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国舞蹈展现叙利疙瘩的拼音 亚难民生活


更新日期:2018-07-18 08:17:24来源:网络点击:97963

舞蹈是越跳越老,还是越跳越新?这一直是中国舞蹈界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正在昆明举行的全国舞蹈展演优秀舞蹈节目展中,一批新节目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和新的趋势。它们将会对中国舞蹈产生怎样的影响?从今天开始,本报设立“中国舞新伦语”专栏,通过本报记者伦兵的采访探讨中国舞蹈的未来。

来自全国各地的85个舞蹈、舞剧、舞蹈诗作品从7月11日起陆续亮相云南昆明的四大剧院,其中舞剧与舞蹈诗5台,而80个小节目组成5台晚会也陆续亮相,由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创作演出的《活着》以国标舞与现代舞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国际社会话题,受到专家们一致称赞。

在昆明剧院举行的全国舞蹈展演优秀舞蹈节目展第二场演出中,由孙铁娇、邹阳创作的《活着》让现场观众和专家们眼前一亮,因为这部作品以叙利亚难民内心的信念——活着为题材,这在过去的全国舞蹈创作中是罕见的。创作者用国标舞和现代舞结合的方式,表现了叙利亚难民面对饥饿、恐惧、流离失所,日日夜夜逃亡在生死线上,在他们内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着,活下来就会有希望。

舞台上灯光昏暗,狂轰滥炸后的叙利亚一片狼藉,横尸遍地,而扮演叙利亚难民的演员们表现出战争的悲惨和难民对战争的恐惧。他们逃亡离开家园,饥饿、疲惫、对战争的反抗,在舞蹈的一个个动作和造型中表现出来。一对本来相恋的青年因为战争生离死别,人们祈求战争尽快结束和平能够来临。

《活着》有别于过去全国舞蹈展演或比赛涌现的题材,2016年在英国黑池四节舞蹈节上获得团体赛第二名。在演出后的“一场一评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活着》带来的创作新气象展开讨论,原北京舞蹈学院院长、舞蹈理论家吕艺生认为:“舞蹈《活着》关注国际话题,并把它带到国标舞的国际赛事,表明了中国舞蹈家的国际责任心,也表达了对国际话题,中国舞蹈家的态度,同情被战争摧残的难民,从而呼唤和平。《活着》为中国舞蹈创作打开了一扇窗。”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田露通过舞蹈理论分析了《活着》的成功,她认为,《活着》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思维是特别值得称赞的,同时,也让当今中国舞蹈创作看到了希望。国标舞和现代舞的结合让我们看到编导勇于探索创新的创作观念。各位专家还对《活着》提出修改建议,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打造成留得住的经典。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国舞蹈优秀节目展演的参演节目是从600多个报名节目中选出的,很多作品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像《活着》《母亲的麦田》《幸福小院》《南狮》《逐梦云天外》《回家》等,又有一些作品具有现当代意识,如《创·空间》《心之所念》,更有民族民间舞蹈表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如《阿嘎人》《倮·印》《灵·境》《织嫁》《钩钩伞》《牛头祭》等。题材风格的多种多样,特别是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际社会话题、现代舞蹈创作意识等新的舞蹈创作趋势的产生,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和欢迎。


相关:

阅文集团再造爆款IP 《深夜书屋》倾情献上众生浮世绘有一间只在深夜开门营业的书屋,老板是阴差,店员是僵尸,隔壁面馆老板还会画皮…… 如此新颖不落窠臼的设定,让《深夜书屋》在起点中文网一上架连载就突破2万首订量。随着环环相扣的剧情深入展开,各怀绝技的配角..

让抗战文化史“活起来”中国首座抗战兵工特色博物馆聚落群日前对外开放,主体设在防空洞中,拥有数万件珍贵史料和物品—— 让抗战文化史“活起来” “今天已经是接待的第6个团队了,到了周末人流量更大。”7月13日,重庆首座建川博物馆开..

上一篇: 2019讴歌MDX首次亮相 内饰更加动感
下一篇: 大师图画让参观者重温童年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