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八达岭今天是个好日子歌词 长城文化节搭建全国长城保护交流平台


更新日期:2019-10-25 08:42:24来源:网络点击:638653

10月19日至26日,2019北京八达岭长城文化节在延庆举办。来自中国长城行业专业组织学会的专家、学者,和北京、天津、河北、甘肃等长城沿线省市代表,以及从事长城保护、文化产业代表等各界人士,相聚在八达岭长城脚下,通过长城文化高峰论坛、长城文化主题展览、“夜话长城”沙龙等系列活动,共襄业界盛举。

多年来,延庆区稳步推进长城遗址保护工作。179.2公里的长城比邻妫水,环拥延庆,留下了无数传奇和故事。以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为依托,延庆深挖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坚定不移地做好长城文化带建设“排头兵”,着力搭建全国长城保护发展的交流平台。

八达岭上共结“长城缘”

10月19日晚,八达岭长城望京广场上,原创纪实情景剧《长城缘》以长城保护员、文化学者、长城沿线当地农民等为原型,上演了一出“护长城、爱长城”的感人故事。正如故事中讲述的一样,全国各地的长城守护者在八达岭长城开启了一段结缘之旅。

2019北京八达岭长城文化节以“长城聚首·壮美中华”为主题,期间举办了八达岭长城文化高峰论坛、长城文化主题展览、“夜话长城”沙龙等活动,围绕保护长城、生态长城、文化长城的定位,展示了长城文化带建设成果,搭建起全国长城保护发展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彰显北京在全国长城保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据介绍,此次长城文化节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全国性三大特色。3场长城文化高峰论坛分别以政策落实与区域化发展、长城主体保护与生态建设、长城文化创新与弘扬为主题,邀请中国长城沿线城市领导代表、长城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及旅游业专家学者、长城特色历史文化研究、文创及文旅业内专家,就全国各长城段区域工作思路、现状及经验成果开展系列演讲、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并促成相关资源沉淀共享及倡议实现,明确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方向及社会意义,从而促进长城文化事业发展。

长城文化主题展览贯穿文化节始终,集合全国优秀长城书、画、印、摄影作品,并通过各国元首在长城留下的珍贵影像,突出八达岭长城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好长城故事。“夜话长城”文化沙龙是艺术与长城文化融合的交流活动,摄影界、绘画界、音乐界等专家学者在长城夜色中,思维碰撞,探讨长城相关艺术作品、文创产品的创作思路。

“八达岭长城是厚重的、包容的、国际化的,这次长城文化节也本着广泛参与的原则。既有专家学者研究长城文化精神,也有文创领域专家挖掘长城文化,还有长城保护专家探讨长城保护,更有科技企业参与,带来科技浪潮下长城保护和发展的新技术、新思维。”延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扩大长城文化节的参与规模,延庆区在长城文化主题展览“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展区设立互动区域,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发起“长城保护,加我一个”的公益倡议。“长城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身为中华儿女而自豪,保护长城是我们的责任。”刚刚爬完长城的游客张涛一笔一划地在留言板上写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签名、留影及寄语长城的形式,表达他们对长城保护的支持。截至10月24日,已经有4100余位游客支持长城保护计划。

三年计划掀开“护城”新篇

“建设长城本体文物线,重振延庆老城、永宁古城文韵古风,形成八达岭长城文化公园、长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庄科特色文化体验园多点支撑,组团展示海陀山麓、妫川河谷、百里山水画廊、九眼楼,复现古城烟树、远塞飞鸿等十大美景。”2019北京八达岭长城文化节开幕式上,延庆区发布了《延庆区长城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三年的行动任务。

多年来,延庆区不断推进长城遗址保护工作,成立延庆区长城文化带建设组,起草《延庆区长城文化带建设工作组工作方案》。截至2019年,延庆已累计投入文物保护管理专项资金达4.65亿元;其中,涉及长城文化带投入资金达2.9亿余元;累计修缮长城墙体19766延米,长城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应用文物保护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文物保护单位消防、避雷、安防等48项工程,其中长城安技防项目18项,涉及44座敌台、10989延米墙体以及2座城堡,墙体覆盖率6.1%,敌台覆盖率9.3%,城堡覆盖率4.8%。

《三年行动计划》让延庆区长城保护向纵深发展,实现了三个“第一次”和三个“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第一次以项目化方式进行未来几年长城保护工作的全面布局,第一次以长城文化带为核心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第一次结合全域旅游对长城资源挖掘利用进行分区规划;同时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长城保护体系全覆盖,长城本体和长城周边文化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全覆盖,长城、红色、地质、生态、农耕等多元文化交通共享全覆盖。

据了解,《三年行动计划》已经“迈开步伐”。延庆区在全区长城分布的乡镇统一招聘长城保护员,形成了完善的区、镇、村三级长城遗产保护管理体系,长城重点点段全天巡查、一般点段定期巡查、出险点段快速处置、长城野游科学管控,拉起长城人防网。

同时,延庆启动长城遗产保护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工程,试点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卫星遥感、激光点云等高新技术,建设智能管理系统,获取长城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和三维建模,帮助工作人员掌握长城信息更精准更便捷。“无人机巡查系统一方面能检测长城本体、提示坍塌,另一方面能监控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长城周边环境变化,为保护长城提供大数据。”延庆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系统已经进入建模阶段,明年上半年就能全面应用,届时,人防加上技防,延庆区域内长城防护将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长城故事彰显文化自信

白马关“完美楼”传奇、京张铁路与万里长城、长城卫士上岗记、义务守护长城三十年的梅景田老人……从过去到现在,大大小小的传说和故事沉淀着长城的文化内涵,孕育了长城精神。

一个水壶、一个背包,一把镰刀、踏上登山鞋,八达岭镇石峡村村民梅景田就这样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长城守护岁月。不管严冬酷暑,梅景田坚持每月至少踏查四五遍古长城,在荆棘丛中用镰刀砍出了一条踏查“专线”。遇到私刻乱画或乱扔垃圾的人,他不惧威胁当面劝阻;号召成立“村级”长城保护协会,让乡亲们都来义务守护长城;还闹过误会,“赶跑”了八达岭长城博物馆人员。“其实说实在的,我也不图什么荣誉,就想别再对长城造成人为破坏了,让它永久性地保存下来,毕竟是一段历史,利用得好的话就能发挥很大作用,不利用光毁坏的话,这段历史也就没有了。”梅景田说。

对于延庆人民而言,住在长城脚下,长城是“家”,像梅景田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延庆区致力于挖掘长城背后的故事,并进行相关题材的舞台剧创作,2018年,联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了大型原创长城题材话剧《春风正度》,话剧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上演。《春风正度》以30年镰刀开山护长城的延庆老汉梅景田、父子两代60年共同守护长城脚下青龙桥火车站的站长杨存信,以及2017年度北京榜样、义务捡拾垃圾20载的“环保奶奶”贺玉凤等延庆区榜样人物为原型,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把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作为表现延庆本土生活的剧目,演员们偶尔出现的延庆方言“唰儿”显得十分“接地气”。《春风正度》在展现延庆地区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彰显了“长城文化带”所蕴含的历史积淀、丰富资源和文化自信。

此外,延庆还依托历史文化景观,着力促进文旅融合。依托八达岭长城、古崖居等优质文物资源,加大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力度,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文化旅游金名片,促进文旅融合,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聚力筑牢长城生态底色

作为京西北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延庆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功能定位,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切实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长城”已经成为延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长城文化带建设两年以来,延庆不断加强长城生态建设,实施延庆区长城文化带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对长城沿线、交通干线和妫河两岸近20万亩林地进行绿化、养护、抚育和病害防治。

延庆区实施八达岭长城生态景观建设项目,实现厚重人文与美丽生态的有机结合。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世园会、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绿地精品化为方向,八达岭长城景区全面提升整体环境,保持花卉色带种植区12万盆的最佳观赏状态、增加游客休息坐凳20套、继续推进北城彩叶景观林种植工程、完成和平园1500平方米林地恢复工作。根据季节变化突出长城山林的大景观绿化特色。此外,还种植了元宝枫、黄栌、豆梨、文冠果、侧柏等1万株,护坡保水的小冠花、马莲等1.5万盆,呈现戍边战鼓、丝路驼铃、世园花开、荷韵飘香等15处主题景观品牌,打造了2019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长城分会场。

此外,延庆还策划九眼楼长城景区文化景观提升项目,启动四季花海旅游休闲廊道工程,九眼楼(石窑村)旅游住宿项目被列入市政府“沿长城精品酒店”项目库,为九眼楼长城景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启动八达岭长城景区商业街、八达岭饭店、东兵营等业态升级改造工程,筹备成立长城文创联盟,提升八达岭核心区文化旅游品质。

文/魏昕悦  


相关:

「散文」 跌落人间的羽毛[散文] 跌落人间的羽毛作者:跌落人间的羽毛跌落在这个世界已经30几年了,也轻薄如羽毛一般在这块大地上飘了30年了,遇上过很多人也遇上很多事,只是从未正规系统的向世人介绍过自己。趁着这血还是热的,眼睛还算..

一年最后的秋天!今天是2019年10月24日,己亥年九月二十六,时为霜降,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古籍《二十四节气解》有言:“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阴气始凝。俗话有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

上一篇: 俞敏洪:斤斤计较的家庭,走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
下一篇: 国家大剧院实现歌剧直点播国际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