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frin卡通图画 ge再次领受艺术的澎湃能量,在爱丁堡


更新日期:2019-10-11 09:39:24来源:网络点击:635543

史上最大和世上最大的艺术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最近又公布了今年的成绩单,创纪录的856541张演出票既刷新了自己的纪录,也又一次刷新了世界各艺术节的纪录。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的剧目总量达到了3800个,来自150个国家。

和一般表演艺术的审美倾向与经典定义不太一样,在这三周当中,爱丁堡的剧场内外,作品议题涉猎相当广泛,从气候危机到黑人、亚裔和少数族裔身份,从心理健康到残疾群体和工人阶级等关键问题,与各种社会议题有关的作品都蓬勃出现,剧场作为社会论坛和讲堂的功能日益彰显。但这也并不妨碍它仍然是一个娱乐性作品众多的节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年轻人在时晴时雨的剧场外、花园里聚集,喝上一杯,交流一下观感,是艺术节期间最常见的风景。

即使是正襟危坐的老一代白发白人观众,也不得不接受舞台上日益前卫的表现形式和激进的话题,作为中产与经典艺术代表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跟边缘艺术节之间的鸿沟仿佛也日渐缩小,讨论的话题更相似,剧目的形态也更接近。例如这次在爱丁堡节日剧院小剧场上演的《无目的运动》便令人印象深刻,该剧由几位残疾人主演,他们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欲望、挫败、爱与希望。剧中那种既残酷又动人的真实,让你不得不对舞台上的一切肃然起敬,同时也会在剧场之外看到残疾人时,心中自然而然地多了一分柔软与悸动。

无独有偶,爱丁堡边缘艺术节当中有一部关注极老老人的作品《死死死,老人家去死》(Die! Die! Die! Old People Die!),这部标题劲爆的作品,现场却幽默动人,以一个120岁老人极度缓慢的日常生活现场为基础,引发的却是关于生命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活?我们老了会怎样?应该如何度过老年生活和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与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的自由和野生不一样,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一直以来以经典面目示人,几乎算是整个国际表演艺术领域最新最高成就展示地。但这种经典的舞台,有时也难免陷入古旧的框架和套路。今年的几部大戏,像英国国家剧院的《彼得·格尼特》改编重现了易卜生史诗名剧《培尔·金特》,著名苏格兰演员James McArdle在剧中担任主角,但这部舞美乍看耀眼的作品,表演方式仍显陈旧,即便有戴维·哈瑞这样的编剧大师助阵,整出戏也还是让人略觉乏味。由苏格兰国家剧院改编的诗人杰基·凯(Jackie Kay)回忆录《红尘路》的同名作品也是同样的问题。

另外一部同样是名团名家的柏林喜剧歌剧院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题材是柴可夫斯基在西方世界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但演出就只能说一般般。虽然台上的演员达到了俊男美女和好身材级别(要求演员身材好,好像是近几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歌剧剧目的普遍趋势),可牺牲了唱腔。逼真的草地与森林在半小时之后就开始陷入审美疲劳的困境。

当然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也同样不在少数。来自荷兰国际剧团的新作《俄狄浦斯》全新演绎了古希腊悲剧故事,人物全部化身为现代生活中的常客,复杂多变的剧情也被浓缩于三一律的剧本框架之下,讲述了大选前夜的俄狄浦斯面临一个又一个人生巨浪的悲剧命运。其干净凌厉的导表演手法及简洁的舞台设计,让不少观众演出结束之后一直抚胸深呼吸,坦言一直沉浸在紧张的剧情里喘不过气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曾经以《我,马瓦利奥》和《等到深夜又如何》到访中国的英国著名演员蒂姆·克劳奇参与编剧和主演的苏格兰国家剧院作品《全体急救》,以演员读剧的方式呈现,并且带领全体环绕而坐的观众一起“读剧”。读的并非一般剧本,而是一本图文并茂、经过精心设计的书,在读的过程中,观众成为演员和演出的一部分,共同经历被某种宗教性极权压制的体验,感受着剧中“统治”与精神控制的严峻气氛。

作为一个传统型观众,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经典节目单中抽身回到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的广阔天地,会发现一个更大更新的世界。在今年的边缘艺术节中,用新马戏讲故事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如来自加拿大的新马戏剧《画廊》以当代艺术和观众之间的微妙关系为主题,用幽默、荒诞和出人意表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一场让人大开眼界的形体探索之旅,这样形式新颖又诙谐好看的戏,自然一票难求。

另外一部同样融入新马戏绳技的作品《正确》,讲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精神独立过程,作品在只有三十个座位的小讲堂里上演,讲堂天然的挑高高度和环形围绕的塔式观众席,包裹着全裸女主真诚与动人的陈述。而她一次又一次奋力爬向绳子顶端的“拼搏”历程,则使得本身难度系数并不高的新马戏技巧与作品主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式与主题完成了一次极佳的互动。

把形式玩出新高度、用新形式讲故事的作品还包括《弗兰肯斯坦:如何创造一个怪兽》。它将嘻哈音乐和Beatbox这种新潮的音乐技巧融入到戏剧中,将弗兰肯斯坦的诞生与困境与新一代年轻人的叛逆和躁动结合起来,好看,好听,表演现场激情四射,一片沸腾。与“弗兰肯斯坦”这一经典主题相关的作品还有来自美国的《手工电影:弗兰肯斯坦》,这部集真人表演、手工电影、现场音乐与音响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大型创新作品,把弗兰肯斯坦塑造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底层受害者,他对爱的渴望与失望成为纵贯全剧的动人金线。

还有一部非常可爱的作品是《朱丽叶与罗密欧》(Juliet & Romeo),将人们以为早已死去的世纪情侣罗密欧与朱丽叶拉到了现实生活中。经历了21年婚姻生活的他们走入困境,不得不通过回忆和对话来复盘他们的矛盾与困扰,也在对话中重新审视现实生活中不再浪漫的爱该如何向前继续。创作者打破了观众对于经典情侣故事的美好幻想,鼓励现代女性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情感与性。

《我们无法重塑新时代》是一部环保主题剧目,但它的表现手段却极为特别,前半程可以说是沉闷和令人费解,但后半部分的倒叙式影像重现,才揭示出终极秘密武器。原来,前半段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被录下来之后倒着放才能看懂的,而且等你回到最初的原点时,才会明白,为什么有些被破坏了的事物或环境,是永远回不去的。

无论是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经典导向,还是边缘艺术节的多元定位,都充分呈现出这个艺术大国在表演艺术领域的澎湃能量。舞台上的这些作品,在展现艺术家的思考与创作的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印记与人类共同的命运和话题,而这恰恰是表演艺术在人类历史中最珍贵的作用。

正如爱丁堡边缘艺术节首席执行官肖娜·麦卡锡所说:“边缘艺术节是爱丁堡和全球的完美结合,这个宏伟的中世纪城市及其居民,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艺术家。在世界各地政治分裂和不确定的时候,从我们的环境、性别、政治、种族等方面,艺术节都在进行着激烈而平等的对话,这一平台的作用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

或许,正因为这种多元与共存,才能让这个艺术节卖出世界上最多的门票吧。


相关:

四国赛国奥首战约旦10月9日,中国国奥队将迎来重庆万州四国赛的第一个对手约旦队。 去年11月,国奥队在希丁克的带领下参加万州四国赛,那是希丁克执教后第一次在国内亮相。时隔一年不到,与约旦队的这场万州四国赛又成了国奥队新教练..

体操世锦赛:中国队名列女团第四2019体操世锦赛8日进行了女子团体决赛,“黑珍珠”拜尔斯领衔的美国队以较大优势夺冠,中国选手刘婷婷在高低杠和平衡木比赛中接连出现失误,最终中国队名列第四,无缘奖牌。 本届世锦赛团体决赛采取5-3-3赛制,即..

上一篇: 自然人文相结合 北京15家老年文旅基地将提升
下一篇: 北京站入选新一批国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