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北京文艺论坛舟山新闻网 传出忧虑之声:文艺批评变成了语言游戏


更新日期:2018-05-25 19:29:54来源:网络点击:2726

昨天(12月1日),第十一届北京文艺论坛在京开幕,近百位资深专家和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相聚一堂,共同讨论“全媒体时代的文艺价值重构”话题。

一年一度的北京文艺论坛由市文联主办。在本届论坛上,嘉宾们结合全媒体时代的文艺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了文艺价值重构的艺术尺度、全媒体时代的写作与批评、多媒体对当代戏剧的渗入与改变、媒体时代舞蹈价值的坚守与重塑、全媒体时代的音乐生态建设等话题。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解玺璋对全媒体时代的文艺批评充满焦虑,他强调文艺的价值核心在于审美,批评的标准也要围绕审美,“审美的最终目的是以一种新的眼光、新的精神,作用于社会现实,从而改变和提升社会现实,而不是绝尘出世。”可是他发现在全媒体时代里,文艺批评呈现碎片化、随意性趋势,而多元价值取向和批评标准名目繁多,也让人眼花缭乱,“文艺批评变成了一种语言游戏,因此,提出文艺价值重构显然是对意义虚无的反抗和意义重建的试探。”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庆瑞认为,在全媒体时代“谁也不要唱衰谁”。他说,现在社会上有三种唱衰论:新媒体唱衰传统媒体、网络IP唱衰原创、网络剧唱衰台播剧。“就拿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对比来说,它们应该是在多元文化中共同繁荣。这种唱衰论调要么是怀有商业目的,要么就是头脑不清楚才说的。”他认为,真正强大的文学艺术是无需价值重构的,历史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而精品标准始终不会变。”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主任许锐则看到了全媒体时代舞蹈创作的变化,“全媒体时代给舞蹈艺术视觉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极大便利,剧照拍得非常炫目,能营造出大片的感觉,但有些已经和舞蹈本体之间产生了非常大的撕裂。”另一方面,全媒体技术已经渗入到传统舞蹈表演行为中。以舞蹈操控多媒体设备互动、全息投影代替传统舞蹈表演等情况都出现过。他建议舞蹈创作者还是应该坚持舞蹈自身的价值,不要被各种技术手段“绑架”。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陶庆梅几天前观摩了田沁鑫导演的新戏《北京法源寺》以及几部小剧场戏剧。让她感到兴奋和欣慰的是,“创作者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对传统文化的表达越来越自信。”她建议,文艺创作者应该更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30年和改革开放30年的文艺价值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再体会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分散个体的愿望诉求。”


相关:

黄志强:保时捷定制产品年底将推向市场凤凰汽车讯 2013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汽车展览会于2013年11月21日-11月30日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十载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在过去的十年里,广州汽车展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成长,可以..

罗德润:东南汽车明年重点研发SUV车型凤凰汽车讯 2013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汽车展览会于2013年11月21日-11月30日在广州琶洲·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十载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在过去的十年里,广州汽车展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成长,可以..

上一篇: 《北京时间》再现人民大会堂建设场景
下一篇: 陈逸飞的陶艺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