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相声演员李涵冒险为自己的包袱青岛信息港 发声


更新日期:2019-03-01 16:57:21来源:网络点击:613376

他为自己创作的相声“包袱”在网络上发声,在收获了部分同行的支持和点赞以外,也引来了许多网友的误解,甚至是骂声——维护自己的权益,或许对于青年相声演员李涵来说,是一种“另类”的冒险。

李涵吐槽

自己的包袱怎么成了

别人的“原创”?

“……一个包袱足以带动话题,成为这段相声或这个人的标志。热传的同时没人会了解背后本来的真相。眼看着自己的包袱变成别人的原创,谁还愿意去写呢?”2月25日,李涵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了这样一段文字,最后一句是:“尊重原创,请勿抄袭。谢谢!”同时,他点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名字:欢乐喜剧人。

在文字的下面,他配发了一组图片。第一张图片是一对参加《欢乐喜剧人》的青年演员表演节目时使的一个包袱——

逗哏:“你说话都跑调。”

捧哏:不可能跑调——从来不跑调。

第二张和第三张图片分别是李涵与叶蓬、李菁等人在央视和北京电视台合作时使的这个包袱。

同一天,在这个微博之后,李涵又发了第二条微博,并放在了置顶位:“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伴随这句话,他配发了一个短视频:“不可能跑调”集萃。视频里,先是《欢乐喜剧人》中的两位演员表演的这个包袱。视频显示,捧哏在说到“从来不跑调”时使用的是方言。其后,是李涵与其他演员在之前不同的电视节目表演的这个包袱,捧哏同样使用的是方言在说“从来不跑调”,所有捧哏在说这句话时,方言都一样,也包括《欢乐喜剧人》里的那位捧哏。

网友回怼

说别人的相声段子是不是抄袭?

李涵之所以发第二个微博,是因为第一条微博引起的争议和质疑。

由于配发的图片里涉及到了当下最“火”的一位相声艺人,所以很多人开始围绕这位艺人对李涵进行了质疑,甚至有人为此争论起来,并文出秽语。

但即便是第二条微博,即便视频显示这个包袱是李涵原创并演出在前,但依然有人说“以前那么多人用过的老梗,他那个时候怎么不维权?”“我说这些自称被抄袭的怎么没有一个敢打官司的呢?”“照您这么说,那卖估衣卖布头学人家吆喝是不是抄袭?人家老先生写的相声段子你们拿来说是不是抄袭?抄网上段子手的包袱算不算抄袭?”

理解并支持李涵的人也很多。这不仅包括像相声演员刘钊这样的同行,也包括大量喜爱相声艺术的网友。

一位网友写道:“也不知道评论里那些文学梗‘battle’是怎么想到这些话的,借鉴的前提那得是您通知到原创了,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您摘抄一句名人名言还得写上某某曾说过什么什么呢,直接写那段话老师是不给你分的好么,我的确是不能给已故的文人学家打电话通知他们我用了他们的句子了,但是我也是会在作文里写上谁谁说的。”

争议焦点

原创“包袱”难  维权打官司更难

“我并不是要针对任何人,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创作一个相声作品,乃至一个包袱,太不容易了,希望大家尊重原创者的劳动,尊重作者。”李涵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

李涵说自己起初并没有看到《欢乐喜剧人》里播放的这个段子,后来是朋友告诉他,他才知道。李涵认为节目播放的这段相声,其本子的写作者应该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而节目编导和电视台的相关人员也应该负起这个责任。

提到被他人使用的这个“包袱”,李涵说,它最初是用在自己和李丁合作的作品《这些都是病》之中,“我们聊了一宿,其中这个包袱就‘聊’了出来。”后来,李涵又把这个包袱用在了自己其他的一些相声作品里。

对于相声创作,李涵说,现在相声市场竞争激烈,加上电视节目的要求,所以创作新作品成为了每个相声团体最主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一个作品的草本一宿能出来个大概,但是需要不断磨合和舞台试演,最终需要半年才会有一个相对成熟的作品呈现。

“像我们这样的‘小’演员都是自己带着作品去电视节目。”李涵说,自己也应节目要求给别人写段子。这种情况通常适用于那些跨界的“大腕”,这些作品一般最快一晚上就可以写出来。“我们一般知道这些‘大腕’说什么,怎么说,会让观众乐。观众一乐就算可以了。”李涵说。

实际上,在相声行业有很多作品都是一人说过,其他人效仿。例如马三立说完《钓鱼》,高英培去说;高英培最先说的《打针》,之后姜昆也用,还火了。对于这种情况,李涵表示,只要是相互认识,打声招呼,这些作品或者包袱就可以用,这也是相声行业里的规矩。但是本来就不认识,一声招呼也不打,这种行为就涉及到是否是侵权的问题了。

不过,如何维权,这也是让“李涵”们头疼的事情。“打官司太牵扯精力了,即便是一个‘包袱’,一个笑料,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李涵说。


相关:

别让粉丝“入侵”妨碍竞演公平第五季《欢乐喜剧人》2月10日晚播出了分组赛的第一轮,相声演员张云雷、杨九郎对阵单人脱口秀演员小沈龙,以大比分41分落差赢来了碾压式的胜利。但在节目播出后,针对这场对决中双方的表现,不少观众认为二者水平..

购车呈年轻化趋势 各大品牌如何把握年轻化市场?汽车讯据德国汽车周刊报道,购车人群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未来汽车市场比拼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赢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各大品牌在年轻的消费市场表现如何?又如何调整传播策略以匹配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德国纽伦堡的..

上一篇: 400余件文物展现青海历史
下一篇: 多名已故艺术家进“失联”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