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日历书热重生之叱咤风云 销背后有何玄机


更新日期:2018-05-25 19:37:24来源:网络点击:2816


2016年故宫日历。(资料)
 

临近年底,日历书在图书市场悄悄走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被网友昵称为“红砖头”的《故宫日历》。仅“双11”一天,《故宫日历(2016年)》就卖出超过5万册。

翻开《故宫日历》,正面是年、月、周、日及相关之节日、节气等,背面图是名家墨宝、金石珠玉等珍贵的宫廷古玩和与文物相关的历史知识。以“欢悦庆升平”为主题的2016年《故宫日历》9月出版上架,目前已在京东艺术类书籍销售排行中排名第一。除《故宫日历》外,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楼梦日历》《汉字之美日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吴昌硕艺术日历》及读库出品的《日课》系列,都受到读者欢迎。日历书走俏,除了接近年关的应景因素,背后还有何玄机?

审美与文化价值兼具

与传统日历相比,日历书更注重审美价值,既不是传统意义上以功能性为主的日历,又不是以内容性为主的书籍。以《故宫日历》为例,日期采用汉魏碑帖的集字,加上重点藏品的照片、精致的装帧,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故宫日历》中对文物和古代艺术的介绍,还是《红楼梦日历》中的诗词、《日课》中民国时期的课文,都起到了普及传统文化的作用。业内人士认为,日历书的流行迎合了时下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过去推崇‘一口气读完史记’等等,现在的人更喜欢每天读一点,慢慢品。”

避免雷同是发展关键

《故宫日历》的成功离不开故宫近年来着力打造自身文创品牌的效应,《红楼梦日历》 则是基于《红楼梦》 这个已具备相当群众基础的文化品牌。对出版社来说,如何走进大众市场,日历书背后的品牌意识值得探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市场部营销助理王曦说:“出版社的目标人群不仅是整天泡图书馆的人,也要把文化产品推向整天玩微博的人,日历书这样的文化周边产品正是出版社在大众市场的有益尝试。”

热销的日历书,或涉及传统文化,或关联文学经典,被称为“文青新神器”。日历书成为新的出版热点之际,避免雷同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如何选取不同的题材内容、设计不同版式、划定不同目标人群,都是关键。从目前市面上的日历书来看,《故宫日历》和《红楼梦日历》在版式上较为相似,读库的《日课》以民国时期的课文为基础,将儿童纳入目标群体,另辟蹊径。


相关:

《火星救援》:用写实风格刷新太空科幻片 《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在近两年的持续热映,让太空科幻片成为了影坛热点,所以当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主演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出现时,人们不禁会想,这会是另一部《地心引力》吗—..

讲了60年《聊斋》的刘立福走了评书名家刘立福先生11月30日9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去世,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2月2日上午9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举行。 刘立福先生1924年生于天津,自幼在评书大家陈士和、父亲刘健英的熏陶下,痴心于传统评书《聊..

上一篇: “康熙”要走 蔡康永泪洒现场
下一篇: 苏东坡“菜谱”首次公开 东坡肉原是白水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