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年轻人缘何爱綦建虹 看《老中医》


更新日期:2019-03-25 11:17:19来源:网络点击:614982

近日播出的电视剧《老中医》引起了观众热议。虽然批评与表扬的声音兼而有之,但尝试找出自己独特的“卖点”无疑是此类正剧作品吸引观众的法宝。

《老中医》的剧情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上海,由5个医案贯穿,讲述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中医废止案”后,中医翁泉海带领同人共同抵抗中医废止案,并保护中医这一民族瑰宝的故事。

正是医案这个切入点吸引了韩晓这样的年轻观众。“如第一集中出现的打官司剧情,就让我想到现在的一些医闹事件。作为观众,我觉得剧中官司打得胡闹,其实现实中这样胡闹的事情也不少。”韩晓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这部电视剧中的很多内容都引起了他的共鸣。

写中医却以医案为切入点,是《老中医》在情节设置上的用心之处。除此之外,剧中主人公翁泉海下笔书写药方时一丝不苟的落款,女主角葆秀厨房中的摆设,以及小铃医的手推车上那被磨得锃亮的把手,都体现了该剧在细节上的用心。该剧由陈宝国、冯远征、许晴等优秀演员主演,他们的演技和塑造人物的能力也保证了这部剧的整体水准。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在一部剧中展现其精髓并非易事,但这也正体现了正剧创作的功底。

对于《老中医》的专业水准,北京同仁堂一名从业者表示,这部剧中出现了许多中医领域的经典药方,如剧中提及的四君子汤,吴雪初对翁泉海运用补中益气汤另辟新路的解释合理,“秦仲山患病日久,大骨枯槁,大肉陷下,五脏元气大伤,营卫循序失常,脉若游丝似豆转脉中,且舌苔全无,此乃阴阳离决阳气欲脱,回光返照之先兆也,翁泉海不用大剂量补气的人参、黄芪,也不用补阳的鹿茸、附子,而用补中益气汤以求补离散之阳,挽败绝之阴,清虚中之火,升下陷之气,不温不火,不轻不重……”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铃医摇着铃铛在大街上行医,这种铃铛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虎撑,一般是铁或铜质的圆环造型,外圈留有一道缝隙,环内中空,里面有两颗到四颗圆珠,拿在手里摇晃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从而可以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在摇动虎撑时有一定规矩:如果放在胸前摇动,表示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摇动,表示医术较高;举过头顶摇动,象征医术非常高明。剧中小铃医的母亲在胸前摇虎撑的动作也与此对照,可见此剧的创作是较为严谨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小吴认为这部剧还是比较写实的。

但剧中也有一些明显错误。如小铃医背《黄帝内经》,是天食(sì)人以五气而不是食(shí)人以五气,因为此处的食是喂养的意思。尽管有一些纰漏,情节也有一些争议,但《老中医》还是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事实上,年轻观众受教育程度较高,同时也有着摆脱幼稚标签的内在焦虑。因此,他们对政治、历史、军事正剧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只是目前并没有被很好正视和挖掘出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阳说。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杨洪涛也认为,电视剧市场从来不缺乏对正剧的渴望,但优秀的正剧作品创作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资深编剧近年创作乏力,而一些年轻编剧又缺乏必要的积累,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业内重视并得到解决,相信会有更多更优秀的正剧作品吸引到更多观众。


相关:

严修:追求实学,不务虚文▌蔡辉 “就过去人物言之,严氏之持躬处世,殆不愧为旧世纪一代完人。而在功利主义横行中国之时,若严氏者,实不失为一鲁殿灵光,足以风示末俗。严氏其足为旧世纪人物之最后模型乎!在吾人理想的新人物未曾出现以..

春分时节话风筝 古人为什么要放风筝? ▌赵运涛 春分时节,大地回暖,清气上升,正是踏青放风筝的好时候。古人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是一项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而风筝制作技艺也是中..

上一篇: 于海执棒 “天方夜谭”令人陶醉
下一篇: 故宫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