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火周莉 星救援》部分场景2030年就能实现”


更新日期:2018-05-25 19:18:41来源:网络点击:2593

好莱坞名导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火星救援》,在内地公映后,首周票房超过3亿元。对科幻电影迷而言,11月和12月成了固定的期待。连续3年,《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都在此时进入国内院线。《火星救援》的影评,也很自然地对准同样有着外太空救援情节的《地心引力》与《星际穿越》。

网络上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极力推崇者说“《火星救援》的意义远不止能让20世纪福克斯赚得盆满钵满,它还将激励新一代宇航员的诞生”;而反对的声音讲“没有超然的想象力,《火星救援》只是停留在了太空版《鲁滨逊漂流记》的层面上”。若再结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言论,关于如何评价《火星救援》兴许有了眉目。对于这部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影片,美国航空航天局说:“《火星救援》提到的场景几乎都具备了科学理论依据,有一些在2030年就能实现。”

wh15120101000201

《火星救援》剧照

问题来了,当科幻片趋近于15年之内的科学现实,观影还能否成为一桩酣畅淋漓的科学冒险?

“一位宇航员野外生存指南”

这些年,太空片成为创作的红海,一浪接一浪,让人折服于星球之外的广袤、静谧、无情。《星际穿越》有叫人痴狂的逻辑谜题,虫洞理论、宇宙折叠、四维空间,诺兰的野心勃勃显露无遗。《地心引力》则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音效处理,万籁寂静的孤独与无力,大胆挑战了商业片的极限。前者引发过物理迷的解读狂潮,后者则与学术专家相互对峙过,这似乎给如今的太空科幻片定下了基调——太空有多浩瀚无垠,科幻片就能有多天马行空。

正当观众对下一部突破边际的科幻片满怀期待时,《火星救援》却打出一手稳妥的牌。剥离过于宏大炫目的视觉效果,没有所谓“烧脑”的逻辑难题,就连男主人公在火星独自生活的500多天的时间,也因为有了《星际穿越》中一别两宽27年的对比而显得不值得唏嘘。如果说前两年的科幻大片吊高了影迷胃口,那么这部《火星救援》一下就把人拉回地面——意外滞留火星的沃特尼恰好是位植物学家,因此他靠双手与头脑展开了一场外星球的“移民”。种土豆、合成水,用ASCII语言与地球对话,这些离真实生活并不遥远的桥段,看起来不像莫测高深的科幻片,反而类似“一位宇航员的野外生存指南”。

之所以呈现迥异的科幻气质,或许因它有原著小说的基础。小说作者安迪·威尔写作时立下“科而不幻”的准则,决定了影片全靠现实的头脑解决问题的思路。

航空航天界一致力挺

与影评界的众说纷纭不同,航空航天界倒是一致力挺该片。知名科学网站Business Insider异常直白地用标题表明立场:“为什么《火星救援》比《星际穿越》和《地心引力》更卓越”;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则在“宇宙首映”后立即表示“我喜欢这位‘同行’”。至于美国航空航天局,他们对《火星救援》的支持可谓贯穿始终。

该片剧本有50页的内容都是有关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细节,在其70天的拍摄周期中,剧组还在那无数科幻迷的圣地里待了21天。约翰逊航天中心、喷气推进实验室、卡纳维尔角的火箭发射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研发的火星探测车都在片中一一呈现。美国航空航天局还专门为影片建了个“TheReal Martians”网站,从太空种植、水再生、氧气制造、火星宇航服、离子推进、太阳能板等多项技术层面,挨个解析并证实《火星救援》离科学的现实并不遥远。

科幻片如此层出不穷,美国航空航天局为何对《火星救援》青眼有加?有海外的评论指出,“原因很简单,该局正在推进‘火星计划’。《火星救援》等于提前用影像对公众展示了工作成果。一旦电影火了,那便意味着‘火星计划’的拨款会源源不断”。照此说法,《火星救援》不过是一部提前了15年的科学纪实片。


相关:

《盲人影院》开场 周云蓬冬日唱暖歌 一顶贝雷帽、一副墨镜、一把吉他,11月27日在世纪剧院,周云蓬“倾听——树生长的声音”演唱会在一首《盲人影院》中开场,虽然他看不到剧场内的上座率有几何,但在每首歌演唱之前,观众们都以热烈的掌声向他致意..

《呦呦有蒿》出版 揭秘屠呦呦幕后故事首部展现屠呦呦及其研究的图书《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11月27日出版,翔实记录了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科学家的重大贡献和青蒿素研究独特而漫长的科研历史。 《呦呦有蒿》责任编辑鞠强告诉记者,在得知屠呦..

上一篇: 大师已去 《办公室的故事》仍在讲述
下一篇: “国绣手”姚建萍苏绣艺术亮相中国美术馆