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望子wow宏命令 成龙真的有用吗──美国亚裔的教育神话


更新日期:2021-01-13 11:50:12来源:网络点击:684332

社会学的地位获得理论认为通常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受教育水平,所谓“龙生龙,凤生凤”。2017年的一篇研究发现,控制住其他变量,父母的教育年限每多一年,平均孩子的教育年限就多0.27年。也就是说,即便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父母拥有硕士学位的孩子比父母仅有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孩子平均多上两年学[i]。

但有实证研究发现,不管父母的教育背景如何,年轻的美国亚裔普遍都达到了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一种解释是亚裔父母通常对孩子出人头地有比较高的期许,在亚裔父母中间形成了攀比的压力。并且关于什么是“出人头地”,亚裔有着自己特殊的定义。亚裔会策略性地适应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规则,努力向专业性强的高薪行业靠拢,诸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科学家等等。对这些行业的推崇在亚裔当中形成了关于成功的普遍定义。在20世纪下半叶,亚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中。而要进入这些行业,高学历都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会不会是因为这些亚裔移民在自己的母国就是相对有技术、文化水平高的那批人呢?从一定程度来说的确如此,但是这只能解释移民的总体高受教育水平,而不能解释为什么别的种族移民孩子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之间有强相关性,亚裔却没有。

家庭氛围和家长的心理模式在孩子教育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亚裔家庭将学业上的成就看成是对家庭的责任,与之相对应的是未达到成就时的加倍不安等负面情绪。这种个体之间互相依存的家庭文化与白人社会那种个人主导、白手起家的成功理念形成鲜明对比。但理念模式具体是怎样的一种作用,是一种个人眼光还是一种集体意识?与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又如何,是从母国来带的文化传统,还是为了适应美国的环境发展出来的新文化?

有人认为亚裔不论什么阶级都吃苦耐劳、注重自我提升,是母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传承。有人则强调亚裔共享的教育文化是社会结构的产物。原本只有亚裔精英当中有这样的文化,他们恰好是靠专业知识站稳脚跟的一批人,而他们也成了亚裔当中原本条件不够好的人群的标杆,职业化精英的形象成为成功的榜样。也就是说,并不是亚裔自带某种文化属性,而是在亚裔圈子里形成了关于如何完成阶级跃升的固定理念。这使得亚裔父母无论自身条件如何,都有同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对孩子施加了同一种压力。

一篇2020年九月发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的实证研究考察了上述现象。该文结合了两种观点,发现理念模式是基于族群文化的,受移民来源地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又被美国环境中的物质和认知条件影响而进一步发展了。这些模式影响了孩子在学业上的努力程度,对标准化考试的准备方式,对大学教育的渴望等等。

作者首先重新验证了亚裔孩子受教育水平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关系不大且普遍偏高这个特殊事实,具体可见下图一:

图一 纵轴是后代平均教育年限,横轴是父母学历,从左到右依次是低于高中、高中、专科、本科、本科以上。黑点代表白人,灰点代表亚裔(由样本中的华裔、印度裔、韩裔和越南裔组成)。从左到右白人父母学历越高,子女受教育年限越长;亚裔子女受教育年限则一直维持在高位。

作者接着看父母受教育水平的作用是不是被理念上的因素所抵消或者加强了。这里他考虑了两种因素:一种是孩子对受教育水平的期望值,即觉得自己应该读到什么学历;另一种是父母为孩子教育感受到的压力,亦即父母对孩子受教育水平的期望值。下图二区分并对比了亚裔相对于白人而言,父母学历在孩子受教育水平当中的重要性与理念因素的中介作用。

图二 横轴是各父母学历的组别,纵轴是对孩子教育年限的影响,深色柱形是父母学历对于孩子教育年限的直接作用,浅色柱形是理念因素的间接作用,星形代表显著程度。可以看到理念因素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父母学历的直接作用,尤其是在父母学历较低的样本中。

下一个问题是亚裔模式的来源,是亚裔有文化特殊性,还是仅仅因为亚裔是少数族裔所以不得不依赖教育完成阶级流动?后者意味着其他少数族裔也有可能是亚裔这种模式,但事实并非如此(见下图三)。理念因素在其他少数族裔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中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都没有亚裔那么高。但这不代表亚裔特有的儒家文化是主要解释因素。

图三 各族裔父母学历和孩子教育年限的关系。实心点是白人,正方形是黑人,三角形是墨西哥裔,叉是菲律宾裔,菱形是亚裔(中印韩越)。实线是二代及以上移民家庭,虚线是一代移民家庭。可以看出除了亚裔,所有族裔父母学历和孩子教育年限都高度相关。

作者后续做了一些回归验证,发现儒家文化当中的勤劳因素的影响可以被教育期望值因素轻易替代。亚裔无论父母教育水平如何都对获得科技类本科学位非常热衷,但在数学学习上下苦工的精神对获得高教育流动性没有显著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说,不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印度裔和中韩越裔有类似的教育模式,而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日本裔却没有。这说明这种文化特殊性不能用勤奋的传统一言以蔽之,而要考虑到社群内形成的特殊偏好理念。

尽管这篇文章未能直接证明文化在亚裔教育成就上的作用,但它很好地结合了两种机制:阶级之间共享的关于阶级跃升的理念,和基于责任感的家庭教育压力。它为将来的教育流动研究指出了一种更注重心理层面分析的方向。美国亚裔的成功是不同寻常的,不仅仅是因为普遍的高教育水准,更是因为有许多家庭条件欠佳的孩子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让我们从宏观层面体会到了理念的力量。

轮值主编:蒋 勤 责任编辑:彭雪梅


相关:

大文豪们写作时都有哪些怪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是每个写作者必经的过程,那些传世之作的诞生更是如此。在《怪作家》这本书中,作者化身一名“文学侦探”,为人们揭秘世界名著诞生的种种细节,以及名作家们写作时的怪癖与执迷。内容看似猎奇..

“梓X”成2020新生儿爆款名 陈凯歌投诉恶搞博主|文艺周报文艺周报 Volume 33凤凰网读书文艺周报,盘点一周国内外文化新闻,在碎片化信息洪流里,留下值得被记录的部分。过去的一周文艺关键词有:“梓x”成2020新生儿爆款名;陈凯歌投诉恶搞博主;虾米音乐宣布2月5日关..

上一篇: 俄专家呼吁复活“核幽灵”列车
下一篇: 当历史学家打开“司法档案”:没有什么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