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张博回忆拍《巨浪》仍综合测试仪 心有余悸


更新日期:2018-05-25 16:38:22来源:网络点击:802

作为一个年轻的“老演员”,张博饰演过许多风格迥异的角色,在电视剧《巨浪》中出演的吴鸿运,则堪称其之前众多角色的“集合体”。在吴鸿运身上,既有《战雷》里“痞子兵”高等身上的倔强与少年气,又有《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夏家河的沉稳、干练,在追求女神高海薇时,还有《坐88路车回家》里黄元帅的脉脉温情。在张博看来,《巨浪》里的吴鸿运真实再现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历程,而他在拍摄过程中险些失明的遭遇也成为自己演艺生涯中的难忘经历。

这是吃苦最多的一部戏

张博眼中的吴鸿运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有点无组织无纪律,想起什么一拍脑门就干,不怎么走脑子。而印小天饰演的宋玉泉则总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且一看到吴鸿运就一脸嫌弃。“这俩人一个丢三落四、糊里糊涂,一个别别扭扭、总爱生气,简直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剧中吴鸿运和宋玉泉的这段经历也格外像一场不断“升级打怪的奇遇记”,一路碰到不同的人,遭遇不同的危险,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遇到不同的人出现或者离开。

全剧通过两人和其他小分队成员的视角,巧妙串联起了七·七事变、百团大战等诸多历史事件。“说是打仗,其实两个人一直是游走在战争之外的人,串联起众多战争,既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这种形式很新颖。”

对演员来说,拍摄抗战戏吃苦受伤可谓家常便饭,而这部戏拍摄的艰辛程度,却再度刷新了张博对于辛苦的定义。这部戏在山东临沂拍摄,拍摄期从去年的12月到来年3月,正好赶上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临沂山区的温度很低,而且剧中有很多场夜戏,把人冻得直叫唤。”演员拍戏,遭遇反季节拍摄是常有的事儿,“拍夏天戏的时候头上要流着汗,但大冬天的张嘴就是白气,为了把白气压下去,拍摄之前就得灌凉水、吃冰棍,冻得舌头都发麻。”最惨的当属在冬天的夜里拍淋雨的戏。“大晚上,零下二十多度,再被冷水管喷水,水乍凉乍凉的,浇在头上,头皮立马就跟裂开一样生疼。”而在拍摄学生团军训的戏份时,作为剧中全班军事素质最差的吴鸿运无疑是各项拉练的“重点照顾对象”。于是拍摄期间,爬索道、翻障碍、走独木桥成了家常便饭,“光铁丝网下匍匐的戏,一爬就是好几天。大冬天,下着雨,浑身湿冷得趴在泥地里,滋味可想而知。”

这是受伤最多的一部戏

这部戏也成为张博目前为止拍摄受伤最多的一部戏。在一场爬悬崖的戏中,被威亚吊着的张博多次撞到石头上,膝盖和小腿都划出了长长的口子,“至今走路都不是特别利索。”而在拍摄一场与日本鬼子砍杀的戏时,张博竟然“差点告别演艺生涯。”原来,为了制造效果,需要将一碗血浆泼到张博脸上。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一大碗道具用的血浆全部被泼到了张博眼里。“道具用的血浆和化妆用的血浆完全不同,化妆用的是拿蜂蜜和糖浆调制的是可以吃的,但是道具的血浆全是拿洗涤液、颜料这种化学用品配出来的。这样一碗东西进入眼睛,当时我疼的就叫出来了,眼睛就已经看不见了。后来缓了一下之后,我还想坚持把当天戏份拍完,就一直点眼药水。幸亏印小天有经验,他说你这个一定有问题,赶紧去医院。我才从现场赶到当地县城的一个医院。当时就被诊断为眼角膜灼伤,大夫说,再晚来一点,角膜就该穿孔了。”

现在回忆起来,张博仍然是心有余悸。不过他也表示,“拍抗战戏,所有演职员都是高危人群,大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很多人也因为拍抗战戏受伤,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拍呢?因为这是一个阵地,是有民族情结的地方。这跟苦不苦、累不累、挣多少钱都没关系,作为一个演员,总得有那么一些历史使命感吧。” 


相关:

纪峰雕塑艺术展开幕纪峰雕塑艺术展》日前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拉开帷幕。雕塑家纪峰的两个恩师——九十三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大家冯其庸和八十高龄的著名艺术大家韩美林双双出席开幕式。著名文化学者饶宗颐先生虽然远在香港不能前来..

聂震宁:韬奋精神是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为纪念邹韬奋先生诞辰120周年,《韬奋精神六讲》由三联书店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11月2日,在该书的首发座谈会上,编著者聂震宁提到了邹韬奋的诸多往事,比如在10多年的时间里回复读者数万封来信等。他感慨,大家..

上一篇: 陈道明终于要上电视综艺秀
下一篇: 韩庚出道十周年 出版最后一张专辑《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