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北京激光脱毛 汉民:希望有更多的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


更新日期:2020-12-10 11:07:11来源:网络点击:678286

11月28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数百位学术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经、传媒、公益等领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与全球网友一同见证这一顶级文化盛典。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著名作家冯骥才等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杰出人士,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书院等机构,电视剧《清平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戴老师魔性诗词课》、凯叔讲故事·国学系列音频等项目获得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24部学术著作获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本届国学大典增设的国学新秀奖则由10位优秀青年学者共享殊荣。而最受瞩目的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则被授予两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许倬云与陈来。

“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发起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

“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发起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

接受凤凰网文化独家专访

“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发起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了凤凰网文化的独家采访,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文化:朱老师您好,“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从2014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您作为国学大典的发起人,请您谈谈其中的“变”与“不变”。

朱汉民:不变的是主题,我们一直在“致敬国学”。因为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在国学里面。目前海内外有大批学者在从事国学的研究和传播,他们的辛苦工作,他们做出的成绩,我认为都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敬意。所以我们开展了这样一个“致敬国学”的活动,希望借助这个活动推动国学的振兴和发展,这是我们的主题,不变的主题。

如果说有变化的话,每一届国学大典都在不断推出新的成果。我们每一届的主题,内涵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这一次增加的“继承创新,文明互鉴”,我认为是非常切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而且也非常切合我们“致敬国学、重建斯文”这个大的主题。但重建斯文并不是要走向文化的孤立主义,而恰恰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文明对话、文明互鉴。

总的来说,国学大典的主题在不断发生变化,思想内涵在不断深化,但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学,是我们不变的主题。

凤凰网文化:在新冠疫情全球形势依然严峻、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复杂变化之际,您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思想和观念仍然有重要价值?请您从古典经典中提炼几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关键词或者一两句话。

朱汉民:2020年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难以忘记的年份。应该说这一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人生轨迹都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年初的时候我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但是在我们国家抗击疫情逐步取得胜利之后,我们心情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次新冠疫情是一场大自然的灾祸,这场灾祸的突然出现,应该说是对人类各个文明的一场考验。

这次抗击疫情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因素,与我们国家的制度以及群众的紧密配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个深沉的因素,就是文化和文明。在世界不同文明之中,中国表现得这么出色,确实和她的文明有关。我认为,中国文化中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可以列举几个。比方说,中国思想有非常强的“生生”理念。中国人不相信人是上帝创造的,而相信“天地生人”,就是说,天地自然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人类也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要生生不息。所以中国人都有一种把生命、生活看得高于一切价值的思想理念。这一思想理念在中国古代经典里多有体现,比如《周易》里提到的“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把生命、生活看得高于一切价值,而且也以这个价值来衡量一切政治。像《尚书》里就非常强调“生民”,就是说政治的合法性在于政治体系能够“泽润生民”,即能够让人民好好地生,首先要活下来,然后越活越好。面对这次疫情,不管大家面临多少困难,不管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中国人始终把生命价值看得高于一切价值。这就和其他一些文化认为生命低于自由的追求不同,中国文化认为,生命价值要高于一切。

所以我认为,“生生”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经典里的一种核心价值,是中华几千年文明所积淀下来的核心价值。中国传统社会将人民称之为“生民”,立德、立功、立言的目标是“为生民立命”,“民”就是人民、民众,“生”就是生活、生命嘛,我们必须以生命为最高政治目标,生命本身也代表最高价值。这样一种理念源于中国经典,也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国传统的“生生”理念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第二个,我认为是“仁爱”的理念。孔子讲仁,主张“仁者爱人”。这次疫情是一场大自然的灾祸,我们人类必须要团结起来,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我特别感动的是,武汉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大家都非常关切,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自告奋勇跑到第一线去,这就是表达了一种仁爱的精神,就是把他人的事也看成自己的事。

仁爱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优秀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价值观念。仁爱就是把我们人和人之间联结成一个整体,人和人之间是一种相亲相爱的关系。要能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家互相关心,守望相助,急人之所需。所以,面对这么严重的疫情,我们的人民能够这么团结一心,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三个是“天下”的理念。就是说中国人的仁爱精神并不局限于小范围,而是认为人类是一个整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天下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一切利害关系、一切灾祸,我们都不能置之度外,独善其身。所以我们会看到,我们的国人都非常关切全世界的疫情形势,我们国家的疫苗研制出来后,我们党和国家也强调,疫苗是作为一个全世界人民的公共产品,这就是一种“天下”的意识。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三种意识,在今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已经做出了最好的答卷。

凤凰网文化:您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朱汉民:目前来说,我最认为最需要突出的就是中国文化里的“致中和”观念。说实话,现在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或是在其他领域,都容易走向一种极端主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极端,要么就是复古主义,要么就是全盘西化。

复古主义就是认为古代的一切东西都好,这是不对的。文化和文明是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我们必须要继承我们文化、文明中优秀的、好的东西。事实上现在也有很多人借弘扬中华文化的大旗,把已经被历史淘汰的一些东西重新拿出来,我认为这是一种极端主义,这不是“中和”的态度。当然我们也反对对自身文化、文明的妄自菲薄。实际上,从五四运动以来就有一种倾向,过分美化外来文化,过分贬低自我文化,这同样是不对的。

我们弘扬和致敬国学,就是要扭转过去这些极端的倾向。包括在经济领域,到底是闭关锁国还是继续改革开放,也有两种极端。我一直认为,不论是在文化、经济、政治方面,我们都要反对那种极端主义,要有一种“致中和”的态度,我认为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大精髓。我们必须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把握一个“度”,这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的非常重要的价值资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本文系凤凰网文化独家专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采访/向松阳,整理/向松阳


相关:

辽宁大胜江苏,丛明晨21分,郭艾伦17分球长体育12月7日讯 CBA常规赛继续进行,辽宁男篮对阵江苏男篮。首节开始,江苏开局打出一波8-3的高潮,辽宁只能依靠梅奥得分紧咬比分,双方手感不佳,接连打铁。暂停过后,威尔斯连续得分,江苏保持微弱优势。威..

天津泰达致函中国足协 申请延用泰达足球队名称天津北方网讯:12月7日,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致函中国足协,申请延用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及泰达足球队名称。此前,中国足协曾提出要求,除在去年已完成“中性化”更名的大连人俱乐部,其他中超俱乐部均需改..

上一篇: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美军冷战侦察机飞临东海
下一篇: 很多关于杜甫的陈词滥调该被打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