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读蒋勋,看人生旅途中秦桑曲 别样风景


更新日期:2019-03-05 11:04:54来源:网络点击:613610

我国台湾台北有一风流人物,他通晓中国文化,也懂西方历史;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英文法文也不差;他可以鉴赏国画,也能画出油画;他能讲圣经故事,也能聊佛法公案……最后,他还可以把其中有意思的精华写成文字,跟读者分享。

他就是蒋勋。从1984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至今,他创作已有30余年。30多年来,蒋勋笔耕不辍,他从中华文化之美,写到西方艺术之美;在巴黎作画,在淡水河边禅思;描摹京都的钟声,也眷恋台湾的群山……从未停止过将生活中那些挥之不去的画面付诸笔端。

而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蒋勋散文》一书,贯穿了蒋勋整个创作生涯,将其中最真挚、最温柔、最私密,也是最经典的文章,整理结集。书中既有讲文化之美的篇章,也有他对台湾那些人、那些事的评判与重现,最重要的是他记录了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风景与岁月。

在名篇《出走》中,他写了辞去工作,回巴黎租房子画油画的经过。他说,自己在固定而重复的生活中,感觉到了太大的寂寞。不再对新事物有好奇,不再有梦想,不再愿意试探自己潜在的各种可能。他不愿这样度过往后的人生。于是他穿着牛仔裤来到了巴黎。选择巴黎,因为那里有他25岁没有做完的梦。年轻时的梦想是很容易淡忘的,但他庆幸,自己没有忘。他在巴黎租的画室,是当年法国贵族的马房,原来拴马,现在供人画画。他说这马房“高大明亮”,在这里抓紧一切时间创作,与悠闲适意的法国节奏格格不入。但他知道,这是在找回遗失在这个城市某个角落的自己,找回25岁未曾做完的梦,找得很急,仿佛再不去找是很大的遗憾。

蒋勋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体察,让他能探知到有温度的美。如书中《屋漏痕》一篇,从墙上的一块水渍,引出中国书法绘画都常提到“屋漏痕”的笔触,从而将中国书法、水墨画的美缓缓道来——“水墨,水无形,墨有色,有色在无形中消融,无形日积月累,叠积了岁月与年代,竟成纸上一片永久的渍痕。”文中不仅梳理了历代名师对这种技法的掌握,还将水墨的意境与人的心境结合起来,带着我们从蜿蜒的书画痕迹中了悟到人生更阔远的意蕴。“屋漏痕”暗喻着中国美学追求的意境,古老的中国文化,在蒋勋的笔下鲜活起来。

蒋勋的文字,寂静温柔,却也有着充沛的生命力。《蒋勋散文》中极受读者喜爱的,要数《春莺啭》一篇了。蒋勋的文字仿佛有声音、有色彩,将古乐曲《春莺啭》的亮烈美音,与盛唐之春的明媚繁华,奇异地揉和在一起,读者能从字里行间,听到春光、繁花、鸟的啼啭交织连梭成的声音。每次读蒋勋,都能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的启蒙、人生的顿悟或心境的平和。

一本《蒋勋散文》,读尽“台北之子”30年雍雅岁月,看见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学艺术里照见生命的不同可能,与一切有情众生,领会人生中的舍得与难舍。


相关:

“晚清通”田沁鑫还原《北京法源寺》一部《北京法源寺》,半部晚清思想史。这部快意恩仇的思辨大戏,四年前带着禅意美学的独特气质款款而来,3月6日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登国家大剧院。 6日晚上6点,北京青年报旗下北京头条App文化视频直播栏目..

世界最美的书“醉美”于中国传统文化一本书,用的是过去老店铺包点心的纸张,拿在手里会“掉渣”,打开翻看怕碰坏,像一册老账本,记录着渐行渐远、充满智慧的民间老行当。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在国内斩获多项大奖后,又..

上一篇: 当图书与电影携手,我们在看什么
下一篇: 《德国极简史》半天时间读懂2000年德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