足协主席J联盟主席川渊三郎,也健在

最终读卖放弃足球,从球队完全撤资,将队伍交给了旗下的子公司日本电视台来经营。从2020年开始,球队的最大股东已经成为一家名为XEBIO的日本国内大型体育用品零售商。失去了巨大的财力支撑,球队一蹶不振,并一度离开东京。2008年最后一次从J1降级之后,该队就始终在次级联赛摸爬滚打,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风光。

曾经的读卖,现在的东京绿茵,曾经的雅马哈发动机,现在的磐田

赞助商的变迁,就是日本职业足球的发展脉络。从没有赞助到成为企业队附属,再到去企业化,日本也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而这一段路是中国足球迟迟没有补上的功课。

对于日本足球我们的感情总是复杂的,但实际上,作为职业足球先行者,日本足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哪怕我们现在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和氛围,多一些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开眼看看世界。也许我们学不了,但至少明白我们到底差在哪里。


相关:

忘记科索沃 瑞士塞尔维亚为足球而战作者|Nick Ames(卫报)编译|周诗杰科索沃问题造成的创伤尚未愈合,但双方目前都承诺不会重演2018年世界杯期间的冲突当瑞士和塞尔维亚交手时,比赛最大的焦点其实早就已经为人所知:回想两队在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

本托:充分肯定了这支葡萄牙队,韩国队将全力以赴今晚23:00,H组末轮韩国将对阵葡萄牙,赛前新闻发布会韩国队主教练保罗·本托充分肯定了这支葡萄牙队,并表示韩国队将全力以赴。他这样说道:“葡萄牙现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球队,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他们都非常出..

上一篇: 环球报:热苏斯、特莱斯因伤将缺席世界杯剩余比赛
下一篇: 赵丽娜的攻守之道|iWeekly周末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