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舞剧《斗拱》周记600字 的理性与克制


更新日期:2018-05-25 19:23:52来源:网络点击:2653

舞者个体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更加微妙的关系,他们如斗拱中的榫卯,每一根都有着不同的样式和花纹,然而却需要在某处与另一根丝丝入扣地衔接,继而再衔接成一个整体,最终达到了斗拱结构的稳定。

印象中,《斗拱》是尹昉第一次做编舞的大作品,此前他是出色的舞者,呈现别人的作品,他任编舞的小作品也在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中得到了不错的奖项,主演崔健的电影《蓝色骨头》给了他知名度和信心。如今他有力量和胆量编排大作品了。

对于一个新生代的年轻编舞家,我想我们没有理由苛责一个作品全面的精彩,更该以一种发现亮点的眼光去欣赏,有不落窠臼的闪光之处,有新鲜的气息和内涵注入其中,已经殊为不易。未必运用得游刃有余,但这种新鲜的未经过分打磨的好像都有些“扎手”的触感,自有它珍贵之处,也是“成熟”之后求之不得的一种美感。

很难得,尹昉的闪光点在于理性与克制。年轻编舞,尤其是创作第一部大作品时很容易“泛滥”,想塞进作品里的理念、感情、形式太多,就容易变得有些洒狗血,能够做减法,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克制。我个人最近偏爱理性的作品,前几天希薇·纪莲全球告别演出中威廉·弗赛的作品就好像让人掉进了一道数学题里,看多了情感丰富的剧目,这种理性的光辉格外耀眼。而尹昉则给出了一道几何题,在青涩中闪耀出理性之光。

斗拱,中国建筑中柱与梁交接处的装置,用复杂的结构形成力的相互作用,维系整体结构的稳定,因形与力的运算推演而得来的结果。当这种相互作用的力成为舞台上舞者之间关系的元素,便形成了一种新的美感,充满秩序感,带着一丝不苟的严谨。没有情节、人物和感情,具有一种匠人精神,让肢体精耕细作,全在轨道之中。

在这样的前提下,舞者个体之间也形成了一种更加微妙的关系,他们如斗拱中的榫卯,每一根都有着不同的样式和花纹,然而却需要在某处与另一根丝丝入扣地衔接,继而再衔接成一个整体,最终达到了斗拱结构的稳定,从而支撑起整个房屋结构的稳定。这是一个看似冰冷没有温度的事情,充满了实用主义,但是当你看到斗拱的整体造型,当你真的关注某一根榫卯,便会有一种感动,那是一种极致的追求,没有钢筋水泥混凝土这些外力,就是依靠自身成就自身,为了这个平衡,每一根木头改变了自己的形状相互嵌入对方,承受着不同方向的压力,木头对这份使命感自然是不自知的,而正是这种不自知的贡献,成了令人动容之处。

反观这部作品也是如此,舞者的个体被缩小了,成了一个零件,服务于舞剧整体,但整个舞台却被放大,通过舞者的动律呈现出微妙处的相互作用。协作,在这台演出中有了更新的定义,从编舞之初便成了一个艺术元素,而不仅仅再是一个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参与者的自律或他律。

尹昉在作品介绍中,把斗拱与“家”的概念联系到一起,在我理解他并不是在用舞蹈表现家庭本身或是对家的眷恋、对家人的情感,而是在用舞蹈解构家庭,家庭的成员就如每个榫或卯,家本身就像斗拱整体,而整个社会就如建筑本身。大的稳定源自小的承受,大的存在成就了小的意义。这是一个通理,没有那么多的感情澎湃其中,却有着自身坚实的重量。能够想到用舞蹈讲述和呈现这些,这个角度便可以先点个赞。

然而,我个人觉得作品整体还有可再精炼之处,一个小时之内结束战斗,对观者而言是更佳的体验。记得某次林怀民在发布会上说了一大通作品解读之后,评价自己说:“真糟糕,我又说了这么多,不能用简短的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这是思维能力不够强。”我想这是一个通理,能够讲短话是一种能力,舞蹈更是如此,用最短的时间把想表达的精准地传递给别人才能呈现出如斗拱般结构丰富、错落有致的节奏吧。

《斗拱》只是个起点,尹昉让我们看到他的探索以及很多可以预见的空间和可能性。而这份难得的理性也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相关:

读书,带我去山外边的海多去读书、读诗,也许某本书中的某个句子就会触动你,让你发现内心的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改变自己生命的轨迹 我在农村出生,在山里长大。关于幼年最多的记忆,是跟着母亲挖野菜时,抬头望见的连绵的山。后来我在..

京港设计创意资源 寻求发展新契机 为了进一步打通京港两地设计创意资源,促进双向投资,第十九届京港洽谈会期间,由北京市文资办主办的京港创意设计交流会,以及文化创意企业对接会,吸引了大量京港两地文化创意企业及从业者的关注,双方在交..

上一篇: 看荒诞戏剧《造王府》你是否真的笑得出来
下一篇: 首善之都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