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周立齐 国绣手”姚建萍苏绣艺术亮相中国美术馆


更新日期:2018-05-25 19:18:46来源:网络点击:2594

在所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中,论繁细精致程度,刺绣首屈一指,其中苏绣又为诸绣之最,故有“针尖上的芭蕾”之谓。镇湖绣女世代相承,鼎盛时期,以绣为业者多达数万人,要想从如云的绣女中脱颖而出,有所建树,不但离不开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还必须拥有超群的灵气和悟性,兼具温润恬淡和坚忍不拔的心性,养成好学善思的习惯、悲悯博爱的胸怀。正是集众多出类拔萃的条件于一身,姚建萍才得以开创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巅峰,被誉为“针尖上的舞者”,“苏绣女皇”,赢得“国绣手”的至高赞誉。12月1日,“针融百家 艺开新境——姚建萍刺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三猫图》


《猕猴》


《荷露娇欲语》


《亭亭玉立》

未及而立已掌握双面绣技艺

早在二十年前,未及而立之年的姚建萍已将前人传下的苏绣技艺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的作品包罗万象,开阖有度,动静得法,从动物花草、仕女佛像,到水乡人家、亭台楼阁、江南山水……借助针线丝理,生动流利地书写故乡的景语、情语,创造了一个丝绸上的天堂苏州、梦里江南,妙手绣成,却宛若天生,令观者心醉神迷,大为倾倒。

双面绣是中国传统刺绣的独门绝活。曾有人形容说:“如果把刺绣比作工艺美术中的皇冠,那么双面绣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同一件绣品,正反两面呈现截然不同的画面,却丝毫不露破绽,精妙如神的构思和布局令外行百思不得其解,也令技艺平平的绣匠望而生畏。然而,姚建萍在二十多岁时就已掌握了双面绣的顶尖技艺。她的双面三异绣代表作《母爱》,便诞生于那一时期。

一面是一对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母子,黑白分明,绝无一丝杂色;另一面则是一双金丝猴母子,金红白绿四色巧妙搭配,绝无半分生硬之态。两对动物各自依偎成团,形象温柔灵动,与背景自然融合,将幸福安详的天伦之乐传达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图案异,色彩异,针法异,这不仅是姚建萍本人的双面三异绣代表作,也是双面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因而被业界誉为“胜过半座金山”。谁能相信,它只不过是姚建萍青年时代借以成名的“处女作”!


《天女散花》


《枣红马》


《争艳》

在经典之上创造另一经典

油画《父亲》是罗中立的代表作,以精细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出中国劳动人民饱经风霜的沧桑感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行家看来,这件作品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向它发起挑战是不明智的,但姚建萍对这一题材无比钟爱,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创作冲动,于是毅然决定攀登这一险峰。

人物绣向来是刺绣创作中的难点,轻盈亮泽的丝理更加不利于表现“父亲”这么沧桑厚重的形象。姚建萍在对“父亲”面部的皱纹、鼻尖上的高光、流淌的汗珠逐一仔细分析后,决定在针法、丝理及配线上都彻底打破常规。为了表现“父亲”历经岁月磨难的面部表情,突出肌肉和皱褶的沧桑感,在打底线条处理上改变了一根线细分为32丝甚至64丝的传统做法,直接用3根丝线打底,然后再渐变细。在表现动态汗珠时,则用上了64丝甚至128丝的超细分丝……

绞尽脑汁将银针绣线的魔力发挥到极致,姚建萍成功地在经典之上创造了另一个经典。刺绣版《父亲》不仅得到了原作者罗中立先生的肯定与赞美,北京一家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也给出了八位数的估价。然而,在行家眼里,这幅作品其实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有价,那它一定属于:价值连城!”一位艺术权威人士如此评价道。


相关:

《百年京跤》在京首发 展现老天桥市井风貌李宝如老先生(左)与《百年京跤》的作者杨庆徽(中)为读者签名 千龙网北京讯(记者王立立)记述北京摔跤百年兴衰史的《百年京跤》一书11月28日在京首发。作为“百年天桥”系列丛书的第一部,《百年京跤》在记录..

《盲人影院》开场 周云蓬冬日唱暖歌 一顶贝雷帽、一副墨镜、一把吉他,11月27日在世纪剧院,周云蓬“倾听——树生长的声音”演唱会在一首《盲人影院》中开场,虽然他看不到剧场内的上座率有几何,但在每首歌演唱之前,观众们都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致意..

上一篇: “《火星救援》部分场景2030年就能实现”
下一篇: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且看张火丁赴美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