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晚清通”田沁鑫还原《北京法源寺青大教务 》


更新日期:2019-03-02 07:50:12来源:网络点击:613459

一部《北京法源寺》,半部晚清思想史。这部快意恩仇的思辨大戏,四年前带着禅意美学的独特气质款款而来,3月6日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登国家大剧院。

6日晚上6点,北京青年报旗下北京头条App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将走进大剧院,直播演出后台,从晚清服饰、东方表达的舞台到编剧、导演田沁鑫,主演奚美娟、周杰、贾一平等人的面对面访谈,从庙堂高耸到人间戏场,用镜头语汇描摹那群曾经震动古今的变法众生相。

田沁鑫坐镇 排练场英气逼人

近几日,剧组重又集结,清俊悲情的光绪帝周杰、慷慨义气的谭嗣同贾一平,以及不久前因《战斗民族养成记》收获关注的梁启超董畅等一众男演员,让整个排练场英气逼人。

田沁鑫坐镇其间,时而沉思时而起身示范,为了她钟情的晚清历史以及李敖先生的重托,她殚精竭虑写出13稿剧本,一字一句可谓熟稔,哪怕演员有半句的恍惚,她都能捕捉到。为了帮助演员找到更符合剧本气质的状态,晚清的正史及传奇她更是口若悬河、娓娓道来。

艺术家视角写出家国情怀

作为李敖先生唯一被改编话剧的一部小说,田沁鑫说,“这部戏截取的晚清历史节点是从戊戌变法到戊戌政变的10天,用政论体加推理悬疑的笔法,写了晚清政治家到精英知识分子间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个戏干脆点说是爱国的,这场变法中的人物都在努力寻找着一次国家级的突围,虽然失败了,但给后人留下了思索的空间,也惠及当下。我们不是拿爱国作为词汇和概念,这是仁人志士在国家级的困境中的一种不约而同。”

晚清历史中,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北京法源寺》依然昂扬,在田沁鑫看来,“历史就是进行时、当下发生时,历史不是过去,它就行走在今天,历史总是会和今天的思考产生共振。”这其中,田沁鑫没有想替慈禧说一句所谓的公道话,而是还原本就具备的政治家格局于她。对于除梁启超之外大都毁誉参半的名士知识分子,也没有给他们贴标签,而是纯粹的艺术家视角写了带有她个人家国情怀的历史。

病后复排此戏 看出了问题

4年前,田沁鑫只是单纯的导演身份,而今天,她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这些殊荣和职位都是在其去年重病痊愈后的变化。

对此,田沁鑫表示自己还在适应中,“逐渐从一个艺术家向一个我应该有的担当靠近。正因如此,今天复排这个戏,或许也会有一份更深的感慨。生病后再排戏,我反而安静了,以往有人说我的戏热烈,少了细节,而热烈也曾是我自己得意的地方,但生病后再看自己的戏,我看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北京法源寺》中康有为和光绪的戏就有点局促,这次我会想办法帮助演员提升。”


相关:

春节档电影好戏连台 青年电影人正成长为中坚力量今年春节档电影好戏连台。8部国产电影类型多元、风格各异、水准较高,在社会上形成一波国产电影观看与讨论热潮。这波文艺热潮诞生自怎样的文化氛围,展现出怎样的创作趋势,又显示怎样的社会心态?值得思考与透视..

节日文化味儿更浓 传统仍是春节的精髓2019年春节,“文化”成为热门话题。回望已经结束的春节黄金周,除却不舍,更多人感慨:过年的文化味儿越来越浓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符号,是延续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春节文化可..

上一篇: 世界最美的书“醉美”于中国传统文化
下一篇: 280余件吉安文物首博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