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按下快门 用影像保护重庆 天气 民俗文化


更新日期:2018-05-25 20:04:55来源:网络点击:3133

民俗摄影是对不同民族和群体生活习俗、生存方式、人文精神图景的影像再现,“在传统村落的文化习俗和民间山野生活样本遭城镇工业化浪潮侵蚀的当下,从史料角度记录、挖掘民俗遗存已刻不容缓。”近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报社和湖南省凤凰县人民政府在湘西凤凰古城联合主办的“‘世界民俗 天下凤凰’2015中国凤凰摄影双年展暨民俗事象的影像化保护与保存”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传播学、艺术学等角度,就当下中国民俗摄影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

民俗摄影 是民俗学研究的直观手段

据了解,在过去几千年,我国的民俗历史基本上都是以文字记录的形式保存,并以文献为主,留存下来的图像很少,有些是靠白描绘画手法才得以流传。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学者和摄影人开始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再现民俗历史。

如今,民俗摄影逐渐成为文化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当谈到民俗与摄影的嫁接,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说,民俗研究需要与图像配合,以方便读者了解民俗事象本身。如今很多摄影人开始对民俗题材感兴趣,这是件好事。但鉴于他们中很多人没有相应的民俗学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拍摄起来难免盲目。“民俗摄影不能只做纯记录上的准备,而要把民俗摄影和田野调查相结合,了解民俗文化生产的历史以及在今天生活中的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赵连赏多年来从事物质文化史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它常常借助摄影工具进行物质文化的比较、记录和调研,在30年的文化学术研究过程中,他始终没有离开过相机。“照片直观、生动、真实,它弥补了文字叙述的缺憾。但当前,仍有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民俗摄影的价值,民俗摄影其实就是在留住历史,收藏文化。” 赵连赏说。他认为,影像的表现力往往高于文字,能够补充文字表达因概念和抽象而带来的缺憾,其潜在的传播效应和社会价值更大。

乡村生活、城市生活都是民俗摄影的镜头

“民俗不仅是乡村生活的产物,也是城市生活的产物。”在民俗文化专家、摄影家刘冻看来,伴随着部分传统乡村民俗的消失和变异,现代化的都市亦在生产着自己的新民俗,摄影人的责任就是将这些不断涌现、蓬勃、灭亡、循环着的新旧民俗用镜头语言进行盘活和记录。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是做好民俗摄影工作至关重要的前提。”在刘冻眼里,民俗摄影需要摄影人有客观审视的冷峻态度、本着深入角色的直接感知和洞察现实社会的敏锐力,担当起记录普通人生活的重任。

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民俗摄影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只有了解和认识文化的精神内涵,才能延伸民俗摄影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影像文本的价值。但是当前很多摄影人盲目猎奇地拍摄照片,导致民俗摄影出现“表面化”“碎片化”等问题。

民俗摄影不是浮光掠影的采撷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说:“民俗摄影作为一种摄影类型,不应该只注重浮光掠影的采撷,而应该深入生活、挖掘素材,对某一民俗题材进行成系列的深入记录和完整剖析,通过影像和文字双重记录的方式,让民俗历史的信息更加清晰完整。”在他看来,当前有些人把民俗摄影的概念理解得过于狭窄,认为民俗摄影就是少数民族摄影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摄影,其实民俗摄影的内涵和外延很宽泛,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各种节庆、表演等都是民俗的组成部分。

而亮室数码摄影学社社长高东阳认为,现在纪实民俗摄影存在“在一个有民俗元素的地方拍点小品或者人”就冠以民俗摄影的现象,这只是浮在表面的“沙龙式”摄影,不是严肃的民俗文化摄影。民俗摄影人不能仅仅追求视觉效果上的天马行空,而要先跳出影像范畴去做功课,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创作对象进行研究。


相关:

川美国画展巴渝风情 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日前,来自四川美院中国画系的22位教师作品组团亮相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这也是他们的作品首次在京集中亮相。 22位参展教师作品,在纵向上展示老中青三代从传统水墨到实验作品的传承;横向上呈现包括金石书法、工..

大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电视剧电视剧作为当今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艺术门类,已经成为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信息膨胀的传播环境下,随着电视剧制作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观看电视剧的渠道增..

上一篇: 《致青春》投资方乐华娱乐登资本市场
下一篇: 中国摇滚深入民间就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