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韩重要的英文 再芬:寻着祖先的足迹将黄梅戏传播开去


更新日期:2018-05-25 19:32:39来源:网络点击:2759

千龙网北京12月2日讯(实习记者 梁祎)演出已经散场,观众退尽,《徽州女人》的主演韩再芬还站在舞台上用家乡话和负责舞美的师傅沟通灯光调整等问题。兼任剧目主创的她,在褪去主演的光环后,似乎还精力充沛,为第二天的演出做着准备。

韩再芬饰女人
12月2日晚,《徽州女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韩再芬再演绎“嫁、盼、吟、归”的一生。

“梅花”绽放非偶然

12月2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徽州女人》,是再芬黄梅剧院为纪念剧院成立十周年在北京的首演。“从安庆、合肥,再到京城,我们寻着祖先的足迹将地方戏不断传播开去,观众的掌声表明了他们因戏而感动,这也让我感到很高兴。”韩再芬在后台向记者表达了此次进京演出的感受。

“一部精品需要不断打磨,我们面对这部戏的时候,很多时候不在外部做翻新,而更着重内在。随着个人成长和阅历的增加,对人物的理解也更深入,经过十六年深挖人物背后的情感,我觉得自己现在诠释这部戏远比第一次演的时候要好太多了”,韩再芬说道。《徽州女人》是韩再芬的代表作品,此次演出将十六年经典再现,通过一个女人“嫁、盼、吟、归”四个过程,以鲜活灵动的舞台表现和扣人心弦的唱腔动作,刻画了封建社会中最底层女人的生活悲剧。

该剧曾荣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六项大奖、第九届“文华奖”、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众多奖项。十余年来演出达500余场,成为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和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

韩再芬饰女人 (4)
12月2日晚,《徽州女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韩再芬再演绎“嫁、盼、吟、归”的一生。

创新演绎徽州故事

1996年,韩再芬随《徽商情缘》剧组来到黄山,她被明清时代留下的徽州古民居迷住了,高大的牌坊、精巧的马头墙和深深的古巷,无不渗透着黑白凝重的色彩,无不闪烁着徽文化的光华。她想,这里曾经诞生过许多徽商大贾,古民居的神秘庭院中一定发生过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触发了她要将古民居、徽州女人、徽州故事搬上黄梅戏舞台的强烈愿望。

随后,她请来陈薪伊、刘云程等戏剧界名流多次赴西递采风,构想出一位美丽、善良的徽州女人苦苦等待出外的丈夫穷尽了一生的动人故事,经过8个月的写作,修改、润色,剧本初步定稿。1998年11月20日,《徽州女人》剧组诞生。1999年春节的大年初二剧组进入封闭式排练。1999年6月,在合肥举行首演获得成功。

经典原创黄梅戏《徽州女人》自首演以来,十多年来久演不衰,影响巨大,受到国内、港澳、海外观众的热烈欢迎。该在创作手法上剧标新立异,正如韩再芬说的那样,“舞蹈、话剧等其他剧种的好的表现形式,我们都拿来为我所用”。在音乐创作上,《徽州女人》将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段及交响乐的旋律大胆移植,以黄梅戏的传统唱腔为主线条,穿插一些创新唱段,使观众感觉到传统的亲切与创新的新鲜并存。在舞美的制作上,以极简的方式将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的造型与黑白相间的视觉感受表现出来,烘托出徽州女人的人格悲剧。同时对历史的苦难作诗化处理,用美的形式表现了当时的封建道德观念和时代风貌,一反传统黄梅戏小、巧、轻、喜等风格,代之以深邃、凝重,催人泪下,启人思辨,产生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力量和艺术效果。

网络剧解构戏剧人生

“孩子们年龄小,社会阅历不够丰富,自我约束不够严格,对艺术的理解可能也不够深刻,他们就像小树苗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精心呵护,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谈及人才培养,韩再芬语重心长地说道。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多年来一直着力于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时值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五周年,剧团现已拥有“三梯队”人才资源:资深演员李萍、马自俊演艺精湛、风格别具,初现大家风范;刘国平、吴美莲、余淑华、丁飞领衔的青年演员团队,功底扎实、唱做俱佳,深受广大戏迷喜爱;以90后査寅、钱霖、王泽熙、余平、张敏、潘柠静为班底的“再芬黄梅青年团”已崭露头角,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后继有人的演出群体。

为跟上“互联网+”的浪潮,由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20集系列网络电视剧《再芬黄梅·后台很火》将于近期上线。该剧用网络艺术手段展现戏曲演员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既以弘扬中国戏曲为主题,又通过网络形式呈现的文艺作品。韩再芬希望能借此让黄梅戏和年轻观众靠得更近,让他们了解戏剧人的幕后生活。

徽州女人 (3)
韩再芬饰演的徽州女人

坚守一线一直在路上

韩再芬三十多年来一直坚守、活跃在黄梅戏创作与演出一线,是第二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群体中标志性艺术家。她的表演,海纳百川,集百家之长,举手投足间总能将有限的时空舞台化作无限的心灵世界,用人物传达作品的温度。形成了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善于引导观众情绪的独特表演风格。连续两次荣获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颁发的文艺家“德艺双馨”称号、上海市“白玉兰表演艺术奖”、“文华表演奖”、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此外,她还创办了再芬黄梅公馆,现担任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再芬黄梅艺术院剧院院长。

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韩再芬将之归功于艺术本身,“做戏先做人,经过多年的积累,大家能够看到你对事业的真诚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创作出舞台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韩再芬演《徽州女人》演了16年,每一次都把自己放回到那个时代去演绎当时的人生,用现代人的心理去观照那时的社会,再通过她的表达传递给观众。

十年不易不言难,或许韩再芬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将再芬黄梅公馆变为“安庆市文化会客厅”,创造了“再芬黄梅·品牌戏剧”这个中国戏剧的金字招牌。未来,她还将“一如既往在路上”。


相关:

吴正:写作是一种自我治疗“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吴正写作时的心情,他过往的生活,以及亲人的遭遇。人物虽然多是寥寥几笔,看似像剪影,但绝不是轻飘飘的、模模糊糊的,而是活灵活现的,各有性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建军如此评价。11..

知识缘于热爱幸喜万人万性,有各种各样的热爱,因而也不愁和不必担心某个方面的知识没有人去学习。 人们为什么追求知识?恐怕会有多种回答,但最根本的回答想来还是缘于需要——生存的需要,温饱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一言以蔽..

上一篇: “红迷”的世界,你读懂了吗?
下一篇: 作别《康熙来了》加盟《奇葩来了》 蔡康永断电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