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索晓霞:弘扬优北京海洋馆 秀传统文化 要做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


更新日期:2020-12-11 10:46:15来源:网络点击:678331

11月28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数百位学术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经、传媒、公益等领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与全球网友一同见证这一顶级文化盛典。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著名作家冯骥才等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杰出人士,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孔学堂等机构,电视剧《清平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戴老师魔性诗词课》、凯叔讲故事·国学系列音频等项目获得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24部学术著作获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本届国学大典增设的国学新秀奖则由10位优秀青年学者共享殊荣。而最受瞩目的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则被授予两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许倬云与陈来。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获得者: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索晓霞接受凤凰网文化的独家专访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获得者: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索晓霞接受凤凰网文化的独家专访

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获得者: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索晓霞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了凤凰网文化的独家专访,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文化:索老师您好,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一方重镇,贵阳孔学堂获得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我们想请您谈谈获奖感受。孔学堂下一步将如何继续发挥平台优势,重点从哪些方面着力?

索晓霞:这次孔学堂能够获得这个奖,作为孔学堂的代表来到现场领这个奖,我觉得非常荣幸,这个奖属于所有支持、关心并参与孔学堂建设发展的所有人。据所我了解的程序,这个奖经专家推荐、网上投票,评审团最后评定,一步步推出来的,体现公平与公正,也说明了孔学堂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得到网民的肯定,也得到了评审团最终的认可,这是对我们贵阳孔学堂比较好的肯定,这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所以,作为贵阳孔学堂的一员来领这个奖,我觉得非常荣幸,同时我也对专家、网民、评审团的专家投票,表示深深地感谢。

说到孔学堂将来有何打算?有这样几方面的初步思考:一方面,孔学堂的发展与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在体制机制上的优势,让我们整合了全国甚至世界的国学方面的力量和资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这个优势与资源,继续在这方面把孔学堂的事业做大、做强,这是第一个考虑。第二,贵阳孔学堂会跟全国的乃至世界的专门从事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机构、高校或者团体,形成一个共同体,共同把这份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宏大事业,推向更好的发展阶段。

凤凰网文化:谢谢索老师,本届国学大典的主题是“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请您谈谈对这16个字的看法。

索晓霞:我认为这16个字提得非常好,说三点个人看法:第一,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度,也体现了一种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大时空观;第二,体现了一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思考;第三,也体现了一种历史责任和历史担当,我个人是这样看的。

凤凰网文化: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索晓霞:现在国学研究比较热。在我们的工作中、交流中,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些人在传承国学的过程中,会把经念歪了,本来他主观上是要做一件他认为是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事情,但因为他对“怎么样去做”,可能在方向上、定位上、选择上思考得不系统,或者在做法上不正确,导致他主观上的良好愿望最后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好的社会效果。所以,我觉得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要关注这些现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是要回到过去?是不是要说古话、行古礼,像古人一样生活?实际上,这是对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食古不化的行为,需要得到校正,习总书记就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双创”——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实践上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指引。要实现跟时代的结合,与当今生活的接轨,要有服务当下、服务未来的思考。所以,简单的把“弘扬”思考为“复古”,回到过去,这是需要警醒的。

第二、国学热潮中还有一种现象,比如注重硬件建设,修了一个古色古香,挂满诗词歌赋的书法或绘画作品,小孩也穿古装、行古礼,在形式上看起来非常好,也非常美,但在内容上却不太重视,这不光体现在一种机构建设上,还体现在对活动外在形式的过分关注。对内容的一种相对弱化、重视不够,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我觉得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中,需要官方、精英以及民间实现一种有机的打通。政府提要求、精英做研究,民间则要考虑如何把政府的要求、精英研究的成果,与民间需求相结合、相打通。传统文化要深入人心,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定要打通这三者的关系,才能达到一种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凤凰网文化:谢谢索老师,我们再追加一个问题,我们想请您谈一谈对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价值。

索晓霞:说到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价值,我想习总书记在很多讲话里都提到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固根、聚魂、凝聚力的一种力量、一种软实力,它不但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也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站在这里以及为什么我们站在这里的时候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其他样子,传统文化还让我们思考我们未来要走向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走。

任何传统,任何文化,如果它是死的,它跟当下没有关联,它跟未来不能实现打通的话,这种软实力真正能够长时间地影响人的功效就发挥不好,影响就不大。所以,我觉得这需要一种打通古今、打通中外,实现一种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相互结合,这样的文化才是鲜活的,才是跟我们当下关联的,才是跟我们的未来关联的。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才能被当代人所喜爱,也才能实现传承,也才能走向未来,走得长远,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凤凰网文化:谢谢索老师,贵阳孔学堂为国学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很多条件,并作出很大贡献。请您谈谈您觉得我们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国学人才?

索晓霞:从国家的顶层设计上,“两办国学传承18条”(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做出了非常好的战略安排,从贵阳孔学堂的实践来看,我觉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急需两类人才:第一类是专业的研究者,如何将我们的经典,将优秀传统文化里的精华系统化,将固根、固魂的经典真正地梳理、整理、研究出来,然后以书的形式,以讲的形式,以动画的形式,甚至以电影的形式,向大众进行传播。

第二类是青年人才,光靠专业的研究学者是不够的,人才培养需要结构性的安排,如何让青年人也对国学经典感兴趣,如何让青年人才将经典大众化、生活化,并加以传播,如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让聱牙诘屈、深不可测的经典为现代人所喜爱,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适应当下进行传播,让文化根植于当代人的内心,渗透到日常生活所用。这些都是青年人才需要思考与实践的。

凤凰网文化:好的,谢谢索老师。

*本文系凤凰网文化独家专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采访/向松阳,整理/普庆龄


相关:

看到这张揭露澳大利亚士兵暴行的漫画,阿富汗人发声【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 徐可越】一张由画手“乌合麒麟”创作、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转发的漫画,近日引发国际舆论的强烈关注。这幅政治漫画基于澳大利亚军方上月发布的一份该国驻阿富汗部队调..

张文宏透露东京奥运重要信息 疫苗很难全面普及北京时间12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文,谈未来防疫策略和全球交流场景,“由于疫苗接种很难全面普及,无论从已有的个人接种意愿调查结果还是全球产量难以一步到位的现实情况,全球疫情在1-2..

上一篇: 《大话西游》是一代人的标志吗?
下一篇: 贩毒集团从麦当劳那里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