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星夜相声会馆为清创术 传统追本溯源 嘻哈包袱铺创新表演形式


更新日期:2019-02-02 10:21:34来源:网络点击:613034

1月27日,北京青年报旗下文化视频直播栏目“后台”来到了民族宫大剧院,对“嘻哈包袱铺”封箱演出的幕后采访和现场实况进行了网络直播。这也是“后台”栏目“封箱大拜年”系列直播的第二期。与第一期的“星夜相声会馆”封箱演出“为传统追本溯源”特点不同的是,“嘻哈包袱铺”的演出给人以“创新中守望传统”的感觉。虽然两个相声团队的表演风格,内容主题均不一样,但殊途同归,在处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上,给人以启发。

热舞开场  打破相声次元壁

“海草,海草……”年轻演员李才、罗迦打头阵,上场没多久便开始跳起了 “海草舞”,随后舞台上又出现了“灯光秀”,两位相声演员和几位小姑娘一起跳起了热舞。

这样的开场也宣告了“嘻哈包袱铺”这场封箱演出的时尚感与年轻化。整场演出,演员最大年龄不过40岁左右,20多岁的演员成了主力。在内容上,包括“海草舞”、F4等流行元素融合其中,再加上服装化妆方面,打破了过去相声演出的一些“次元壁”。

除了以上的元素以外,这些年轻演员在语言的表述上、包袱的使用上、节奏的处理上,都有着更易为今天年轻人所喜闻乐见的表达。

时尚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是具有风险性的,例如前段时间饱受诟病的“时尚京剧”。但是综观这次封箱演出,“时尚”仅仅作为艺术表现的一种元素或者一种符号,并没有破坏相声艺术自身的规律,这是与“时尚京剧”这类破坏传统的不伦不类艺术截然不同的。

直指生活  讽刺性有笑有料

相声,一度被称为讽刺的艺术。尽管这样的说法不太全面,但失去了讽刺,相声就失去了一大片存在的土壤。不管“星夜相声会馆”还是“嘻哈包袱铺”,这两次的封箱演出都能看到一些讽刺性强的新作品,它们直指现实生活,直指人们身边的事。

刘钊、孙超的《旅游旅游》便是其中一例,这个新作品讽刺的是黑导游巧言坑游客盲目消费的现象。这种现象早已多次见诸报端,且为广大消费者所深恶痛绝。这样的段子表演起来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显然要比那些纯粹靠歌舞炫技,或者靠和捧哏逗咳嗽的相声更为高级,用行话说“皮更厚”。

事实上,两场相声封箱演出,无论是应宁、王玥波、王磊的新编《八大吉祥》,还是贾旭明、李菁的《北京话》,抑或刘钊、孙超的《旅游旅游》,都尽批评之能事,从生活入手,而不是假大空地为批评而批评,为讽刺而讽刺,现场观众无不捧腹。由此可见,真正脚踏实地从现实生活入手,从身边入手,是可以创作出“有皮有肉”,有笑有料的优秀相声作品的。

创作在先  创新需一步步走出

传统艺术工作者现在最爱谈的就是“创新”。什么都是创新,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大部分谈的“创新”,其实是创作的事情。

创作,自然是要推新作品,这不等于创新。创作是艺术工作者应该做的基础事,这件事做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创新。

什么是创新呢?数来宝演化成快板,快板又衍生出快板书,这叫创新;评书从坐着表演变成了站着表演,这叫创新;梅兰芳从玻璃罩子里走出来,排了《生死恨》《穆桂英挂帅》,这叫创新……而这些举措,在当时还没有人会将“创新”挂在嘴边,他们的一切出发点仅仅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观众的需要,创作出好的作品。

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对于艺术行业来说,创新是通过扎实的创作一步一步走出来的。空谈创新,用“创新”二字去“蒙事行”,冤人讹人,弄一堆所谓的新的东西去破坏传统艺术,那与创新精神相违背。

两场相声封箱,能够让我们看到目前相声发展特别是小剧场相声发展的真实情况,这才是真正的“皮儿厚”的好演出。


相关:

好作品,观众不缺席随着网络视听节目制作力量的加强,节目内容日益多元,节目类型化也日趋明显。在网络视听平台提供的海量节目面前,用户对节目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要想留住观众,节目要尊重创作规律,内容更要有新鲜感、有所创新..

温暖的“流量” 为年节时分的情感导航爷爷满大山寻找“啥是佩奇”,他为孙儿手造的鼓风机小猪一夜间在朋友圈刷屏;妈妈给临行的游子多加了一桶土鸡蛋,沉甸甸的离家行囊引发网友晒照片接龙;一家三代人同走家乡七里地,“四海好大,欢迎回家”成了新近..

上一篇: 二〇一九年央视春晚完成第四次彩排
下一篇: 春节休闲模式的转变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