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紫砂茶中合立方 养 壶韵话宜兴


更新日期:2018-11-27 08:16:01来源:网络点击:509891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初冬的江南细雨绵绵,而一杯热腾腾的“宜兴红”就成为冬日里的不二之选。而宜兴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杨亚君则用“纤秀形、甘甜味、宫廷艺、文人情”来概括“宜兴红”的内涵。近日,“阳羡冬暖宜兴红——茶文化媒体人艺术沙龙暨第十五次阳羡茶会”在宜兴市太华镇乾元茶场举行,一大批爱茶之士齐聚品茗,追溯“宜兴红”的前世今生,品味紫砂与红茶之间相映共生的关系。

宜兴红传递文人情

“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茶文化则是其中的重要一脉,‘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琴棋书画烟酒茶’又表现茶与文人文化的亲密关系。”杨亚君会长介绍,宜兴古称“阳羨”,是我国著名的“陶都”,早在唐代就以盛产贡茶而闻名,有着“天子须尝阳羨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美誉。

“宜兴茶叶主产于南部山区,群山映翠云雾缥缈,特殊的小气候构成了优质茶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敖盘介绍,宜兴红优异的品质与宜兴独特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宜兴茶叶的品质和美誉广为称颂,与紫砂壶相生相伴、相得益彰。”

而八十多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徐秀棠则称,喝红茶时总能念起亲人,“从小就常见爷爷提个提梁壶带到家里来,自己也就跟着一起喝。我家就住在紫砂厂的旁边,那些烧制紫砂壶的工人们吃了饭以后都要喝红茶,上午喝,下午也喝,以后自己也用红茶招待方方面面的人,领导来了喝、普通人来了喝、朋友来了都喝这个,一喝就是一辈子。这里的人们出去打交道都带着宜兴红,宜兴红茶脱离了饮品和食品的范畴,最大的特点是文人情在里面。”

据悉,宜兴红茶制作技艺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宜兴市文化局张燕军副局长介绍,在申遗过程中,宜兴市茶叶协会专门组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多家茶企,采访一批制茶老师傅,对宜兴红茶的历史脉络、制作技艺、存续情况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梳理与总结,并对全手工红茶制作技艺进行完整的拍摄。“目前,宜兴市茶叶协会已召开多次论证会,进行反复论证、完善和补充,力争将申报材料做到准确、精炼、有针对性。目前,经过为期半年的努力,‘宜兴红茶制作技艺’申报江苏省级非遗的材料已基本编制完成。”王敖盘表示,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也将以此为契机,和市有关部门一起,强化项目档案建设、开展传承人谱系整理、建立传承保护基地、确立宜兴红茶茶树种植基地、建设陈列馆、开展研究宣传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宜兴红茶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力度。

紫砂壶冲泡茶更香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好茶好水好壶,唯宜兴独有矣。”在中国紫砂研究中心主任、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看来,宜兴紫砂为茶而生,因茶而兴,“我们一直推介紫砂茶器具泡茶,而利于发茶的独特功能,也是喝茶人在实际使用中所产生的些许感悟,通常的说法是材质的双层气孔带来了透气好,而如何利茶发茶优于其他茶器皿,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一直以来也是众多茶人、文人紫砂人要探究的学问。”

据悉,宜兴市茶文化促进会,瞄准这一课题,牵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抽样选送各种紫砂矿(段泥、紫泥、红泥、朱泥、墨绿泥)所做的各式茶壶,分别用绿茶(西湖龙井)、宜兴阳羡茶、普洱茶、乌龙茶(铁观音)来冲泡并用不同的水温,冲泡后存放时间长短的茶汤,分别化验测试,检测出了大量数据及微量元素的变化。

“尽管这些数据枯燥乏味,却得出了令人欣喜的结果,那就是紫砂壶可以用来沏泡任何品种的茶,紫砂壶不可能释放出任何有害物质,紫砂壶用沸水冲茶对茶香茶味的保留,优于其他材质的茶器具……总之用科学的实验,印证了前人所说的“世间茶具堪为首的赞誉”,因此,对紫砂材质的种种质疑可以得到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再次提振宜兴紫砂的声誉。”史俊棠认为,此次科学测试结果,能够让广大紫砂爱好者、茶人、文人去细细研读这些文章原磨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认知宜兴紫砂。

■紫砂名人

季益顺:以壶抒写紫砂情怀

几千年的制陶史,为宜兴留下了丰富的紫砂陶作品,能人巧匠灿若星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就是其中之一,他用自己的勤奋与天赋创作了数百件紫砂精品,以壶抒写紫砂情怀。

1978年,18岁的季益顺进入享有大师摇篮美誉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紫砂陶艺名家高丽君(紫砂七大老艺人朱可心徒弟)、王小龙(紫砂七大老艺人王寅春儿子)学艺。长时间在厂内的学习,也使季益顺的做壶工艺突飞猛进。1983年,季益顺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象牙塔式的氛围,使他在文化和陶瓷造型设计的理念上有了质的飞跃。2018年,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出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名单上,季益顺的名字赫然在列。

在季益顺眼中,紫砂壶是用心的产物,“从摹古追意到自我风格的探索,不知不觉中,手中的一捧泥,已经伴我走过四十年的人生风雨。紫砂于我,与其说是一份职业,不如说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我的社会价值因紫砂实现,我生活很大的乐趣来源于紫砂创作,我的壶友通过作品认识我,可以说紫砂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紫砂给予了我荣耀和赞誉,因此能够推广紫砂、宣传紫砂文化也是我对它最好的回馈。”

刘顺洪:气质神韵是紫砂之魂

据统计,仅仅在丁蜀镇,从事紫砂的相关从业者就有30万人之多。而比起14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更多的紫砂制作者则是寂寞地守护着这项老手艺。在丁蜀镇蜀山紫砂一条街,顺意居紫砂工作室主人刘顺洪称,自己只是个做紫砂壶的“手艺人”。

“80年代末,宜兴紫砂名声大造,开始销往海内外,在常年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对紫砂的兴趣也是与日俱增,于是跟随姐姐学习做壶。”由耳濡目染到潜心学习,近三十载的紫砂实践,使其拥有了深厚扎实的制壶功夫。泥凳前默默付出的汗水心血,成就了一位潜隐民间的紫砂好手。

在刘顺洪看来,制壶的秘诀就在于“专注”。考虑到泥会干燥过快的问题,夏天制壶人不能吹空调,而冬天泥捏在手里则是冰冰凉。刘顺洪坦言,有时也觉得太苦了,生意不好的时候也想过改行。但是转念一想,还是觉得心有不甘,“这两年大家都在谈‘匠心精神’,在我看来,所谓的‘匠心精神’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没有长久的付出和坚守,何谈喜爱?”

对于紫砂茶壶的鉴赏品评,刘顺洪推崇一代紫砂宗师顾景舟先生的“精”、“气”、“神”说。“紫砂壶,在器型的物理层面过关之后,追求的便是气质和神韵。”

日复一日,三十年的制壶生涯中,刘顺洪已经做了数千把壶,而最让他满意的,就是自己原创的“顺意壶”,“我手中做出的每一把壶,从灵感的设计,到落实制作,我都希望精益求精,而这件作品,源于灵感一现,制作上也是一气呵成。”

身为制壶者,他坚信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因此冲泡宜兴红的这把“西施”壶,常年陪伴他左右。而制壶人对茶叶的挑剔也显得无可厚非,“全国各地的茗茶我都试了个遍,喝到底还是觉得‘宜兴红’最醇香。”刘顺洪拿起茶杯,啜了一口杯中的宜兴红,继续做他的“顺意壶”。


相关:

想念,远方,你还好吗▼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我很想你。你知道吗。你突然的消失在我的生活里。无声无息。可我们之间唯一能联系的只有手机。我很想你。也很担心你。因为我想你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在我的世界里。想要知道你的消息。..

蜡烛和火柴▼点击音频。聆听美文 蜡烛和火柴的故事 蜡烛和火柴是很好的朋友。他们都没有看到过对方的面孔。因为在这漆黑的抽屉里待了快一年了。好像主人把他们遗忘了!!!有一天。火柴跟蜡烛说:好想到外面去啊!这..

上一篇: 《时光可否不老,我们可否不散》
下一篇: 紫陌红尘,许你三千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