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图书发财之道 馆提升内涵 用高品质服务把读者留下


更新日期:2018-12-07 23:39:22来源:网络点击:522435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会点,内陆腹地广阔,辐射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区市,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自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并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滨海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多重叠加的历史性窗口期,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已成为国内外企业青睐的投资热土。如今,这里已聚集了逾7000家外资企业、上万家内资企业,在这里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40家。

经济向好,企业家青睐的背后是天津滨海新区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把握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滨海新区提出了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全力打造集聚、开放、智能“三大经济”的发展战略方向,明确了实施深化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改革攻坚、创优开放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六大行动”的战略举措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保障,目标就是要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数一数二、朝气蓬勃、生态宜居的新城。

与此同时,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滨海新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已基本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高颜值滨海新区图书馆人气火爆

今年国庆长假,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迎来了一周岁生日。一年来,滨海新区图书馆备受读者青睐。春节、五一、中秋、十一……几乎每一个节假日期间,这里都会人气“爆棚”。从开馆至今,滨海新区图书馆已经吸引读者和参观者超过255万人次。大家纷纷走进这座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图书馆”“每个爱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全球终极图书馆”的“网红图书馆”,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

“人太多了。”津滨国泰(天津)安保服务有限公司的保安队长李文志说,国庆长假10月1日到5日,滨海新区图书馆客流量最多的一天接近2.6万人,最少的一天也超过2.15万人。游客多,是对安保工作的最大挑战。工作时间要不停地走动,维持好馆内秩序。一天下来,他得走4万多步。

人多的一大原因是滨海新区图书馆的颜值高。

由于进馆只需安检,不需要证件,这大大节省了进馆时间。进入馆内,人们的目光会先被中庭的设计吸引——层层叠叠的白色阶梯,从地面向上延伸,这些阶梯构成了书架、坐席、阅读区,造型蜿蜒曲折、疏疏密密,立体而又生动,极具科技感。被层层“书山”围绕的是一个外径21米的巨大球体,立在中庭正中,意为“滨海之眼”。别小看这颗“球”,它是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表面分布着44万个LED灯,如同眼睛一般与城市对视。它还是一个报告厅,内部具有环绕立体声和数字放映功能,有82个伸缩座椅,是图书馆开展公益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网红图书馆刷屏了,一直想来,来了之后感觉比照片里看到的还要震撼。”专程从北京来的张先生说,趁着假期带着全家来图书馆看看。正因为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丰富的建筑语汇,滨海新区图书馆在开馆后迅速红遍网络,慕名而来的读者与参观者络绎不绝,日接待量最高时突破2万人次,一到节假日门口更是排成长龙,可谓近年来最火的“现象级”图书馆。

“改变了大众对图书馆已经衰落了的看法”“比书本更奇幻”。今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18年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其中滨海新区图书馆位列榜首。“开阔的空间体验是给大家最好的礼物。”在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建筑分院院长、滨海新区图书馆中方项目负责人赵春水看来,滨海新区图书馆正是从“阅读”到“悦读”的空间体验模式上进行了探索。以中庭“书山”为例,它不仅联系各个功能区块,满足了基本的阅览功能,同时创造了一个承载多种活动类型的均质化公共空间,读者的各种行为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找到适合的场所。

打造高质量、高品位文化服务的新时代典范

“开馆初期,很多人确实是为拍照发朋友圈而来。”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馆长张会凤说,随着图书馆影响力越来越大,来这里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年来,滨海新区图书馆外借图书合计约98.8万册次(其中中心馆区74.9万册次),外借人次约27.6万(其中中心馆区21.4万),新办书证合计约8.7万个(其中中心馆区7.5万个)。“滨海新区图书馆在网上爆红,也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很多人自然也会质疑,图书馆修建得这么漂亮,是不是只是徒有其表,只是一个旅游的景点而已。”张会凤说,高颜值体现的是滨海新区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但最终能把人留住的还是内涵。“要把滨海新区图书馆建成群众享受高质量、高品位文化服务的新时代典范,这是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我们已全面启动滨海新区图书馆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力求使其内涵和颜值更加匹配。”

“在提升图书馆内涵方面,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四方面的工作。”张会凤说,一是丰富和健全馆藏资源。目前,新增中、外文图书31.2万册和外文报刊80份。自习区、社会科学阅览区7层以上图书全部上架。数字图书馆、古籍书库、音乐图书馆和地方文献馆建设取得新进展,数字资源总量达50TB。二是加强基础建设与管理。整合区属5家图书馆,推行“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分结合、顺畅高效”运行管理模式,建立远程办公监管系统,健全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开展全员培训,增加安防设施和巡导员,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总分馆体系建设。通过内涵提升,发挥中心馆的核心功能和神经中枢作用,采取“多馆区、总分制”模式,增强向农村和卫星城辐射能力,实现全域通借通还,着力解决基层群众读书难、读书少的问题。截至目前已建街镇分馆18个,居村三级图书服务网络300个。增加查询、检索、办证、借还等自助服务设备,增加24小时室外自助服务点,实现全天候借还服务。四是塑造“书香滨海”服务品牌。目前已举办“读遍书山”品牌活动27期、“社区小讲堂”130余场、“小小志愿者”活动40多场次,开启“同心讲堂”“滨海市民文化讲堂”等特色品牌讲座,并探索建立“阅读组织”孵化器,强化引导全民阅读功能。

“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就是要提升图书馆的内涵品质,真正回归阅读的本质。”张会凤说,许多慕名到滨海新区图书馆的读者,进馆看了中庭后以为就结束了,其实并不是。中庭只占滨海新区图书馆很小的一部分。

滨海新区图书馆共六层,一层为亲子阅览区、自助设备区、视障学习区以及老年人阅览区,二层为儿童借阅区、自习厅以及展厅,三层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文图书开放借阅区,四层为中文报刊阅览室和外文阅览室以及报告厅等,五层为音乐图书馆、电子阅览区等。目前,滨海新区图书馆藏书数量近60万册,包括外文图书14150册、盲文图书1724册、古籍21782册。

在亲子阅览区,成千上万本崭新的绘本,陈列在造型各异的书柜里,供父母领着孩子阅览。今年“十一”期间已正式开通绘本外借服务,深受小读者和家长的欢迎。仅“十一”期间共外借绘本图书810册,接待借阅读者409人次。

除传统的借阅室,图书馆内的智能化设备也是一应俱全。在一楼服务台,通过自助办证机,只需身份证、无需押金,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办好证件。还有书目自助查询机、图书自助借还机、图书自助杀菌机等行业内的先进设备,都给读者带来十分新鲜便捷的借阅感受。

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滨海新区图书馆人气火爆,反映了社会对于新型图书馆空间的渴望,也反映了图书馆转型是必然趋势。”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柯平表示。

柯平认为,滨海新区图书馆作为新型图书馆建筑,受到全球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发挥了其文化地标的功能。滨海新区图书馆应当利用现有影响力,进一步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真正发挥新一代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图书馆颜值高,已成为网红图书馆,接下来怎么留住进馆的人流,就要靠加强内涵建设、提质增效了。”张会凤表示。

开馆一年来,滨海新区图书馆在服务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图书馆全年无闭馆日,每周开放73小时。除提供借阅之外,图书馆还举办讲座、展览、阅读推广等各类读者活动共500余场,培养读者阅读兴趣,引导群众读经典、读好书。今年5月,在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

目前,滨海新区图书馆已全面启动内涵提升十条行动计划:继续增加和优化资源、发挥中庭空间价值、加快建设特色馆藏、加快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总分馆体系建设、增进馆际合作交流、丰富和拓展阅读服务品牌、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城市品牌推广,滨海新区图书馆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国际化视野,培育打造新时代文化惠民新样板。

在加快建设特色馆藏方面,张会凤表示,将积极挖掘滨海新区文化特色和内涵,在特色馆藏内容打造上下功夫,体现滨海新区区域特色,建立专题阅览室或专题研究组,推动读者深度阅读。在馆内建成滨海文献馆和音乐图书馆。

对于深受大家喜爱和关注的中庭区域空间,张会凤说,将用互联网的思维对中庭区域空间进行优化拓展,发挥导向作用。充分体现“滨海之眼”“书山”形象设计的品牌价值,积极开展新书发布、阅读推广等活动,把中庭做成服务空间与文化空间,引领滨海新区全民阅读。

此外,滨海新区图书馆还将大力增进馆际合作交流,积极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优势,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争取在国家政策、资源、经验、品牌建设方面的支持,与国内外优质知名图书馆开展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沟通机制,借鉴吸收先进理念和运行管理经验,努力把滨海新区图书馆打造成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供稿,贾成龙摄影)


相关:

匡时秋拍将举槌 徐悲鸿油画《参孙与大莉拉》亮相北京匡时2018年秋季拍卖会12月3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书画、宫廷瓷玉、古董珍玩、国石篆刻、紫砂茶香、现当代艺术、名酒佳酿等板块的近二千件精品佳作集中亮相。预展日期为12月3日至4日,拍卖将于12月5日至6日举行。..

原创话剧《特赦》首演再现民国大案 情法激辩引人深思“砰砰砰!”佛门清净之地传来了三声枪响,一代军阀孙传芳应声倒地,话剧《特赦》便在这种紧张与冲突之中拉开了序幕。 4日晚首演的原创话剧《特赦》根据民国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35年天津发生的举世震惊的枪击案..

上一篇: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第七辑出版
下一篇: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