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280余件吉安文青瓷演员表 物首博展出


更新日期:2019-03-02 08:01:44来源:网络点击:613460

今天,三星堆“胞弟”、伏鸟双尾铜卧虎等280件“网红”文物在首都博物馆粉墨登场,回望吉安数千载。

走进《望郡吉安》展厅,灯影营造出潺潺溪水的感觉,颇似步入江南望郡。率先亮相的两件文物都是“网红”——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和伏鸟双尾铜卧虎静静陈设在双面透明的展柜里。吉安市博物馆馆长李希朗说:“这次带来了280余件文物,大部分都是一二级文物。有很多文物都已经十多年没有出过江西省地界了,因此非常值得一看。”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一度被网友封为最萌文物。这件文物长得酷似三星堆的标志面具——双目圆睁,龇牙咧嘴。“虽然长得雷同,也都是商代的文物,但两地相隔较远,是否有过实质交流还不确定,也有可能就是巧合。”李希朗说,“这件文物也有自己特色,眼窝下凹,眼球圆凸,内开孔洞。嘴张齿露,中齿铲形,侧牙钩卷,显得比三星堆的青铜头像更狰狞。”

伏鸟双尾铜卧虎造型很有趣儿: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左右各露一獠牙,突目粗眉,双耳竖立。然而,它背上却伏着一只小鸟,尖喙圆睛,竖颈短尾。“这是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出土的文物,学者们推测虎可能是墓主人家族的崇拜对象,或与其家族历史及传说有一定的关系”。也有人认为虎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有关。“猛虎和小鸟的构思让人觉得很奇妙。”李希朗说,“这种造型在当时有着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至今仍是谜,并没有定论。”

展厅中,还有很多有故事的文物。比如一件牛角兽面纹铜镈为确立镈起源于南方的说法提供了依据。一位讲解员介绍,镈是大型打击乐器,从中原地区的铜铃发展而来。这件文物器身所装饰的燕尾纹是新干青铜器的特色标志。鸟形的扉棱是赣江流域青铜器的一大特色。有学者认为大概在商早期,中原地区的铜铃传到长江以南,后来当地尺寸不断变大,变成了用捶打击的镈。这件文物是此类器物出土时代最早的考古发掘品。

该展览将持续3个月,观众可以免费到首都博物馆参观。


相关:

猫眼入局 演出票务市场格局生变从电影票务起家、如今已实现上市的猫眼,正在极力摆脱单一业务带来的掣肘,而演出业务的布局则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2017年成立演出事业部正式发力演出行业以来,猫眼现已坐上在线现场娱乐票务市场的第二把交椅,..

春节档电影好戏连台 青年电影人正成长为中坚力量今年春节档电影好戏连台。8部国产电影类型多元、风格各异、水准较高,在社会上形成一波国产电影观看与讨论热潮。这波文艺热潮诞生自怎样的文化氛围,展现出怎样的创作趋势,又显示怎样的社会心态?值得思考与透视..

上一篇: “晚清通”田沁鑫还原《北京法源寺》
下一篇: 《北上》笔端奏响大运河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